惜福

珍惜每一位與我們有緣的顧客

未來之寶

孩子是我們最珍貴的未來之寶

專業

在專業上我們持續不斷的精進

和樂

努力照顧讓大家享有和樂的生活

照護

為您與家人的健康我們全力以赴

2019年1月31日 星期四

大掃除很「腰」受! 解個腰疼過好年

片來源:優活健康網(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隨著春節到來,光是想到要大掃除就令人頭疼;等到開始動手除舊佈新時,卻又容易讓人掃到腰痠背疼!其實不論是平時維持環境整潔的的清掃,或是逢年過節的大掃除,若是姿勢不正確、過度使用腰力、搬動重物、反覆地相同動作的清潔,都容易造成身體各部位痛到不要不要的!優活健康網今年推出全新內容,邀請到「物理治療師-JJ林炳騰」傳授3種腰部運動,有效減緩清掃後帶來的痠痛副作用。

讓JJ林炳騰,幫你解病疼!
通過台灣國家物理治療師高考的JJ林炳騰獨家分享「舒緩腰痛3大運動」

1.墊毛巾
仰躺時於膝蓋下方「鋪毛巾」或是「墊枕頭」,可有效舒緩腰部壓力約1/4。
片來源:優活健康網(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轉腰
上半身維持平躺,將膝蓋拱起,向左右擺動到底停頓3秒,做10-15回,視自身能力而定,以不要產生疼痛為原則。
片來源:優活健康網(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3.四足跪姿
採趴姿下巴微縮,雙手將上半身撐起至45度持續3-7秒,重複10-15次,切記勿將頭後仰,以免受傷。
片來源:優活健康網(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若在運動的過程中,反而感到越來越痛,請找專業醫生或物理治療師,進行診斷評估!


清掃欲速則不達 居家整潔靠全家
為求煥然一新過好年,家家戶戶趕忙在農曆年前清除堆積一年的污垢及灰塵,呼籲民眾全家總動員分天、分工打掃,共同合力完成家務,也能分攤勞累與避免清掃後帶來的身體痠痛。


※文章內容與圖片皆截錄至優活健康網記者白筱婕
   (以上皆為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9年1月29日 星期二

過年到了清冰箱!冷凍食品應該這樣解凍

片來源:HEHO Health & Hope(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過年到了,清理冰箱的同時,可能又會有一些新的物品進入,尤其是冷凍庫,一直被視為可以讓食物存放很久的一個空間,但如果沒有記住一些保養冰箱的技巧,冷凍庫的東西也可能很快就壞掉了。

冷凍庫只能「抑制或減緩」食物腐敗
冷凍食品利用-18℃的低溫來保存食物,把食物中的水分凍結,抑制食物本身的酵素作用、微生物的繁殖與變化;但「低溫」只能抑制微生物的活性,進入一種冬眠的狀態,並不能真的殺菌,所以在反覆的解凍過程中,還是會出現腐敗的狀況。

而一般我們買來的冷凍食物,多半是「極速冷凍」,組織中的水分會結成小塊的冰晶,比較不會破壞食物的組織,但把食物解凍之後再冰回去,會變成慢速冷凍,組織中的水分會在凝結的過程中,結成大塊的冰晶,破壞組織、讓食物口感變質,而且比較容易壞掉。

反覆的解凍會造成微生物滋生
除了上述提到,反覆解凍容易讓食物組織中的冰晶變大、導致食物組織的破壞之外,解凍的方式不對,也會讓微生物容易造成食物的腐壞。一般我們解凍的時候,都習慣用「室溫解凍」的方式,讓四周變軟、再進行烹調,但如果是肉品解凍,這些流出來的肉汁就像是微生物的培養皿,如果沒有當場吃完、又冰回去,在緩慢冷凍的過程中,就可能造成食物的腐壞。

微生物最喜歡的溫度是5~60℃,所以建議當食物需要解凍,先拿到冷藏的冰箱那層置放,讓食物從-18℃緩慢達到4℃的溫度,再進行室溫解凍,避免破壞食物組織;不過這大約需要6~8小時的時間,所以可以前一天晚上先將隔天要煮的份量拿到冷藏預備。

而拿出來解凍之後,最好全部吃完,不要再冰回去,避免微生物滋生造成的感染。如果怕吃不完,可以先將冷凍食品分裝成每次會烹調的分量,一次拿一份,避免上述的情形發生。解凍時,儘量不要拆開包裝,但如果是裸裝,建議放在可以排出肉汁的容器裡,不要讓肉品在解凍過程中一直泡在肉汁中,造成微生物滋生。

冰箱門不要一直開開關關
另外,大家雖然都知道冰箱不要太常打開,會讓機台為了要平衡溫度而過度運轉,不過很少人知道打開冰箱後的溫度上升速度有多快;以現在室溫18℃來說,打開10秒、溫度就會上升5℃,如果是夏天的室溫30℃,打開15秒,溫度即上升18℃,挑挑揀揀的過程中,食物很可能就壞掉了。

而空氣中其實就有很多微生物,冰箱開開關關、生食熟食又沒有密封或是加蓋,就可能在冰箱冷藏室的環境裡交叉感染,造成細菌繁殖、容易腸胃炎,所以不管食物放在哪一層,最好都不要常開關、也要記得分開包裝,才能吃得安心。

※文章內容與圖片皆截錄至HEHO Health & Hope(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以上皆為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9年1月25日 星期五

冬季暖身運動|全民愛健康 保健篇

一月正值萬物蟄伏、草木凋零的冬季,這個時節陽氣衰微,連帶造成人體免疫力降低。此時,最適合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蓬發做好準備。雲門教室研發長謝明霏表示,順應季節,每個人最好做到三少三多:「少躁動、少喧譁、少生氣;多睡眠、多暖背、多平靜。」藉由身體律動,從頭到腳內運外動,由內而外來呵護身體。


片來源:健談網(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冬季暖身運動這樣做:
1. 雙手握拳,用指節按摩身體外側,從胸側開始往下到腰側及腿外側,慢慢梳理。可以稍微用力梳理到深層肌肉,以達到舒緩效果。

2. 坐在椅子上,雙腳向前伸直。雙手上舉到最高處。

3. 身體向前彎,指尖往前伸到最遠的距離,碰到地面時再順勢往上舉。

研發長謝明霏提醒,可重複上述動作數次,等到身體微微發熱時,再閉上眼睛緩緩呼吸,和身體獨處一下。


※文章內容與圖片皆截錄至健談網/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雲門教室研發長 謝明霏
   (以上皆為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9年1月22日 星期二

暖暖包「慢性燙傷」 醫:勿長期使用

台北林口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慢性燙傷患者通常不會有感覺,可能過幾天才會出現紫紅色斑塊,會告誡病人不要再使用暖暖包、火爐等用品,如果一定要使用,則盡量保持距離,症狀會慢慢改善。圖片來源:健康醫療網(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寒流來臨,許多民眾會使用暖暖包、暖爐、電熱毯等用品取暖,若使用時間過久,小心「火逼性紅斑」。台北林口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慢性燙傷患者通常不會有感覺,可能過幾天才出現紫紅色斑塊,會告誡病人不要再使用暖暖包、火爐等用品,如果一定要使用,則盡量保持距離,症狀會慢慢改善。

使用暖暖包「慢性燙傷」 通常沒感覺
黃毓惠表示,「火逼性紅斑」通常是民眾使用暖暖包、暖爐等用品,因直接接觸或紅外線遠距熱能,產生非急性傷害。另外一些民眾在較高溫環境下工作,也可能出現職業傷害。皮膚會出現網狀的紫紅色斑塊,可能久久不消退,甚至逐漸變黑,通常病人不會有感覺。

慢性燙傷與一般燙傷有什麼不同?她解釋,慢性燙傷同樣是由熱能造成皮膚損害,也是一種熱傷害。然而只有急性燙傷才會用燙傷傷害去分類,至於慢性燙傷,因為不會立即發生,可能過幾天才會出現症狀。至於坊間有燙傷溫度和接觸時間的表格,那可能只是推測,因為不可能以人體做實驗。

不用特別治療 應停用保暖品
黃毓惠提醒,使用暖包暖包應避免直接接觸任何皮膚,應適時更換使用部位,也不要接觸太久,避免溫度太高,盡量保持距離。民眾若出現「火逼性紅斑」,通常不用特別治療,即使冰敷也沒有太大療效,應立即停止使用暖暖包等產品,皮膚自然會慢慢恢復。

此外,冬天如果沒有下雨,空氣濕度太低,會減少皮膚油脂分泌,可能產生「缺脂性皮膚炎」,皮膚出現不規則,紅色網狀的龜裂、落屑及抓痕。黃毓惠指出,這時若使用暖氣,會使濕度更加減少,加劇皮膚發炎,民眾應注意。



※文章內容與圖片皆截錄至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以上皆為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9年1月18日 星期五

逆轉老倒縮!脊椎治療權威教向上伸展操,還能改善腰背痛

片來源:早安健康(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許多人都夢想擁有「高人一等」的身高,就算不高,也希望能有看起來高挑的視覺效果。但影響身高的因素,除了先天遺傳、後天營養,駝背等不正確的姿勢更是會讓你「矮人一截」,更可能引起腰背疼痛!日本專家推薦的「向上伸展」運動,除了打造挺拔、高挑的身姿,還能改善脖頸、腰背痛,一舉數得! 

駝背、姿勢不正讓身高變矮,還可能引起腰痛、背痛等問題 
著有《我要再長高7cm!》一書的日本姿勢教育指導師、脊椎指壓治療師清水真表示,他所推薦的伸展體操,能夠藉由伸展肌肉,幫助回復應有的姿勢與身高,即使是80、90歲的年長者,也能透過伸展改善駝背,避免「老倒縮」。 

而身高倒縮與腰背疼痛,其實有著同樣的原因。清水真解釋,脊椎骨之間有著具備彈性、減震效果的椎間盤,而椎間盤的彈性則需仰賴腦脊髓液來維持。而駝背的姿勢,會導致腦脊髓液流動變差,使椎間盤失去彈性,影響身高。日本龍操整形外科衛教資訊也指出,椎間盤彈性若是不足,可能會讓椎間盤容易變薄、受傷,並可能引起腰痛。 

日本代代木上原健療院院長佐藤優也指出,姿勢不良、駝背會讓腦脊髓液的通道變得狹窄;流向脊椎的腦脊髓液如果受阻,甚至會導致腦壓提升,引發暈眩等不適症狀。 

因此,清水真也建議藉由改善姿勢、伸展脊椎的運動,恢復腦脊髓液的正常流動,不但能夠恢復正確的姿勢與身高,和脊椎相關的腰背、脖子疼痛也能一併緩解;而位於脖頸背部、通往眼睛的神經也能因此不再受到壓迫,可能具有改善視力的效果。 

伸展背部肌肉恢復正確姿勢,改善頸背腰痛 
1. 站直,雙腳與肩同寬,雙手交疊掌心朝上方伸展。也可躺著練習、腳尖向前伸展提高效果。

2. 背部打直,一邊吸氣,一邊出力讓手抬得更高。頭部稍微後仰效果更好。

3. 吐氣時放鬆,重複做10次即可。

片來源:早安健康(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文章內容與圖片皆截錄至早安健康/張承宇報導
   (以上皆為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9年1月15日 星期二

眼前霧霧別拖!自我檢視白內障6症狀

片來源:優活健康網(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45歲的男性阿輝是一名送貨司機,近半年來右眼無法對焦,尤其是大太陽下或晚上開夜車時,數次差點發生擦撞甚至車禍,嚴重造成工作與生活困擾。阿輝過去並沒有眼睛方面的毛病或家族史,但到眼科檢查右眼矯正視力僅0.3,左眼還可到0.8;散瞳檢查發現右眼水晶體中央正後方明顯混濁,診斷為「右眼白內障」。

與阿輝詳細溝通後,替這位不到55歲的患者向健保署申請健保手術資格。阿輝手術後隔天開始覺得看東西明顯變亮許多,1周後回門診檢查視力已恢復到0.9,如果再配戴散光矯正眼鏡,甚至還能達到1.0視力。

白內障過度成熟才治療 恐怕已經接近失明
烏日林新醫院眼科主任薛維禎提醒,現在的白內障手術已相當安全,當白內障的症狀開始影響到日常生活,建議要進行手術。倘若等到白內障過度成熟才治療,恐怕已經接近失明。

目前治療白內障以微切口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合併人工水晶體置換術為主流,優點在於手術傷口小、安全性高。有賴顯微工具和自動控制技術的進步,現今白內障手術幾乎都可以採微創手術搭配精密超音波設備,在眼表面經由極微小傷口,將混濁水晶體溶解吸出後,再將計算好度數的人工水晶體放入水晶體原本的位置。

眼科醫師也會在術前進行詳細精密評估,不只能提升手術精準度,也能讓預後狀況更理想,讓患者擁有更好的視力品質。大多數病患在術後隔天到1個月內都能恢復不錯的視力,若不想在手術後配戴眼鏡,還有散光矯正、多焦點或抗藍光的自費水晶體可供選擇。

一分鐘自我檢測:白內障6大症狀
1)視力明顯減退,看近、看遠都覺得模糊不清。
2)影像重疊,看東西開始出現有疊層、殘影。
3)有時會覺得老花眼突然有所改善。
4)發生眩光現象,在夜晚看燈光時會出現彩虹圈。
5)畏懼光線,晚上的路燈或車燈,變得非常刺眼。
6)視野色調改變,看東西顏色偏黃褐色。

薛維禎主任提醒,如果您有一項或以上列舉的症狀特徵,建議盡快至眼科門診,由眼科醫師利用專業儀器為您檢查,獲得正確的診斷以及妥善的治療,早日恢復視力功能。


※文章內容與圖片皆截錄至優活健康網 / 記者 林奐妤
   (以上皆為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9年1月5日 星期六

活到老動到老,如何預防運動傷害?謹記這4不原則

片來源:華人健康網 / 原圖文提供常春月刊(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要活就要動」,為了身體健康,不僅年輕人要運動,上了年紀的人更需要多運動,尤其是加強伸展與肌力訓練,但是如果運動沒做好防護的話,很容易發生運動傷害,究竟應如何做好防護再運動,才會沒傷害而讓人更健康呢?


甫落幕的印尼亞運,台灣代表隊奪下17金19銀31銅,運動選手勤練展現的好成績,也要歸功於運動防護員。其實,不只是專業選手需要運動防護,一般民眾在日常運動時,也要懂得做好自我運動防護。

什麼是運動防護?
運動防護,就是要遠離發生運動傷害,包括預防、保護、評估、急救、處理,以及復健等多種面向,重點在於預防發生運動傷害,以及發生運動傷害後,讓身體回到最佳的健康狀態。

國人健康意識抬頭,運動風氣蔚然蓬勃,每個人都難免曾經發生運動傷害。中華肌內效協會理事長、國泰綜合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廣義的運動傷害,泛指從事運動過程中,造成的任何身體傷害,例如:心肌梗塞、運動性低血糖、氣喘發作、熱痙攣、熱衰竭、中暑、曬傷等等。

中年人最易發生運動傷害
就狹義而言,運動傷害是指直接造成的肌肉及骨骼系統傷害。根據臨床觀察發現,常見的運動傷害,包括抽筋、扭傷、拉傷、挫傷、骨折等。另外,最嚴重還可能造成有致命危險的「橫紋肌溶解症」。

雖然每個人都可能會發生運動傷害,但以年齡為區分,相較於年輕人的體能良好,以及老年人的小心謹慎,其實,最容易發生運動傷害的族群就屬中年人,主要原因是肌力強度下降及骨質逐漸流失,加上愛逞強的心態,只要不一小心,就受傷了。

避免受傷,注意「運動4不」
事實上,從事任何運動項目時,不論是慢跑、游泳、打球、瑜伽、騎單車、打太極拳,抑或是運動強度激烈或緩和。簡文仁強調,只要注意「運動4不」,就能減少發生運動傷害。

1不:熱身不做
運動前,應該先做好熱身及伸展操,適度放鬆緊繃的肌肉,同時增加柔軟度及張力,有助預防發生運動傷害。

2不:用力不當
運動時,動作避免太猛、太急,必須符合人體工學,而運動強度建議採取「漸進式」,評估自身體能再進行。

3不:休息不足
運動後,肌肉可能產生輕微拉傷,必須經過適當休息,等待肌肉慢慢癒合,以免發生累積性的運動傷害。

4不:環境不良
環境因素涵蓋有大環境、小環境及內環境。大環境為天氣,例如:寒流、高溫、空氣污染、下雨;小環境包括:運動器材故障、地面不平、空間有障礙物、護具、衣裝、鞋子等等;內環境則是當下的體能狀態,如果有熬夜、感冒、其他疾病等身體不舒服的情形,都可能增加運動傷害的風險。

片來源:華人健康網 / 原圖文提供常春月刊(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POLICE」原則處置運動傷害
運動傷害發生當下,可遵循「POLICE」原則處置,越早實施、越能夠減少受傷部位產生疼痛、腫脹、出血等症狀,或是避免發生二次傷害或惡化,同時幫助運動傷害提早復原。

■保護(Protect):
利用貼紮、繃帶或包紮患部,或是護木固定,達到固定及保護的效果。

■適當負載(Optimum Loading,OL):
過去醫學上建議,受傷後盡量不使用患部做任何事,避免產生二次傷害。目前最新觀念認為,受傷後應該進行適當的負載運動,恢復的效果反而比較好,長時間休息則可能導致患處肌肉萎縮且更慢復原。

■冰敷(Ice)
運動傷害發生72小時內,可以利用冰袋冰敷患部,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建議以濕布隔開皮膚與冰袋,每冰敷10~15分鐘、休息10~20 分鐘。冰敷後,可以簡單伸展患部,避免發生組織緊繃、肌肉沾黏。

■壓迫(Compress):
利用繃帶或貼紮壓迫患部,肢體壓迫時,力道鬆緊適中即可,注意遠心端包紮較緊,近心端包紮較鬆,可以達到減輕腫脹、保護患部的目的,也可與冰敷同時進行,以達壓迫組織的目的。

■抬高(Elevate):
利用擺位的方式,將患部抬高於心臟,可以增加血液的回流,達到減輕腫脹的目的。

運動傷害的防護與處置方式
針對國人普遍從事的3項運動,包括運動前後應有的準備、運動防護處置、運動傷害緊急處置等,簡文仁建議可採行以下的方式:

1.慢跑

◎運動前後準備:
首先選擇一雙合適的慢跑鞋,慢跑前可快走10分鐘稍微熱身,並且活動腳踝、膝關節及腿部肌肉,跑步結束後,切忌立刻停止、蹲坐,建議慢走10分鐘及拉展伸展。

◎運動防護處置:
「腳踝扭傷」是慢跑最常見的運動傷害,如果發生腳踝扭傷,應該立刻停止活動,以冰敷處置,若是沒有辦法立刻取得冰敷袋,建議鞋子綁緊固定,走路時,避免讓受傷的腳踝承重。

2.騎單車

◎運動前後準備:
首先準備安全帽、護膝及防震手套,並且調整單車座墊高度,正確的高度應是一側膝蓋微微彎曲,另一側膝蓋彎曲角度為30度,可以避免踩踏施力不當,造成膝關節疼痛。騎乘前,可以先伸展關節;騎乘時,頸部自然上抬,手掌、肩膀放鬆,手肘微彎,避免急速踩踏。

◎運動防護處置:
騎乘單車後,可能發生手腕關節疼痛、膝關節疼痛等運動傷害,建議適當休息,並且冰敷。

3.游泳

◎運動前後準備:
游泳前,應該徹底熱身,包括伸展全身肌肉、關節,特別是腰背及腿部,可以避免發生抽筋;下水後,先用水輕潑身體,讓身體適應溫度;游泳後,也應該做伸展運動,幫助放鬆緊繃的肌肉,減少發生酸痛感。

◎運動防護處置:
游泳時,最常出現的運動傷害就是小腿抽筋,原因是熱身不夠。抽筋時,應該立刻上岸,輕揉小腿肌肉,等待痙攣緩解。如果發生全身肌肉酸痛,可以適當按摩、熱敷,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肌肉。

簡文仁提醒,如果患部嚴重疼痛、關節無法活動,或是骨折位移,應該立即就醫,千萬別自行處理,當患部經過休息、冰敷仍未改善,也應該及早就醫檢查,由專業醫師進行評估、治療。

片來源:華人健康網 / 原圖文提供常春月刊(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4類型運動,做哪種比較好?
運動可以分為4大類型,包括:伸展運動、肌力運動、有氧運動,以及平衡運動。簡文仁認為,各種類型的運動環環相扣,而且互相影響,如果只偏愛某種運動,對整體的身體狀態可能不盡理想,更可能增加運動傷害的風險。舉例來說,只做伸展運動,儘管筋開腰軟,但是肌力不夠,無法穩定關節;若是只做肌力運動,則會關節僵硬、靈活度差,只要動作幅度過大,就容易拉傷、扭傷。

不論年齡長幼,各類型運動應該通通兼顧,「讓關節靈活,肌肉有力,心肺功能好,協調平衡反應快」。簡文仁建議,透過完整的體能訓練,才能讓身體更健康,以下簡單說明,各類型運動的好處及種類。

■伸展運動:延展肌肉、韌帶,達到靈活關節目的,例如瑜伽、拉筋、弓箭步。

■肌力運動:增進肌力、肌肉爆發力,以及肌耐力,例如:皮拉提斯、重量訓練、伏地挺身、仰臥起坐、拉單槓。

■有氧運動:強化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例如:跑步、游泳。

■平衡運動:增強身體協調性,身體不容易扭傷、拉傷及跌倒,例如:舞蹈、太極拳。

3大營養素,運動後不可少
根據臨床內分泌與代謝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研究顯示,運動後立刻補充營養,能夠促進蛋白質合成高達3倍之多。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程涵宇表示,運動後,應該補充3大營養素,包括:水、蛋白質、碳水化合物。

事實上,運動前、中、後,都應該適時補充足夠的水分,防止運動時出現脫水的情形,而影響減低運動表現,運動後,建議補充約450~675 ml的水分,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ACSM)建議,運動後飲食結構最佳比例,蛋白質:碳水化合物=1:3,熱量控制約在300大卡左右。

程涵宇指出,蛋白質來源,建議選擇低脂肪乳製品、瘦肉、魚及禽肉;而碳水化合物,可以選擇較容易吸收的中高升糖指數(GI)食物,例如:麵包、麵食類、穀類食物、糙米、馬鈴薯等複合性澱粉,都有助於肌肉修補。另外,水果也是不錯的選擇,包括:柳橙、蘋果、奇異果及番茄,都非常適合直接吃,或是做成果汁當作運動後的補充,加速身體吸收的速度。

運動後半小時,補充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才能幫助身體穩定的恢復,並且代謝得更順利。

程涵宇說明,運動時身體主要消耗的是肝醣,運動後進食蛋白質,可提供製造及修補肌肉組織的胺基酸;適量攝取碳水化合物,可以刺激體內胰島素分泌,而胰島素能夠幫助細胞對於血液中的游離胺基酸,變得吸收利用更好,進而協助肌肉的修補修復及生長過程。

片來源:華人健康網 / 原圖文提供常春月刊(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運動的15大好處
運動的好處多多,簡文仁建議,將運動習慣融入生活,就能隨時隨地、快快樂樂做運動,勉強運動則要小心發生運動傷害。目前推行的「運動531」準則,每個人最好每星期運動5次,每次至少30分鐘,心跳達到每分鐘110下的標準。

◎好處1:維持良好體態

◎好處2:增強心肺功能

◎好處3:提振精神

◎好處4:減少腰酸背痛

◎好處5:預防便秘

◎好處6:提升睡眠品質

◎好處7:增強免疫力

◎好處8:增加抗壓力

◎好處9:預防癌症

◎好處10:預防心血管疾病

◎好處11:預防糖尿病

◎好處12:預防骨質疏鬆症

◎好處13:預防憂鬱症

◎好處14:預防失智症

◎好處15:延長壽命

運動後該怎麼吃?
針對運動後飲食,營養師程涵宇提供以下5種簡單的食物選擇搭配。

搭配1:一瓶約350ml的燕麥奶,搭配一顆茶葉蛋及一顆蘋果。

搭配2:一杯豆漿、一根香蕉及烤地瓜。

搭配3:一根玉米及一顆水煮蛋。

搭配4:一碗雞肉飯。

搭配5:一碗500ml的鮮奶南瓜濃湯。

運動常見2迷思

1.運動後必做緩和伸展運動嗎?
A:不一定。從事運動量比較大或是激烈運動,例如打籃球、健身、馬拉松,才需要做緩和伸展運動,目的是讓呼吸調息、放鬆肌肉,幫助血液從四肢回流,避免發生肌肉腫脹、僵硬,也比較不容易發生延遲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例如:鐵腿。

2.受傷後治療多久才能恢復運動?
A:視患部受傷程度而不同。一般而言,拉傷、扭傷的復原時間較短,大約需要數個星期的時間,骨折則需要進行固定、手術,可能半年至一年之久,必須經由醫師評估復原程度,才能恢復運動,以免惡化成慢性運動傷害,可能影響日常生活行動。


※文章內容與圖片皆截錄至華人健康網
   原
圖文提供常春月刊 / 原內容出處:常春月刊428期
   (以上皆為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9年1月4日 星期五

感冒藥服用 掌握「五要」、「五不」小撇步

服用感冒藥一定要在適合的時間,且服用適量才能發揮療效,但要怎麼正確使用綜合感冒藥?民眾可把握「五要」及「五不」等關鍵。片來源:健康醫療網(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秋冬季節,也是感冒流行季,許多民眾感冒後,總會自行購買感冒藥服用,其實感冒藥僅能緩解症狀,無法根治,最重要還是得多休息才能康復;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藥劑科指出,服用感冒藥一定要在適合的時間,且服用適量才能發揮療效,但要怎麼正確使用綜合感冒藥?民眾可把握「五要」及「五不」等關鍵。

選擇合適感冒藥 購買前應先詢問藥師
五要包括「要知道」、「要問藥師」、「要告知」、「要看標示」以及「要遵醫囑」;衛福部台中醫院表示,所謂「要知道」就是要了解感冒不一定要服用藥物,通常在充分休息且補充水分後,症狀會在一到二週痊癒,而若是想購買感冒要紓緩症狀,也應先詢問藥師,選擇合適藥品使用。另外,不管看病或購買藥品時,一定要告知疾病史,或是否準備懷孕的情況。

服用藥物不過量 避免出現副作用
在購買任何藥品前,都要看標示,包括成分、適應症、使用方法等,並按指示服用藥品,最後則是要遵守醫囑服用藥物,且不分享感冒藥給別人;衛福部台中醫院指出,至於「五不」,則是「不過量」、「不併用」、「不輕忽」、「不飲酒」及「不亂買」,指的就是應適量服用藥物,且不與其他感冒藥品合併使用,若要使用也應先詢問醫師或藥師,一旦感冒變嚴重時,絕不輕忽,應盡快就醫檢查。

選購合法感冒藥 不買來路不明的藥品 
最後在使用感冒要時應避免飲酒,減少因藥物成分與酒精產生交互作用,危害身體;且不亂買藥品,選購有衛福部核准的藥品許可證字號,才能吃得安心。衛福部台中醫院呼籲,掌握「五要」及「五不」的小撇步,就不用擔心錯誤使用綜合感冒藥,導致出現副作用等危害。



※文章內容與圖片皆截錄至健康醫療網
   (以上皆為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每天練習做一件小事!讓身體動動 找回專注力

片來源:康健雜誌(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農曆新年即將到來,「斷捨離」除了日常物品,身心靈也都該好好去除一些壞習慣。每天都讓自己做一件小事,持續地有毅力地做完,是一種找回專注和自信的好方法。

●用1分鐘繃緊—放鬆全身肌肉
先試著想像你全身的肌肉從上到下慢慢放鬆,然後再由下往上用力,反覆進行緊繃—放鬆的動作,有助減緩交感神經的作用,促進副交感神經活絡;短短1分鐘,對肌肉緊繃、情緒緊張、擔憂、心情不好都有很大的幫助。

●洗車,運動兼療癒
「不只車子髒,當心情很煩躁時,我就會把車開到山上清洗,靜下來跟自己相處,一洗超過5小時,」演員莊凱勛說,洗車對他而言就像一種儀式,不僅能洗掉生活上的不順,也是重整自我的途徑。

●雙手往外旋,鬆開身心的「結」
楊定一博士致力推廣螺旋舞,是以人體中脈為軸心,用身體畫一個橫的∞字,一一鬆開緊繃的肌肉、關節,凍結的筋膜;或者,只要簡單將雙手往外旋,就能感受身心舒暢。

●想放空,跑步吧!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說:「老實說,在跑步時思考過什麼,我壓根兒想不起來。我幾乎從不曾思考正經的事情。我跑步,只是跑著。原則上是在空白中跑步。也許是為了獲得空白而跑步。」

●簡單伸展,釋放肩頸壓力
這招很適合容易肩頸頂叩叩的上班族:身體離牆半步的距離,雙手打開,手肘彎曲,高舉於身體兩側(如果不舒服,手心朝前置於身體兩側即可),收下巴,手肘、手腕、頭、肩膀、上背貼穩牆上,僅下半身遠離牆壁。

片來源:康健雜誌(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吸氣時儘量將腰部和背部平貼牆壁,前方胸肋向後向下收,吐氣時放鬆,反覆來回。手伸得愈高,強度愈強。

這個動作有助放鬆肩頸、脊椎,伸展胸大肌、訓練後背肩胛肌群,能啟動核心肌群,釋放脊椎和肩頸壓力。

※文章內容與圖片皆截錄至康健雜誌
   (以上皆為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正官庄免費試飲活動 趴萬,等您來【美日藥局 三民店】試飲!

2019年1月1日 星期二

熬夜後怎麼吃?|上班族 生活篇7

跨年夜又熬夜通宵了嗎?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營養治療科廖嘉音營養師表示,熬夜傷身,提醒民眾熬夜後除了補眠外,也要吃得營養,才能盡快幫助身體恢復元氣喔!

片來源:健談網(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1. 溫水、溫食提升體溫
早晨通常是體溫較低的時候,晨起喝杯溫水、吃些溫熱的食物能讓身體甦醒,也有助提振精神。

2. 多補充維生素B、C
熬夜傷元氣,建議可適量補充維生素B群,幫助身體代謝、提供能量;維生素C則有抗氧化的效果,也有助細胞修復。因此,在食材選擇上,建議可以多吃些全穀類、乳製品、綠色蔬菜、各式水果等,亦可選擇以保健食品來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素。

3. 優質蛋白質恢復體力
乳製品、雞蛋、肉類等都含有優質蛋白質,熬夜隔天可以多補充一些以幫助身體儲備體力、恢復元氣。


※文章內容與圖片皆截錄至健談網
   專家諮詢: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營養治療科 廖嘉音營養師
   (以上皆為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