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福

珍惜每一位與我們有緣的顧客

未來之寶

孩子是我們最珍貴的未來之寶

專業

在專業上我們持續不斷的精進

和樂

努力照顧讓大家享有和樂的生活

照護

為您與家人的健康我們全力以赴

顯示具有 肥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肥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2月16日 星期五

便秘小腹凸恐是腸下垂!醫:這姿勢10秒整腸排毒

照片來源:早安健康

明明沒有吃太多容易產氣的食物,肚子卻總是脹脹的很不舒服?常常有便秘問題,小腹微微凸出?小心可能是腸下垂!平常少運動、缺乏鍛鍊,腹部肌肉力量越來越不夠,腸子就容易下垂,糞便、氣體積在腸子裡,就可能導致便祕與脹氣,小腹越來越明顯。1天2次10秒微倒立,就可以預防與改善腸下垂,解決便祕、脹氣、小腹凸凸的困擾! 

缺乏運動、老化導致腸下垂,出現便祕、脹氣、小腹凸 
日本金子醫院副院長金子實里表示,腸下垂是指大腸從原本該在的位置掉下去,缺乏運動鍛鍊或是隨著年齡老化,腹肌的強度就會下降,大腸受到重力影響就會往下掉。大腸的長度約1.5~2公尺,可細分為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而腸繫膜是包覆在腸道外面的膜,如同腸子的避震器,懸掛與固定住腸子。 

橫結腸和乙狀結腸被腸繫膜懸掛在腹部裡,在這種身體構造之下,位於腹腔上方的橫結腸本來就很容易垂下來。能從大腸外側給予支撐的是腹肌,然而女生的肌力普遍比較弱,一旦腹肌無力就比較容易出現腸下垂,導致糞便、氣體等內容物滯留在下垂的部位裡,引起便祕、脹氣,小腹變得凸出。 

鍛鍊腹肌、骨盆底肌活化腸蠕動,微倒立運動改善腸下垂 
日本新宿大腸診所後藤利夫院長表示,腸子下垂的部位裡會囤積糞便,即使吃了解便祕的藥物也得不到成效。如果能透過適度的運動給予腹部肌肉刺激,不只是鍛鍊到腹肌,也能影響到腸子本身,當腹肌變強,下垂的腸子就能被往上拉回原位,活化腸子蠕動,就能改善便祕。 

想要預防與改善腸下垂,金子實里醫師建議訓練腹部肌肉和骨盆底肌,10秒微倒立可以讓下垂的腸子回到原本的位置,並且能刺激腸子,讓糞便和體內的氣體更容易排出,避免便秘、脹氣、小腹凸出。微倒立可以藉助牆壁來抬高腳,不用做到只用兩手支撐身體的高難度倒立,這個動作也可以消除下半身血液和淋巴的停滯,改善身體冰冷與水腫。 

《10秒微倒立這樣做》 

早晚各1次,一天共2次,也可以在感覺便祕、腹脹的時候進行,但是飯後的2小時內請不要做。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1.初階:仰躺,雙腳伸直,手臂自然放在身體兩側,雙腳膝蓋彎曲,慢慢抬起臀部維持10秒,再慢慢放下。臀部抬起、放下的動作重複5次。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2.進階:在牆壁的前面仰躺,雙腳慢慢抬高放到牆壁上,雙手手肘彎曲,用手撐著腰,腰部與腹部使力,讓兩腳筆直地斜放在牆上,維持10秒。 

※如果有腰痛等疼痛症狀出現,請立刻停止不要勉強。 


※文章內容與照/圖片皆截錄至早安健康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8年2月15日 星期四

年節打牙祭 聰明吃不怕腸胃鬧彆扭

照片來源:健康醫療網

過年期間,多數人往往都會大吃年菜,無形中卻打亂了平常生活的步調,及規律的飲食習慣,以致腸胃無法負荷,狂吐又狂瀉等情況,大有人在。醫師提醒,年節飲食常會過甜、過油,加上一不小心吃進不新鮮的食材,恐讓急性腸胃炎找上門,因此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才是腸道保健的不二法門,如此一來也不怕年節興致被一掃而空!

水便、噁心、嘔吐、腹絞痛 恐是急性腸胃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林俊男表示,急性腸胃炎多數是來自細菌性感染或病毒性感染,一般患者在肚臍周圍會感到疼痛,除此之外,更常伴隨水便、噁心、嘔吐、腹部絞痛等情況發生,嚴重者還可能出現發燒的症狀。林俊男醫師也提到,腸胃炎的嚴重程度可大可小,若是症狀較輕微的患者,通常1-2天就能改善,但若是合併發冷、發燒的情況,則可能須要一個星期的時間才得以復原,千萬不可輕忽。

急性腸胃炎保健這樣做 快速減輕腸胃不適
急性腸胃炎常會產生上吐下瀉,讓人體體內的水分不斷流失,為防止脫水,林俊男醫師建議,可以將運動飲料搭配溫水一起服用,補充電解質;在飲食方面,則盡可能保持清淡,選擇較好消化吸收的澱粉跟蛋白質類食物,避免油炸或者含糖量高的食品,才能抵擋來勢洶洶的腸道問題。若是仍無法改善劇烈疼痛、下瀉的症狀,還是應盡速就醫,尋求醫師專業評估診斷,才是最恰當的。

日常衛生要做好 避免腸胃健康出問題
腸胃問題防不慎防,林俊男醫師提醒,年節期間很多市場都沒有營業,不少家庭都會事先將接連幾天的食材一次備足,因此要特別當心食物的保存;此外,在烹飪過程中,器具的衛生也很重要,才能避免腸胃鬧脾氣。而更重要的還是應養成洗手的好習慣,才能避免病從口入。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健康醫療網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7年12月21日 星期四

冬至吃湯圓 3秘訣吃巧不吃肥

冬至又來囉~今天準備要吃什麼湯圓呢?紅白小湯圓、芝麻湯圓、抹茶湯圓,或是造型饒富創意的麻將湯圓呢?國民健康署提醒,無論是吃哪一種湯圓,都要牢記3要領,才能避免肥胖上身喔!

無論是哪一種造型或口味的湯圓,湯圓外皮都是以糯米為主原料,需要更長的消化時間。
照片來源:華人健康網

秘訣1/注意熱量和含糖量
日常飲食中飽和脂肪攝取過量,將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而糖攝取過量,不僅會造成肥胖、代謝異常與齲齒,也會刺激胰島素快速分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且糖具有成癮可能性,影響健康甚鉅。

而市售湯圓依廠牌不同,飽和脂肪及糖含量各不相同,購買時除了考量品牌與口味喜好之外,建議查看包裝的營養標示優先選擇熱量、飽和脂肪及糖含量相對較低的產品,且食用時淺嚐即止,勿毫無節制地大量食用。

秘訣2/減量代換有技巧
市售湯圓種類琳瑯滿目,除了「經典款」的無餡紅白小湯圓、芝麻或花生包餡湯圓及包肉鹹湯圓外,也有加入紅麴、紫米等成分的湯圓外皮及豆沙、抹茶、巧克力等風味的內餡。但,無論如何變化,湯圓外皮都是以糯米為主原料,需要更長的消化時間,最好避免以湯圓作為宵夜。

烹調無餡小湯圓時,可用天然的桂圓、枸杞、薑汁或桂花醬來提味
以避免攝取過多的糖分。照片來源:華人健康網

若將湯圓當作飯後甜點或餐間點心,應掌握替換主食的秘訣,減掉其他餐食中全穀根莖類、肉類及油脂類的分量,以避免攝取多餘的熱量。另外,湯圓盡量以水煮方式、品嚐滑而不膩的口感為宜,避免油炸,以免增加脂肪和熱量的攝取。

秘訣3/天然搭配風味佳
包餡甜湯圓因芝麻、花生等內餡已含有高糖分,建議直接以滾水煮熟食用不需要再額外添加糖或配料。包餡鹹湯圓內餡含絞肉及油脂,建議湯頭的配料如紅蔥頭、蝦米、香菜梗、豬肉絲、香菇、韭菜、芹菜等食材,都不必再用熱油爆香,盡量以無油蔬菜湯為湯底,搭配茼蒿、小白菜等當令鮮蔬,或加入各種菇類增加風味。

烹調無餡小湯圓時,可用天然的桂圓、枸杞、薑汁或桂花醬來提味,避免使用濃糖水或紅豆湯、花生湯等作為湯底;亦可加入豆腐、少許肉絲和當季蔬菜熬煮食用,可兼顧美味及營養均衡。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華人健康網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