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福

珍惜每一位與我們有緣的顧客

未來之寶

孩子是我們最珍貴的未來之寶

專業

在專業上我們持續不斷的精進

和樂

努力照顧讓大家享有和樂的生活

照護

為您與家人的健康我們全力以赴

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

跨越健康的每一步!5招輕鬆跑健康瘦

照片來源:國家網路醫藥

剛開始接觸跑步,若以為只要一雙運動鞋,隨便穿著T恤就能出門跑步,通常結果卻換來腳起水泡,破皮等狀況,如果在跑步前就知道下列注意事項,便能使你在跑步過程更順暢!

1.用漸進式越跑越輕鬆 
練習的越多,會越來越輕鬆,一週可安排2-3天跑步,以自己能接受的速度和距離,不要勉強,肌力、肌耐力、心肺功能都會逐漸提升,等到身體準備好了,也可以逐漸增加速度或距離。注意:如果速度、里程數增加的太快,反而會有運動傷害。跑步途中如果覺得身體不太舒服,就需減慢速度,甚至中止跑步,運動主要目的是為了帶來健康,不需勉強造成損害。

2.專用運動內衣、排汗衣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運動品牌可選購,建議先試穿再購買,避免買到不合尺寸的運動服飾,另外排汗、吸濕的功能,更有效降低運動時流汗的不舒適。  

3.基本運動裝備不能省 
有些人以為隨便的運動鞋、隨便的棉襪就能穿出門跑步,結果跑完腳不舒服,甚至被磨出水泡。對所有人來說,一雙合腳的、適合自己的慢跑鞋,建議列入基本的配備。

4.運用App來記錄跑步
現在有些免費又好用的跑步app可以下載,紀錄跑步持續時間、配速、里程數、路線、坡度和消耗熱量,特定里程數還有語音提醒,每次看紀錄就知道自己的跑步狀況,知道自己的進步程度,會很有成就感。

5.戶外運動場 /  室內跑步機
習慣跑步機的人,剛開始跑戶外地面一定覺得很辛苦,因為除了地面比較硬之外,還有坡度不同、氣溫、濕度、風力等條件影響跑步的感覺。雖然跑起來比較累,但戶外跑步有很多好處,曬太陽可以促進體內維生素D運作,肌力和肌耐力能增加較快,不過熱量消耗也更多,而且選在綠樹多的地方,例如:運動場跑道,還能呼吸芬多精,適時注意防曬、適當補充水分。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國家網路醫藥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7年6月27日 星期二

流感再發威 7絕招流感不近身

預防流感的7大絕招,包括打疫苗、勤洗手、戴口罩、掩口鼻、速就醫、好作息、多休息。
照片來源:健康醫療網

近期氣候多變,流感疫情發威,不少家庭一家大小全都罹患流感。專家提供,預防流感的7大絕招,包括打疫苗、勤洗手、戴口罩、掩口鼻、速就醫、好作息、多休息,可以降低罹流感的機會。

新北市流感疫情上升
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許玉芬指出,根據新北市衛生局統計,近4周共新增28名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為去年同期2例的14倍,上週因類流感症狀至門急診就診人次達1萬3121人次,也呈上升趨勢。


流感易有併發症 恐危及生命

許玉芬科長表示,近期氣候多變,社區流感疫情仍持續,如出現發燒、頭痛、喉嚨痛、咳嗽及肌肉酸痛等類流感症狀,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在家休息。由於流感容易出現併發症,例如肺炎、腦炎、心肌炎及心包膜炎等,嚴重恐危及生命,民眾千萬不要小覷。

感冒、流感 症狀大不同
許玉芬科長強調,一般的感冒症狀較輕微,常見有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及喉嚨痛,偶有輕微咳嗽、發燒或全身酸痛;但流感主要為發燒、頭痛、肌肉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及咳嗽等。

抗病毒藥劑使用延長至7月底
許玉芬科長呼籲,罹患流感應於出現症狀48小時內服用抗病毒藥劑,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因應此波疫情,疾管署已擴大「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為公費抗病毒藥劑使用對象,且延長至7月31日止。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健康醫療網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7年6月23日 星期五

豐原美日藥局x美日健康報:認識痛風篇。豐原美日藥局(美日健康報)帶你認識痛風患者該注意的事項,以及飲食控制3要點!

您知道痛風患者平常可以吃什麼嗎?痛風發作時,該怎麼處理呢?
美日健康報將告訴您痛風該怎麼吃、怎麼處理~
快來收看豐原美日藥局的美日健康報:認識痛風篇囉!

2017年6月22日 星期四

不用跑步、健身,踮踮腳尖讓你擁有好體力!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工作家庭兩頭燒,知道要運動卻總挪不出時間來進行,再加上科技的便利,少掉了許多需要以身體勞動的機會,長久下來體力越來越差。

然而,不需要把運動想得太累太麻煩,其實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小動作可以培養體力,像是家庭主婦的家事內容,諸如擦窗戶、曬棉被等,或是出門買菜多走幾步路,對於自己的體力養成都會有一定的幫助。

而平時走路時候的平穩程度,也可以做為檢測自己身體狀態的指標。走路時應盡量以核心肌群(腹部、背部的肌肉群)維持身體的穩定,減少搖晃。《圖解更年期小百科》作者、看診經驗逾20年中村里英子醫師在著作中,提到了3點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培養好體力的動作:


1. 搭公車、捷運時別坐著 

捷運裡或公車上,試著不要坐下,緊握吊環伸直手臂,來進行手臂運動,此外,也可以嘗試使用身體的核心肌群,讓人站得更穩更挺立。

2. 等紅燈時踮踮腳尖 
在等紅燈的幾秒空檔,可以試著以腳尖站立,鍛鍊小腿肌群,或是縮腹挺胸,感受腹部肌群的用力,也可加上腹式呼吸強化提升效果。

3. 做家事也可以是運動 
在家裡別在躺在沙發上當馬鈴薯!掃地拖地時可以感受腿部以及核心肌群的用力,摺衣服時站著以核心肌群穩定身體,擦玻璃時使用肩膀的肌群出力。


※文章內容與圖片皆截錄至早安健康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資料來源:《圖解更年期小百科》
作者:中村里英子著
譯者:沈永嘉
出版社:世茂


2017年6月19日 星期一

腸病毒將進入流行期 勤洗手不可少

腸病毒將進入流行期,衛生局籲請大家落實勤洗手及個人衛生管理。
照片來源:健康醫療網(原:台灣好新聞)

夏天是腸病毒的高峰期,隨著天氣轉熱,腸病毒的罹患率就跟著攀升,桃園市政府衛生局19日提出呼籲,不論大人及小孩一定要落實個人衛生管理,同時勤於洗手,平常也以稀釋漂白水拭桌椅清毒。一旦發現小朋友出現發燒、嗜睡、意識不清等情況,立即送醫以獲得妥適治療。

衛生局指出,隨著天氣愈來愈炎熱,腸病毒也蠢蠢欲動,根據監測資料顯示,上週桃園市腸病毒健保門診及急診就診人次達626人次,較前一週增加31人次,上升5.2%。最近三週就診人次持續呈現上升趨勢,雖然尚未進入腸病毒流行期,但是預估腸病毒疫情將隨著氣候愈來愈熱而進入流行期。

衛生局提醒家中有孩童的民眾,不論大人及小孩皆務必落實勤洗手及個人衛生管理,如小孩出現腸病毒感染病徵,應儘速就醫並依醫師指示接受治療、在家休息不上學及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與家中其他幼童適度隔離,以避免疾病傳播。

衛生局指出,腸病毒眾多型別中,以腸病毒71型最容易引起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腸病毒71型於社區中仍有零星個案,家長應密切注意罹患腸病毒孩童(尤其5歲以下幼兒),如出現下列神經併發症(一般是在發疹後2到4天會出現,也可能更早出現)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動力下降、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應儘速送往本市4家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聖保祿醫院、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敏盛綜合醫院)就醫,以獲得妥適治療。

腸病毒將進入流行期,衛生局籲請大家落實勤洗手及個人衛生管理。
 照片來源:健康醫療網(原:台灣好新聞)

衛生局呼籲,腸病毒傳染力極高,很容易在教托育機構內造成傳播,如家中幼童經醫師診斷為腸病毒或疑似腸病毒感染,請民眾務必告知學校或教托育機構,並請假在家休息至少7天直至痊癒。

另,提醒教托育機構應嚴格執行腸病毒通報及停課措施,如經衛生局查獲未依規定通報及停課之教托育機構,將依傳染病防治法重罰。教托育機構亦應定期以500PPM稀釋含氯漂白水(一般市售漂白水與清水比例為1:100)擦拭消毒小朋友常接觸的地方,如:門把、桌椅、餐桌、樓梯扶手等,落實環境清潔消毒,以降低腸病毒傳播機會。

民眾若有相關問題,可至衛生局網站(http://dph.tycg.gov.tw/)查詢,亦可撥打衛生局24小時防疫專線:0800-033-355。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健康醫療網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7年6月13日 星期二

多親近大自然 趕走憂鬱壞心情

照片來源:健康醫療網

根據一篇2017年2月發表於《今日醫療新聞》的研究指出,經常觀賞鳥類、灌木及樹的人較不易感到壓力、焦慮及罹患憂鬱症。平日不妨多到戶外踏青,接近大自然,可以釋放壓力,獲得快樂喔!

看到青山綠水 有助身心健康
該研究由英國艾希特大學、鳥類學信託基金會及昆士蘭大學聯合進行,研究以270多位來自不同年齡、收入及種族的參與者為對象,於米爾頓凱恩斯、貝德福德和盧頓三個地區進行鳥類數量調查,發現無論參與者住在都市或是綠意盎然的郊區,只要於住家附近看到鳥、灌木及樹就有益心理健康,即使在控制了貧困社區、家庭收入、年齡和廣泛的其他社會人口因素等變項之後,鳥類,灌木及樹與更健康的心理狀態之間仍存在正相關。

而前一週較少外出的人較容易有焦慮和憂鬱的現象,其中憂鬱、焦慮和壓力水平與參與者下午時段看到的鳥類數量有關,研究者認為,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與鳥的種類無關,而是人鳥之間的互動。

趕走憂鬱~綠化從「自家」開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林家興表示,該研究有趣的發現是,不論鳥或花草樹木的種類,都一樣可以紓解壓力、焦慮和憂鬱。重要的是,是否有機會多多接近它們。這也提醒我們如果想要健康的心理,便要多接近大自然。

在個人方面,可以綠化自己家的院子,或多到住家附近的公園綠地;若以社區和政府而言,可透過綠化居住環境,像是增加社區的公園綠地,增進民眾接近大自然的機會。

遠離室內3C產品 踏出戶外更舒暢
在通訊科技發達的世代,很多人喜歡宅在室內玩3C產品,特別是兒童青少年。他建議心情不好或壓力很大的時候,可以自己或找伴到公園走走,父母則多鼓勵兒童青少年從事戶外活動,一起到郊外,放鬆心情,同時可增進親子關係。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民眾在安排戶外踏青時,不需很制式或刻意規定每周幾次,以選擇方便、不用花太多力氣的行程做為開始,避免在忙碌生活中形成另一種壓力。另外研究也發現較少外出的人容易有焦慮、憂鬱情緒的現象,她說明憂鬱或憂鬱症患者,常常對很多事物提不起勁、不太想動,此時身旁的家人或朋友更可主動積極邀請,讓他們陪伴自己到郊外走走,看看自然環境中的鳥與樹。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健康醫療網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7年6月12日 星期一

潔肌5方法 用微涼水才能洗出好臉色

照片來源:健康醫療網

天天洗臉看似小事一件,但若忽略小細節或清潔過度,反而可能洗傷門面!眼看夏日將屆,肌膚的油脂分泌旺盛,為寶貝您的肌膚,食藥署彙整出「潔肌5力」,讓大家洗出水噹噹的好臉色!

「清潔」是粉嫩肌膚的第一道關卡
要正確洗臉,首先要打破「洗臉化粧品宣稱功能越多越好」、「洗完臉後乾乾緊緊的才是達到肌膚深度清潔」、「頻繁地洗臉就能改善青春痘問題」、或「使用偏方洗臉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等迷思。其實洗臉化粧品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清潔,洗臉化粧品在肌膚上停留時間很短,過多功能宣稱無法有足夠的時間發揮效果,反而會造成肌膚負擔。

當您選購及使用化粧品時,若發現有不良品或發生不良反應,可通報食藥署建置的「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網址:(http://qms.fda.gov.tw/tcbw/),通報專線:02-66251166轉6401。也可至「TFDA 化粧品安全使用」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tfdacos)查詢相關資訊。

過與不及讓「肌膚」很受傷

此外,頻繁洗臉只能帶走肌膚表淺層的髒汙,無法改善青春痘問題;當洗完臉感覺又緊又乾,更可能已經造成肌膚過度清潔,輕忽過度清潔可能導致肌膚的含水量降低,造成肌膚的損傷。而使用偏方洗臉,往往無法確定實際效果,更有可能造成肌膚刺激、紅腫。

舉例而言,曾有一位年輕女性想用深層清潔洗臉乳,解決粉刺青春痘等問題,頻繁使用清潔力強的洗臉產品,而忽略保護肌膚角質層,結果因過度清潔,不但沒解決青春痘,反而使皮膚角質層受損而脫皮,就醫時已產生紅疹、斑塊,需要充分時間才能復原。


按照「潔肌5力」  讓肌膚重現光彩
對於油性肌膚或T字部份容易泛油的人,千萬不要以頻繁洗臉的方式除油;若覺得T字部位出油時,用吸油面紙即可,以免過度清潔造成肌膚受損。為了提升民眾的潔膚知能,食藥署提供「潔肌5力」,分述如下:

1. 選有標:首先要注意選購標示完整,適合自己膚質的產品,並依照使用說明正確使用。

2. 微涼水:洗臉的水溫要注意,使用比肌膚溫度低的水最適當。

3. 輕慢柔:塗抹洗臉用品時應先擠放在手掌中,搓揉成泡沫或液狀後再使用於臉部肌膚上,手部移動要「輕慢柔」,不要用力按壓。

4. 快快洗:當確定臉部各處肌膚皆已清潔完成後,以清水將泡沫沖洗掉,不要讓洗臉化粧品在臉上停留太久。

5 .適次數:洗臉次數要適時適當,每日早晚各1次不過度。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健康醫療網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預防中暑熱傷害 你不可不知道的 3要訣保命

                                   每小時應補充2至4杯白開水,可預防熱傷害。
照片來源:健康醫療網

炎炎夏日,全台氣溫平均30度以上,6月迄今,已有83人次因熱傷害就醫。國健署公布預防熱傷害3要訣,包括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建議幼童、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密閉空間工作者及過重者等高危險群,特別小心留意。

保持涼爽怎麼做?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林莉茹表示,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若家中沒有空調,室內可加裝遮光窗簾,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建議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高溫時至有空調設備的公共場所避暑。

每小時補充2~4杯白開水
林莉茹組長強調,每天至少飲用2000cc白開水,戶外工作者或運動者建議每小時補充2至4杯(1杯約240cc)白開水,並避免喝太過冰冷的水,以及避免喝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以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若醫囑限制少量喝水者,可詢問醫師天氣酷熱時,應喝多少量為宜。

這4小時避免外出
林莉茹組長提醒,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適當休息並補充水分,嬰幼童及長者應避免於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若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健康醫療網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7年6月9日 星期五

肩膀卡卡發炎當心是五十肩!1分鐘放鬆肩關節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工作生活壓力大,肩膀總是緊繃又沉重,除了因為用手機、上班長時間使用電腦,讓肩頸長時間前傾之外,精神上的緊張也會讓肩膀不自覺用力,長期下來,就會導致駝背、腰痛、頭痛以及眼睛疲勞等等問題。日本運動指導專家小川涼表示,透過伸展肩膀周圍緊縮的肌肉和關節,能促進上半身的血液循環,消除不適感,並且讓肩關節活動更順暢!

肩膀緊繃僵硬 容易疼痛、發炎 
日本專業健康網站指出,肩關節是身體中活動範圍最大的關節,能夠自由地朝著各個方向活動,然而隨著辦公室工作、不良姿勢以及精神緊張而長時間緊繃,再加上因為老化而讓肌肉衰退,缺乏柔軟性,都會導致血液循環不良,不僅造成肩頸痛,甚至會讓肩關節周圍的肌鍵產生發炎症狀,造成疼痛,讓可動範圍變小,惡性循環之下,甚至會造成五十肩,而現代人的生活型態,甚至讓五十肩的年齡層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舒展肩膀這樣做》 

STEP1.雙手朝上直直舉起,一邊吸氣一邊將整個身體往上舉起。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STEP2.雙手從手肘開始彎曲,用手抓住另一手,讓雙手腕交叉,吐氣。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STEP3.雙手在身後交叉呈X型,打開胸口,來回吐氣和吸氣,30秒鐘。雙手的交叉前後互換,重複一次動作。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覺得肩膀怪怪的、開始有駝背傾向時,不防試試這個伸展!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早安健康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7年6月8日 星期四

豐原美日藥局x美日健康報(幼兒發燒):發燒處理篇。豐原美日藥局(美日健康報)教你如何正確使用量測體溫,處理發燒

豐原美日藥局 x 美日健康報(幼兒發燒):發燒處理篇

豐原美日藥局(美日健康報)教你如何正確使用量測體溫,處理發燒
您知道小孩發燒時有哪些症狀和注意事項嗎?
美日健康報將告訴您發燒該如何處理、應對~
讓您更加的了解發燒時該如何處理唷~
快來收看豐原美日藥局的美日健康報(幼兒發燒):發燒處理篇吧!




2017年6月6日 星期二

受不了的癢!皮膚科醫師告訴你如何預防汗皰疹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夏天到了,門診中也愈來愈多手掌、腳掌起癢疹的病患,這些病患中,一大部分是得了「汗皰疹」。

汗皰疹是一種好發於手、腳的反覆發作性濕疹性疾病,且好發於青年至中年時期。不過,小至三、四歲,大至七、八十歲者,都有可能發生。一般年過中年後,發生率會漸漸降低。男女發生的比例差不多。

汗皰疹形成的原因,目前仍未完全研究清楚,許多學者都提出不同的假設。雖然許多病人可能合併有手掌及腳掌的多汗症,但可以確定的是,汗皰疹並不是因為汗腺開口被阻塞,或汗管積了很多汗而膨大所引起的。目前認為其形成的原因如下:

異位性皮膚炎:在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患中,有些人會出現手與腳的汗皰疹。但是反過來說,得到汗皰疹,並不表示一定有異位性皮膚炎,民眾不必過度緊張。

外在因素:如對金屬的鎳、鈷、鉻,或香料、香脂、染髮劑,或某些食物過敏,或對感染的黴菌、細菌過敏等。這些外來的「半過敏原」進入皮膚後,會與皮膚中的某些蛋白質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過敏原,進而引發身體的免疫反應,而誘發汗皰疹。


情緒及環境因素:熬夜、睡眠不足、壓力大、季節交替、極熱或極冷的溫度、陽光、濕度變化等。汗皰疹在急性期主要可見兩側手掌、腳掌或手指、腳趾側面有許多劇癢且散在或聚集的小水泡或丘疹,水泡通常很深且不會破開,常常會讓病人感覺「抓不到癢處」。


若水泡被病人抓破,則會呈現流湯的現象,甚至引起細菌感染,而形成膿痂疹。若沒有被抓破,則這些水泡在一、兩週或治療後會自然吸收乾掉,而形成類圓形的乾皮屑輪,然後恢復成正常皮膚。在慢性期時,手掌及腳掌會有過度角化的厚皮形成,皮膚呈現乾燥、脫皮、龜裂而有疼痛感。

最容易與汗皰疹混淆的皮膚病就是黴菌感染,包括足癬、手癬或念珠菌感染。另外,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乾癬及扁平苔癬等,臨床表現有時也與汗皰疹很相似。除了臨床型態的觀察外,有時尚須借助顯微鏡、細菌培養、黴菌培養、切片檢查、貼膚試驗或抽血檢查(過敏原、過敏指數)等,作進一步的確認。


汗皰疹的治療 

在治療上,需要依病程階段選擇不一樣的治療法。若在急性期產生較大的水泡,則可在消毒無菌的情況下,將其中的組織液釋放出來。若是被抓破而流湯,以短期三天的濕敷,並配合適當水性或凝膠型基劑的外用藥膏及止汗劑,可使病灶快速收斂。若是處於脫皮、乾裂的時期,則要使用較滋潤的乳霜或油膏基劑的外用藥來治療,以潤滑皮膚,協助脫屑快速改善。


程度較嚴重者,可以短期口服藥物治療,讓症狀快速緩解,以免「癢→抓→產生濕疹→更癢」的惡性循環持續進行。少數一整年汗皰疹一直發個不停的病患,可以考慮紫外線光療法,或是使用較強的口服免疫抑制劑。特別要注意的是,若有合併細菌感染或黴菌感染,要同時給予適當的治療。

另外,由於皮膚在發生此一濕疹變化的同時,表皮障壁會暫時受損,因此加強手部的保濕非常重要。平時洗手的次數不宜太多,且最好使用不含皂鹼的洗手乳。手部保濕乳液一天應使用數次,且同樣應配合病情選用不同劑型,最好是不含香料。如此,可加快受損皮膚的修復速度。

生活型態上,應適度釋放自己,不管是生活上、工作上及家庭上的壓力,不要熬夜,且睡眠時間要充足。

飲食上,對於反覆發作的病人,或者貼膚試驗已證實對金屬過敏的病人,可考慮減少食用含鎳、鈷及鉻較高的食物,有些病患有不錯的效果。以下將較常見者列出供參考:

鎳:罐頭食物,以含鎳的廚具所烹煮的食物,鯡魚、牡蠣、龍鬚菜、豆類、香菇、洋蔥、玉米、菠菜、番茄、全麥粉、梨子、大黃(一種中藥)、茶葉、可可、巧克力及烘焙粉等。

鈷:杏仁、豆類、啤酒、甜菜、包心菜、丁香、可可、巧克力、咖啡、肝臟、堅果類、扇貝、茶葉、全麥粉等。

鉻:酵母菌發酵產品(如啤酒)、起司、乳酪、全穀、全麥、麥麴、糙米、小米、玉米、堅果類、粗製紅糖(非白糖)、葡萄汁、肉類(如牛肉、雞肉)、肝臟、甲殼類(如蛤)等。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早安健康 / 林政賢皮膚科醫師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7年6月2日 星期五

姿勢正就能消除疲勞!運動管理師教你一秒抓出身體的軸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在辦公室用了一整天電腦,肩頸都僵硬了,疲累不堪的你打算伸個懶腰再繼續奮戰。但你可知道,伸懶腰的動作可是會造成身體負擔的錯誤姿勢。

日本運動管理師廣戶聰一分析,一旦擴胸,肩膀便會施予背肌壓力,使肌肉持續僵硬讓人變得更累。調整姿勢,改以骨骼來支撐身體,才能遠離疲勞與痠痛。

以下調整姿勢的方法,日常生活便能輕鬆執行,養成習慣,便能避免肌肉痠痛,維持骨骼健康。

身體要有「軸」的意識 
單靠肌肉支撐身體,容易使肌肉不適,以骨骼支撐身體才是正確的使力方式。廣戶聰一也特別提出「軸」的概念,並強調,身體有了「軸」的意識,大腦與身體都會安定下來,也不會給身心帶來多餘的負擔。

從最基本的站姿、坐姿與走路姿勢開始調整,穩穩地感受「軸」的意念,你會發現腳下踏實、步伐也變得輕快,更重要的是,長年困擾的疼痛竟也消失無蹤!


站立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正面:與肩同寬,重心落在腳底板的感覺。
側面:肩胛骨和骨盤與地面垂直,腳底板則感覺與地面水平貼合。
背面:左右兩邊肩胛骨要與尾椎連成一個倒三角形,並與地面垂直。


坐下
坐下來的時候想像自己的下盤是四腳椅,雙腳是前椅腳,臀部則是後椅腳的概念。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肩胛骨與尾椎保持水平,感覺重心放在兩腳慢慢坐下。
在正確的站姿下把兩手舉起來與地面呈水平,手掌朝下。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走路
側面:骨盆盡量與地面保持垂直,頭保持一定高度行走。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正面:腳底板水平著地,再將體重換到重心上。兩腳互相乘載體重。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文章內容與圖片皆截錄至早安健康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7年6月1日 星期四

皮膚過敏癢又痛 免疫失衡怎麼辦?

照片來源:健康醫療網

最近氣候不穩定,在這季節轉換時,很容易誘發過敏疾病,尤其是皮膚過敏,會在臉上或身上出現一塊一塊如花朵般的紅腫、搔癢、掉皮屑、疼痛、發熱等症狀,讓人非常困擾。專家指出,過敏是因為體內免疫系統失衡導致,過敏性疾病包括花粉症、鼻炎、濕疹、異位性皮膚炎以及氣喘等,不論是發生在眼、鼻、氣管或是皮膚,都是免疫系統反應過度造成發炎,透過飲食、運動及生活作息調整,可獲得改善。

淋巴球作用造成發炎現象 進而導致過敏
美兆國際健康管理機構研發處研發長劉婷婷博士表示,一般常見的過敏,是透過免疫系統中淋巴球作用,而造成的發炎現象,當過敏物質出現,淋巴球中的T細胞會命令B細胞產生很多IgE免疫抗體。皮膚及黏膜的部位存在許多肥胖細胞(mast cell),IgE會結合肥胖細胞,讓肥胖細胞釋放出組織胺,並導致微血管壁通透性改變,使水份漏到組織中局部充水,造成浮腫;微血管也會擴張使得血流量增加,所以皮膚表面會看起來紅通通,神經末梢會變得非常敏銳,使得皮膚既癢又痛。


從淋巴球數量、比例 了解免疫系統平衡與否 

在健康檢查時,會檢測白血球種類的比例,其中與「抗原-抗體反應」有關的「淋巴球」數量及比例,可反映出免疫系統是否平衡。劉婷婷博士指出,淋巴球一般約占白血球總數的35%,若是淋巴球的比例過高,顯示T細胞跟B細胞的作用強勢,很容易引發「抗原-抗體」的過敏反應;一旦誘發因子增加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空前的組織胺大爆發,造成嚴重的發炎現象,短時間內難以控制。


你具有容易過敏體質嗎?

容易過敏的人有哪些特性?劉婷婷博士進一步指出,父母(特別是母親)有過敏體質、皮膚的保濕功能低下,乾燥性皮膚,常抓癢導致破皮、氣管/鼻咽/呼吸道脆弱、曾經發生過食物過敏或眼鼻過敏、體內氧化物很多(愛吃油炸物)、腸胃功能不佳(腸道好菌少)、自律神經失調、壓力大、免疫力低下、體內IgE抗體多以及過度清潔都容易有過敏體質。

導正免疫系統 「不痛不癢」小秘笈報你知
劉婷婷博士強調,「過敏/發炎」以及「免疫機能」其實是同一件事情的兩面,雖說過敏是因為「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但並不因此就代表「免疫力很高」,反而是因為免疫力低下導致了「免疫力異常」或說「免疫失衡」。除了急性發作期藉由藥物緩解症狀外,有耐心地導正免疫系統的「啟動-煞車」功能,才能真正得到改善。

以下是劉婷婷博士提供改善過敏的「不痛不癢」小秘笈!

減:

1.食量(或偶爾斷食)

2.過度清潔、彩妝

3.植物油及油炸物

4.麵粉、乳製品、蛋、菸

5.接觸溫度急遽變化的空氣

6.接觸異物抗原

增:

1.確實保濕

2.抗氧化食物、維生素

3.益生菌健全腸道

4.優質油脂

5.提昇體溫、盆浴

6.運動、紓壓

(本文諮詢/美兆國際健康管理機構研發處研發長 劉婷婷博士)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健康醫療網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