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福

珍惜每一位與我們有緣的顧客

未來之寶

孩子是我們最珍貴的未來之寶

專業

在專業上我們持續不斷的精進

和樂

努力照顧讓大家享有和樂的生活

照護

為您與家人的健康我們全力以赴

顯示具有 多喝水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多喝水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1月16日 星期二

寒流低溫猝死300人 做好8招能保命

照片來源:健康醫療網

醫師強調,做好頭頸部保暖最為重要,外出應善用帽子、圍巾、口罩,而身著衣物應以多層次穿搭,提供較好的保暖效果。

近日寒流來襲,全台逾300人猝死,台北市殯儀館冰櫃因而爆滿。面臨低溫天氣,民眾該如何自保呢?醫師強調,做好頭頸部保暖最為重要,外出應善用帽子、圍巾、口罩,而身著衣物應以多層次穿搭,提供較好的保暖效果。

2大危險族群 天冷容易猝死
台北市立聯和醫院和平院區緊急醫療部災難醫學科主任簡立建指出,低溫猝死者以心血管疾病及年長者為主,因為血壓劇烈變化,造成中風、心臟病發作而死亡,尤其是清晨5至6時,以及晚間8至9時,為2大高峰期,建議民眾做好相關預防措施。

低溫保健8要點 預防發生猝死
簡立建主任提供「低溫保健8要點」。
第一,保暖,身處在低溫空間或外出時,要做好完整的保暖,尤其注意頭頸部和四肢末端,善用圍巾、帽子、口罩、手套、襪子、防滑鞋,以及多層次保暖衣物,方便穿脫;
第二,暖身,剛起床後活動勿過於急促,應先補充溫開水,身體活動以溫和漸進方式慢慢增加;
第三,避免大吃大喝及情緒起伏太大;
第四,避免飯後或喝酒後立即泡澡。
第五,避免加重身體壓力,心血管疾病及年長者應避免大清早外出運動,晚餐後也不要立即運動,至少隔1個小時;
第六,妥善控制病情,規律服藥、定期回診,以及定期量測的血糖、血壓、血脂肪數據;
第七,外出隨身攜帶健保卡及緊急備用藥品;
第八,發生疑似中風或心肌梗塞急性發作時,快打119正確就醫。

危險徵兆速就醫 搶救寶貴性命
簡立建主任強調,當出現胸悶、喘不過氣、冒冷汗等心肌梗塞症狀,或發生臉部不對稱、雙手一邊較無力、說話不順的中風症狀,應最快速到達醫院,有助於搶回寶貴性命及減少後遺症。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健康醫療網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7年6月12日 星期一

預防中暑熱傷害 你不可不知道的 3要訣保命

                                   每小時應補充2至4杯白開水,可預防熱傷害。
照片來源:健康醫療網

炎炎夏日,全台氣溫平均30度以上,6月迄今,已有83人次因熱傷害就醫。國健署公布預防熱傷害3要訣,包括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建議幼童、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密閉空間工作者及過重者等高危險群,特別小心留意。

保持涼爽怎麼做?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林莉茹表示,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若家中沒有空調,室內可加裝遮光窗簾,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建議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高溫時至有空調設備的公共場所避暑。

每小時補充2~4杯白開水
林莉茹組長強調,每天至少飲用2000cc白開水,戶外工作者或運動者建議每小時補充2至4杯(1杯約240cc)白開水,並避免喝太過冰冷的水,以及避免喝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以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若醫囑限制少量喝水者,可詢問醫師天氣酷熱時,應喝多少量為宜。

這4小時避免外出
林莉茹組長提醒,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適當休息並補充水分,嬰幼童及長者應避免於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若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健康醫療網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