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福

珍惜每一位與我們有緣的顧客

未來之寶

孩子是我們最珍貴的未來之寶

專業

在專業上我們持續不斷的精進

和樂

努力照顧讓大家享有和樂的生活

照護

為您與家人的健康我們全力以赴

顯示具有 血液循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血液循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

騎腳踏車勝健走?血液循環好2倍,降血糖防動脈硬化

片來源:早安健康(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騎腳踏車不但輕鬆愉悅,還能享受美好風景,甚至是骨科醫師最推薦的中老年人運動之一。日本專業醫師更認為,騎腳踏車除了雙腳,同時還會運用到背部、臀部、手部等多處肌肉,能提高心肺功能、幫助血管恢復年輕,還可能有預防改善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血壓,以及防跌倒等好處!

腳踏車是有氧運動,助血管回春、防跌倒、預防動脈硬化
根據日本NHK電視台節目介紹,運動會消耗醣類,有助預防高血糖、減少糖分對血管的破壞;再加上有氧運動能增加血中的一氧化氮,能幫助放鬆血管,使血管恢復年輕。

而想要做有氧運動,騎腳踏車是最簡單的方法之一,雖然健走和騎腳踏車每分鐘消耗的卡路里幾乎相同,但是騎腳踏車不容易累,更容易長時間進行,還有更好的促進血流效果。日本女子體育大學加賀谷研究室曾進行一項實驗,發現騎腳踏車提升血液流動的效果是健走的2倍以上,還能幫助鍛鍊髂腰肌,有防止跌倒的效果。最重要的是,騎腳踏車輕鬆愉悅、容易長期進行,而想要保持運動習慣,最重要的就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才更能持續進行。

日本醫師會認證健康運動醫師梶山泰男也認為,自行車運動比起慢跑、健走更能減輕膝蓋的負擔,而且同樣具備良好的運動效果,堪稱是中高齡者運動首選。而且很多人以為騎腳踏車單純是下半身運動,其實騎腳踏車必須同時用到背、臀、手部多處肌肉,有助於促進代謝、消耗熱量、提高心肺功能,因此可能有助預防改善糖尿病、高血壓、代謝症候群、動脈硬化等疾病。

彰化秀傳醫院足踝中心主任朱家宏也曾在文章中指出,騎腳踏車是骨科醫師最推薦的老人運動,不過中老年人騎腳踏車前最好先鍛鍊大腿肌、背肌、上臂、肩膀等肌群,以免發生跌倒危險。也務必在騎乘前透過拉筋、暖身來降低運動傷害,還要隨時注意水分補充,騎乘時更不可搶快,也最好結伴同行,以免有突發狀況無人照料。

每周騎腳踏車160分鐘,幫助血管恢復年輕

做法
40幾歲族群每周合計騎160分。
50幾歲族群每周合計騎150分。 
※依此類推,每增加10歲就減少10分鐘。
※每次最少騎10分鐘,每周累計時間達標即可。


※文章內容與圖片皆截錄至早安健康/張承宇報導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8年6月29日 星期五

趕跑夏季疲勞症候群,坐姿扭轉活化內臟護肝腎

片來源:早安健康(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進入夏天後,老是覺得昏昏沉沉,吃不下飯外,睡不好也提不起勁嗎?這些都可能是炎熱高溫所引起的夏季疲勞。透過活化內臟機能的瑜珈伸展,就能逐步改善夏季疲勞造成的種種不適。 

夏季疲勞是什麼呢? 
台灣的夏季氣溫高、濕氣重,悶熱的感覺不僅容易心煩氣躁,中醫學也指出,體內容易進入暑濕氣,造成腸胃機能下降,食慾不振外,也容易感到疲勞。 

日本自律神經名醫小林弘幸則提到,夏季低氣壓的雨天來臨時,血清素容易分泌不足使副交感神經優位,身體處於放鬆的狀態下,便會產生倦怠感,且與心臟距離遙遠的末梢血液也因副交感神經過度放鬆,而會產生水腫與肌肉痠痛的問題。 

常以冷飲與冰品代替水分補給,或是為了消暑常喝冰涼的啤酒與酒類,日本瑜珈老師高津文子指出,如此一來,肚子容易受涼,體內的血液循環惡化後,身體的代謝隨之降低,還會形成肥胖,而可能導致許多慢性疾病的產生,且攝取酒精將帶給肝腎額外負擔,逐漸形成夏季疲勞。 

肝腎是維持人體健康中最重要的一環,吹冷氣或飲用冰涼飲料會讓身體受寒,使肝腎機能低下。一旦內臟機能運作不良,會透過內臟的反射區域表現出症狀,像是腎臟產生不適時,會在下顎長上面皰。透過伸展操給予腹腔下的肝腎刺激,便可有效提升體內溫度,活化內臟機能。 

坐姿扭轉改善夏季疲勞 
日本瑜珈老師直子提到,透過坐姿扭轉的瑜珈,可以促進椎間盤的血液循環,強化豎脊肌的肌力與柔軟度,還能加速內臟的血流,重新調整內臟機能,消除夏季疲勞所造成的身體不適。此外,給予胃、腸、腎適度的刺激,更可促進消化與排泄的功能,改善便秘症狀。 

1. 坐在地板上,雙腿屈膝交叉,右腳立起,讓左腳腳跟接觸到右臀
2. 雙手合掌,將立著的右腳以手肘拉往身體方向靠近,並挺直背脊
3. 接著,一邊吐氣,一邊往右後方向轉動腰部,接著維持3次腹式呼吸的時間後,換邊進行
片來源:早安健康(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早安健康/高鈺玫報導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8年6月1日 星期五

流對汗加快代謝!3個動作簡單有效發汗排毒

片來源:早安健康(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夏日的腳步已逐步接近中,炎熱的氣溫總是讓人不禁大汗淋漓,透過提高代謝能力,不僅可以鍛鍊汗腺,達到調整體溫的效果,同時還可促進肌肉的發熱能力,再進一步提高代謝,然而提高代謝的運動卻只要通過大腦的錯覺,即可輕鬆進行! 

增加代謝從鍛鍊汗腺開始! 
人體的體熱在靜止不動的狀態下,由內臟與肌肉共同發熱,卻只留住了約20-25%的體熱,但運動時肌肉發熱會達到80-90%,給予肌肉刺激並鍛鍊的話,便可增加身體的發熱程度。而鍛鍊汗腺使身體排出清爽類型的汗水,更可促進肌肉有效地發熱,增進血液循環與代謝能力。 

日本五味診所的院長五味常明便提到,汗腺會分泌汗水,擔負調節體溫的重要角色,並保護大腦不會因過熱而受到不良的影響。而汗腺會使用血液中的血漿作為汗水的原料,讓身體所需的礦物質重回血液循環,剩下的水分則成為汗水排出體外。 

當汗腺機能正常運作時,汗水會呈現小粒的顆狀,且是容易蒸發的清爽汗水;若是汗腺功能衰弱時,則會將應重回血液循環的礦物質再度吸收,而呈現大顆粒的黏膩汗水,難以蒸發,還容易在夏日導致中暑症狀。 

因此,排出清爽的汗水,便可將體內的老廢物質一同排出,有效地調整體溫並避免中暑的同時,也可讓肌肉使用更多的能量來增加發熱程度,使得血液循環與代謝一併加快。 

增加代謝的運動藉由大腦的錯覺即可輕鬆進行 
很多人可能會對高強度的肌肉訓練感到排斥與抗拒,早稻田大學運動科學學術院的荒木邦子則提到,可以利用做家事或工作的空檔,藉由大腦的錯覺,輕鬆進行促進代謝的運動。 

以下的運動可讓肌肉充分達到發熱的效果,還可鍛鍊汗腺,讓身體排出清爽的汗水,藉此可再促進肌肉的發熱能力增加代謝,而形成正向的循環。雖然運動可能會產生些微的不適,而產生增加代謝的效果,不過仍應依身體狀況調整,不須過度勉強自己。 

訓練大腿與下肢肌肉的深蹲法 
1. 準備一張固定不會滑動的椅子,坐在椅子上,上半身稍微向前傾斜,伸直背部肌肉。
2. 將臀部抬起,讓膝蓋保持45度角的彎曲程度,進行深蹲。
3. 接下來則讓膝蓋彎曲到90度的垂直狀態進行一般的深蹲,可讓大腿稍微坐到椅面,再重複2與3的動作5-10次即可,讓腿部一直保持在彎曲的狀態深蹲,可讓大腦產生在做高強度運動的錯覺,達到更好的運動效果。
片來源:早安健康(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訓練腹部肌肉的交錯雙腿運動 
1. 坐在不會移動的椅子上,接下來將雙腳往前伸直。
2. 在伸直的狀態下,將雙腿上下交互交叉,進行約30-50次。而過程中不要彎曲膝蓋抬起,讓腹部肌肉保持緊繃的狀態。
片來源:早安健康(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訓練側邊腹部肌肉的運動 
1. 背著包包在外移動時,只要使用手上的包包即可進行。將包包用單手提著,腳與肩同寬站立。
2. 將提著包包的手逐漸往下移動接近地面,身體也一起往同一個方向彎曲。
3. 接著再回到原本的站姿,重複2與3的動作,重複5-10次後即可換邊進行。
片來源:早安健康(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早安健康高鈺玫報導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8年4月20日 星期五

最強改善肩頸痛伸展!放鬆肩胛骨順便消除後背贅肉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現代人一天中大多數的時間都面對著電腦,不時滑手機或是前傾著看書或是吃飯,平時又沒有時間和精力好好活動筋骨,結果就造成了肩頸痛這種文明病,很多人都有著肌肉僵硬、容易疲勞,血液循環不良的困擾。而透過這個伸展,可簡單的一口氣放鬆到手臂和肩膀肌肉,並且幫助肩胛骨放鬆,也有助於提高背部的血液循環! 

肩膀需承受12%人體重量 活動肩胛骨有消除僵硬疲勞 
日本健康專欄作家崎田美娜指出,一隻手臂就有著約體重6%的重量,而這個重量都是由肩膀的肌肉來支撐,負責支撐手臂的三角肌是非常容易疲勞的部位,而這個伸展操可以同時放鬆到手臂和肩膀,除了三角肌外,也能放鬆到上臂三頭肌以及前鋸肌,這些肌肉都與肩胛骨相連,放鬆肩胛骨周圍,更是消除肩頸僵硬的最強手段! 

日本知名瘦身專家和田清香,每天不可或缺的運動便是活動肩胛骨。活動肩胛骨能鬆開平時不常活動而僵硬的肌肉,讓肩膀與背部的血液循環變好,提高代謝率,還能刺激肩胛骨周圍的褐色脂肪細胞,促進燃脂。瘦身專家和田清香表示,有意識的活動肩胛骨,立刻就能夠感覺到全身開始發熱,不僅是肩膀周圍,就連對背部的贅肉也十分有效。 

《肩膀伸展這樣做》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STEP1.一手手肘撐在桌子上,伸展背部,朝後調整位置(請留意椅腳是否穩固),手肘彎曲,讓手放到肩膀上。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STEP2.另一隻手朝下垂放,透過上半身的重量讓身體往下沉,維持在舒服的程度伸展,深呼吸20秒鐘,反方向重複動作。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STEP3.將雙手手肘放在桌子上,雙手合掌,和1、2一樣伸展背部,讓上半身的重量往下沉,注意脖子不要往下。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STEP4.與1~3相同的要領,雙膝著地,利用床鋪或是椅子來更進一步放鬆。 

※文章內容與圖片皆截錄至早安健康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8年4月13日 星期五

臀肌萎縮造成肥胖、生理痛,趴著抬腿10次放鬆臀部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每天長時間坐著辦公,下班後又懶得運動,總是癱坐在沙發上,一整天都壓迫著臀部,結果下半身越來越胖?除了隨著年紀增長,褲子尺碼越換越大,下半身肥胖對於健康還有許多的危害!不妨每天花一點點的時間,輕鬆鍛鍊下半身! 

臀部影響下半身循環 肌肉萎縮問題多 
日本瑜珈老師上村由夏表示,臀部的肌肉支撐著上半身的重量,同時又確保著下半身的循環,此外也是行走極為重要的部位,並不單只是外型好看與否而已。 

如果沒有充分活動臀部,臀部的肌力下滑,會導致臀部的形狀崩壞。而只要做提臀運動,就能使用到日常生活裡不常使用到的肌肉,下半身的循環也會跟著變好。 

日本瑜珈老師伊藤惠里表示,從事辦公室工作的人多半有臀部僵硬的問題,然而臀部與肩膀不同,是對於疼痛比較遲鈍的部位,因此相當容易忽略。然而這個部位如果僵硬萎縮,仍會影響到腹部與下半身的血液循環,造成生理痛等種種不適。 

《消除臀部僵硬的運動》 

1.趴著的姿勢,雙腳腳尖交叉,膝蓋往左右打開並放在地上。
伸展運動,臀部僵硬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2.一邊吸氣一邊將雙腳整個往上抬,要注意雙膝不要闔起來,有意識地活動到臀部上半部。
伸展運動,臀部僵硬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3.一邊吐氣一邊放下雙腿,再次吸氣,將雙腿往上抬。緩緩進行10~15回。

※文章內容與圖片皆截錄至早安健康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8年2月9日 星期五

晨起30秒運動幫肌肉解凍加溫,改善冬季虛寒!

照片來源:早安健康

一年最冷的月份即將到來,最近起床時是否常常覺得一離開被窩就天寒地凍,恨不得自己可以就這樣冬眠呢?對於虛寒體質的人,日本瘦身運動專家TOMOKO發明了一套30秒清醒暖身體操,藉由三個步驟將全身肌肉解凍、加熱、保溫,就能讓自己的血液循環整天暢通,手腳不再冰冷、代謝也會變得更加良好! 

早上肌肉最僵硬 需要「解凍」提升血液循環 
日本體溫名醫吉村尚美表示,早上運動肌肉的時候就像在加熱冰過的肉一樣,這是因為經過一個晚上的休息,血液循環速度減緩,體幹肌肉在早上最為僵硬、緊繃。這時候如果可以伸展體幹肌肉,就能暢通氣血,讓血液循環恢復到一分鐘循環體內一周的速度。 

伸展過體幹肌肉之後,則要重點刺激核心肌群,像是胸、腹、背肌等上半身的大塊肌群,以及臀、大腿、骨盆底等日常生活中較少運動到的肌群,除了快速提升體溫,也能連帶增加胸腹部的內臟血流量,整體活化臟器機能,身體也會真正清醒過來。 

加熱後胸式呼吸 幫助身體更保暖 
等到身體暖起來以後,可以練習胸式呼吸,調整自律神經至交感神經優位的興奮狀態,幫助腦部保持清醒,更能刺激血壓上升、血流穩定且快速地在體內循環,體溫就不易散失。 

TOMOKO正是基於這一套理論,設計出了三步驟分別將肌肉解凍、加熱、保溫,而且總計才30秒的清醒暖身體操,但是她也提醒,進行這套體操時一定要注意下列六點: 
運動過程中要保持自然呼吸,不要突然憋氣。
運動時盡量同時進行縮小腹的收腹運動(Draw-in)。
做運動的時候記得不要聳肩,要盡可能地放鬆頭頸部。
不要過度折腰,若是運動過程中有腰痛感,應該馬上停止。
若想要提升代謝、瘦身,每天最多進行2~3組運動就好。

《30秒清醒暖身操》 

解凍操:伸展體幹10秒鐘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1. 一邊將右手舉高、左手插腰,一邊將右腳跨到左腳左側站立。接著慢慢深吸氣。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2. 一邊慢慢吐氣一邊向左側折腰,等到彎到有些吃力後,就停在該位置呼吸5秒。

3. 接著換左邊往右折一次即可。 


加熱操:刺激核心肌群10秒鐘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1. 雙手握拳向背後舉,接著慢慢深吸氣。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2. 慢慢深吐氣並且用力舉高雙手,雙膝則往下微蹲,注意維持腳跟貼地、縮小腹的狀態。正常呼吸10秒即可。 

※上面的動作會疼痛者: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如果進行第2步驟時會疼痛,可以改拉毛巾讓雙手呈現與肩同寬。 

保溫操:10秒胸式呼吸法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1. 跪趴在地上,接著一邊吐氣一邊拱起背部。直到背部拱到最高後,停在該位置正常呼吸5秒鐘。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2. 一邊吸氣一邊將背部向下凹,凹到最底後持續呼吸5秒鐘。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3. 最後以瑜珈嬰兒式的方式深呼吸3~4次,進一步加強運動效果。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早安健康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8年1月26日 星期五

老化的起點在這裡!按按小腿、轉轉腳趾就能活化大腦

照片來源:早安健康

預防發呆失神的小腿肚伸展操 
有句話說「老化是從腳部開始」,但其實「脊椎的老化也是從腳部開始」。 

左右腿的長度不同就會造成骨盆傾斜,而在骨盆上方的脊椎自然也會歪斜。想要維持年輕的脊椎與腦部,雙腳可說是一個重要的部位。 

而且,特別是在預防腦部老化這方面,引人目光的就是小腿肚。 

看一看發呆失神的人,就會發現他們的小腿瘦得跟木棍一樣,無一例外。 人類的小腿肚與心臟同樣都肩負著重大的職責,就像是個幫浦一樣,負責將血液送往全身上下。因減肥瘦身而造成小腿肚的肌肉衰弱的話,小腿肚就無法將足夠的血液運送至腦部,導致腦部營養不足而無法充分運作。 

用臀部輕壓跪坐 刺激小腿 
                      照片來源:早安健康

從跪坐的姿勢變成身體稍微向前傾的姿勢,雙手撐在地板上。把右腳背放在左腳的小腿肚上。然後臀部坐在上面,施加重量至覺得舒服的程度。維持三十秒。慢慢地向後挪動到要刺激的部位。挪到阿基里斯腱之後,再換另一腳進行同樣的動作。 

當感覺到小腿肚的肌肉衰退,或是覺得腦袋變得遲鈍時,除了要做基本的脊椎整復伸展操之外,還要開始養成伸展小腿肚的習慣。 

上面介紹的伸展操都是能夠一邊進行,一邊看電視或泡澡的簡單動作,這些動作也能夠消除一整天下來的腳步疲累或浮腫。 


腦部的縮影!轉動腳的大拇趾 
在整復的世界中,認為腳的大拇趾根部與頸椎相連在一起。因此, 大幅度轉動腳的大拇趾的話,就可以讓頸椎放鬆,也會稍微舒緩肩頸的痠痛。而且能改善頸椎周圍的血流,所以通往腦部的血流狀況也會變好。 

另外,利用位於腳底的反射區來整復身體的「足部反射按摩」,則是認為腳的大拇趾直接對應到腦部。所以只要揉一揉腳的大拇趾,就可達到活化整體腦部的效果。 

在東方醫學中,認為有經絡(氣、血、水的通道)沿著大拇趾通過腳踝、膝蓋窩,然後到達髖關節。因此只要刺激大拇趾,就可以改善髖關節的動作,走起路來也會更流暢,也能預防因久臥在床或失智症而造成的跌倒。 

另外,腳的大拇趾還有如同煞車一般的作用,而小拇趾則像是油門。上了年紀之後變得容易摔倒,都是因為大拇趾衰弱,煞車不靈的緣故。藉由轉動腳的大拇趾,就可以讓腳部的煞車變靈,所以也能有效預防跌倒。 

將兩隻腳的大拇趾往內外旋轉 大拇趾旋轉 
                              照片來源:早安健康

盤腿而坐,分別用手抓著左右邊的大拇趾,分別往內、往外繞圈八次,盡可能地繞大圈。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早安健康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7年12月21日 星期四

躺在被窩裡,腳卻一直冰涼?小心寒氣入侵~6個方法讓腳瞬間暖起來

照片來源:良醫健康網

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但也最易受寒,招致疾病,我們要像保護心臟一樣地保護自己的腳,不讓它受傷。

足部是寒氣入侵的源頭
人的腳底,隱藏著一個秘密的調控系統,有許多按鈕,直接內臟相連。按摩刺激這些按鈕,就能開啟相應的線路,對相應的臟器進行修復和調節。

俗話說:「寒從腳下起,人老足先衰」。腳底也是離心臟最遠、血液最不容易到達的地方,因此腳底不容易保暖,最容易受寒。有的人不注意保養足部,經常足涉涼水,赤腳在污水中行走,雨水淋濕鞋子不立刻換下,睡覺時腳對風口,以及腳髒腳臭不立刻洗腳等,都容易招致寒氣的人侵。更重要的是,腳上有許多連接內臟的穴位,寒氣從足部人侵,可以直接影響這些臟腑的正常生理功能。

頭涼足暖利於眠
自古以來,民間就有「頭涼足暖利於眠」的說法,這是符合醫學道理的寶貴養生經驗。  

睡眠時,頭露在外面,既有利於頭部散熱,保持清涼,具有寧心安眠的作用,也有利於呼吸暢通,使腦部供氧充分。在炎熱的夏天,使用竹枕、玉枕、瓷枕等涼枕,能降低頭部的溫度,因而可用來治療失眠,保健腦部。相反,那些喜歡把頭蒙在被子裡睡覺的人就要注意了,蒙著被子睡覺會使睡眠不沉,腦部氧氣供應不足,進而影響隔天的工作。時間長了,會造成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

睡眠時,足部是要重點保暖的部位。許多家長發現,如果孩子在睡眠時不小心踢開了被子,第二天就會感冒、拉肚子。因此睡覺前要幫孩子把被子蓋好,特別是足部的位置,被子要向裏折一點,壓在腳下、以免被踢開。對於老年人,冬天要用熱水袋、羊毛毯放在足部,腳暖和了,就能睡得香甜。

讓腳瞬間變暖的方法
照片來源:良醫健康網

寒冬時,冷風會從褲口往裏灌,雙腳麻、木、涼、痛,加上從足心到小腿,再到全身,被凍得瑟瑟發抖。這是我三十年前曾有的經歷,現在想來,更能體會「寒從腳下起」的意思。

現在的人很少能體會腳凍的感覺了,但還是有腳涼的時候。如果不採取正確的方式,可能一夜雙腳都不會暖,這可是不利於健康的。以下介紹的,是能夠讓腳瞬間暖和起來的六種方法,看起來簡單,卻很有效。

一、踏步法:做原地踏步動作。腳落地時稍用力,只需5到10分鐘,雙腳就會暖和。注意選擇地點,儘量不要在臥室進行,以免打擾到樓下的鄰居。

二、頓足法:同時抬起雙腳腳跟,腳尖著地,再迅速頓下腳跟,反覆50至60次。此法對便秘有作用,但老年人不宜。

三、按摩法:盤坐在床上,兩腳掌相對,用雙手摩搓足背以及小腿。然後再搓足心,到溫熱為止。睡前適度按摩足部,更能改善血液循環,達到安神鎮靜、促進睡眠的作用。

四、浴足法:用溫熱水泡雙腳,邊泡腳邊揉搓按摩。也可以在熱水中加入少數鹽待溶化後浸泡,有消炎作用。有灰指甲、足癬等足病者,可以用苦參30克、白蘚皮30克、蒼術30克、枯礬10克,煎水泡腳,既能暖足,又能治病。

五、薑湯法:腳涼,全身又覺得有寒氣的,可以熬一碗薑湯趁熱喝下,再蓋被取暖。特別是涉水、淋浴後,腳部受寒者,更適合用本法。

六、舉腿法:仰臥床上,雙手置於身體兩側,將兩條腿緩緩舉起,垂直於身體,稍作停留後,再緩緩放下,如此重複數次。本法還可以鍛鍊腹肌,有助於減肥。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良醫健康網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7年12月14日 星期四

防扭傷、助眠又瘦小腿!下半身伸展,代謝力UP

照片來源:早安健康

覺得大腿僵硬痠痛、柔軟度不好嗎?美國健康網站《Greatist》介紹了5個瑜珈動作幫助你活動髖關節減輕下背部的壓力放鬆腳踝幫助你在運動的時省去不少力氣,也可以預防扭傷;而伸展小腿肌會加速新陳代謝,同時也能瘦小腿;拉大腿筋也可以加速血液循環,改善睡眠品質。

你可以選擇在早上起來時動一動下半身,拉鬆大腿的筋、活動肌肉,更能鍛鍊身體的平衡!此外,做每一個動作時,都需要均勻的深呼吸,更能幫助你在每個早晨靜下心,開始一天的生活。

1. 腳踝旋轉
可以減緩雙腳長時間站立的痠痛,也可以在鍛鍊前作為暖身動作或鍛鍊後的伸展。如果無法單腳長時間站立,就坐在椅子上。想要增加強度的話,可以嘗試將手放開。
腳踝旋轉
照片來源:早安健康

(1) 右腳站立,一隻手扶著椅子、櫃子或牆壁以保持平衡。
(2) 慢慢用腳踝畫圈10~20次,接著反方向畫圈。
(3) 換腳,每一邊重複做2~3組。
  
2. 小腿肌伸展
這個動作可以舒緩因為穿高跟鞋或厚跟鞋所導致的小腿緊繃。脊椎、肩膀與胸膛都要挺直。如果要加強伸展的力道,支撐身體的腳可以踩在毛巾前的地板上。
小腿肌伸展
照片來源:早安健康

(1) 站直身體,將右腳掌前半放在捲起來的毛巾上,腳踝放在地板。
(2) 左腳放在左邊臀部的正下方。
(3) 維持不動或是慢慢伸直後再彎曲右腳,感受小腿的伸展,維持30~60秒。左腳重複動作。

3. 低弓箭步
這個動作相當適合長時間在車上或飛機之後作。它可以雕塑股四頭肌與寬屈肌,也能使腿部的肌肉活動起來,加強臀部與下半脊椎的靈活度。喜歡騎自行車與跑步的人在訓練前後都可以做。伸展時盡量蹲低,以加強伸展的強度,而下面放一張瑜珈墊能保護膝蓋。
低弓箭步
照片來源:早安健康

(1) 站立的姿勢,左腳往後踩,讓左膝稍微碰到地板,雙手放在耳旁舉向天空。
(2) 快速收回左腳碰到右腳,手回到兩邊。
(3) 重複這個動作,換成右腳。重複10~15下交換。

4. 雙腿張開伸展式
這個動作主要針對腿筋、內外側大腿、腳踝、膝蓋和臀部,是在做深蹲與舉壺鈴前很好的暖身動作。
雙腿張開伸展
照片來源:早安健康

(1) 兩腳平行站立,打開約90公分。
(2) 保持脊椎自然打直,往前彎腰與臀同高,將手放在肩膀正下方的地板上。
(3) 將臀部往後推,重心放腳跟。
(4) 彎右膝,將重新換到右臀部與腳上,右膝還是維持在右腳踝上方。
(5) 用右邊內側大腿的力量將左腳推出去,左腳掌貼地。
(6) 一次維持10~30秒後換腳做,一邊做10~15下。

5. 坐式梨狀肌伸展
經過許多鍛鍊的動作之後大腿可能會感到痠痛,或因為久坐而下背部僵硬時,你都可以藉由這動作舒緩不適。做的過程中保持相疊的膝蓋有彈性,以維持穩定性。
梨狀肌伸展
照片來源:早安健康

(1) 坐在椅子或凳子的邊緣,身體做直,兩腳放在地板上。
(2) 將右腳踝放在左膝上,右膝稍微往下壓。
(3) 彎腰往前,伸展臀部,並將手放在脛骨上。維持30~60秒,換邊重複。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早安健康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每天坐著踏步20下,血管變年輕、便秘失眠也改善

照片來源:早安健康

隨著氣溫逐漸降低,儘管穿了很多衣服、總是待在室內,還是有手腳冰冷的問題?血液負責將營養和氧氣輸送到全身,並將二氧化碳和廢棄物回收,一旦沒有確實發揮作用,就會導致身體末梢的手腳容易產生冰冷的情形。而氧氣和營養沒有辦法確實輸送全身,長期下來就會導致內臟機能變差、皮膚產生皺紋,身體開始老化以及產生各種慢性病。透過一個坐著就能做的運動,輕鬆活化血液循環,重拾健康! 

毛細血管會隨年齡老化 踏步運動可改善 
想改善虛寒最重要的就是讓血液循環變好,而人體的血管是由遍布全身的毛細血管組成。日本NHK超人氣生活情報節目「ガッテン」(老師沒教的事),介紹的毛細血管特集指出,如果把一個人身上的毛細血管全部接起來,大約有10萬公里,然而,毛細血管卻會隨著老化而減少,6、70歲的人與20歲相比,毛細血管含量竟少了4成,就導致了老化以及各種健康問題。 

日本內科醫師里見英子指出,透過坐著就能做的踏步運動,能給予平常生活中不太常用到的肌肉適當刺激輸送新鮮的血液,活化新陳代謝。能改善下半身的虛寒,因此睡前進行還有助眠的效果。 

由於坐著踏步使用到腹肌,還能給予腸道刺激,改善便秘。血液循環變好,腰痛、肩頸痛等關節痛也能獲得改善,還有助於鍛鍊關節周圍萎縮的肌肉,找回下半身的平衡力,有助於預防受傷。 

《坐著踏步這樣做》 
一天2組,一開始以一秒一踏步的速度進行,第二組可加快速度。腳抬起的高度約為20公分,同時自然擺動雙手能增加效果。抬腳的高度和速度都不須勉強,開始前起留意椅腳是否穩固。 

STEP1.首先整個腳底貼地,踏步10次。 
照片來源:早安健康

STEP2.接著只有腳尖踏地10次。 
照片來源:早安健康

STEP3.腳跟踏地10次。 
照片來源:早安健康

STEP4.腳的外側踏地10次。 
照片來源:早安健康

STEP5.腳的內側踏地10次。 
照片來源:早安健康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早安健康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睡前伸展換一夜好眠,安定自律神經這樣做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每天上班、家務兩頭忙,時時緊繃著神經,感覺連肌肉中都累積著壓力,全身痠痛僵硬?僵硬的肌肉會讓血管緊縮,讓血液循環變差,血液中的營養無法輸送全身,造成頭痛、頭暈,肩頸痛等各種問題,基礎代謝率也變得越來越糟,單只靠飲食節制維持身材也漸漸變胖......而如果平時做肌力鍛鍊太辛苦,不妨從伸展操開始,透過放鬆肌肉的方式促進血液循環,也具有放鬆效果,能讓自律神經變得安定! 

日本健康專欄作家理沙子表示,有壓力時,會讓交感神經處於優位,讓血管的末梢縮起,使得呼吸變淺,血液循環不良,而要改善這個狀態,反覆進行徐緩的深呼吸是很重要的,不妨在睡前進行,還有益於提高睡眠品質。 

《睡前瑜珈調整自律神經》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STEP1.首先盤起腿,從鼻子細細長長的將氣全數吐出,再彷彿用全身的力氣吸氣一般吸飽氣,反覆進行數次,再吐出全部的氣,一邊吸氣一邊將手舉高。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STEP2.吐氣時將手往身體另一側倒。再吸氣時,將手回到高舉狀態。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STEP3.一邊吐氣一邊將手移到肩膀的高度。再吸氣時,將手放下,放到地板上。在手放下的狀態中吐氣,接著左右互換,重複1~3的動作。到心情變得平靜為止,反覆進行。 

POINT:想像樹枝輕柔的隨風搖曳,以舒服的狀態進行是一大要點。睡前進行能夠放鬆心情和肌肉的緊張,讓睡眠品質變好。 


※文章內容與圖片皆截錄至早安健康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