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福

珍惜每一位與我們有緣的顧客

未來之寶

孩子是我們最珍貴的未來之寶

專業

在專業上我們持續不斷的精進

和樂

努力照顧讓大家享有和樂的生活

照護

為您與家人的健康我們全力以赴

顯示具有 頭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頭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5月10日 星期三

夏天溼熱天氣 頭皮膚容易細菌感染毛囊炎掉髮

時序已漸入炎夏,以台灣潮溼的天氣型態而言,若運動完4小時不洗頭,則很容易造成頭皮膚細菌感染毛囊炎。照片來源:NOW健康(原:ingimage)

運動完滿身大汗,覺得大汗淋漓很青春洋溢嗎?中醫師陳瑞聲提醒,只要運動完聞到酸味,就代表細菌已經在頭皮上孳生了!尤其現在時序已漸入炎夏,以台灣潮溼的天氣型態而言,若運動完4小時不洗頭,則很容易造成頭皮膚細菌感染毛囊炎,等到皮膚瘙癢,油垢很多,就是掉髮的先兆。

  陳瑞聲醫師說,要永保茂密髮絲,宜選擇中性洗髮精最佳,避免使用含化學成分及含藥性、抗屑性的洗髮精去油止癢,避免頭皮的脂肪膜傷害,以免頭皮越洗越薄弱,易造成頭皮膚細菌感染形成毛囊炎掉髮。

  掉髮禿頭可分為雄性禿、產後掉髮、染燙傷頭皮掉髮、癌症掉髮、圓型禿、鬼剃頭等多種類型。陳瑞聲醫師就多年臨床治療顯示,掉髮分做兩大類,其一為脂漏性細菌感染毛囊炎掉髮及雄性禿,體質是屬於虛熱型,兩者的差別,脂漏性是從頭頂心開始掉髮,往下延伸,雄性禿是因為頭蓋骨遺傳的關係,所以髮線是從前額的髮際往後退。其二為圓形禿鬼剃頭,屬體質虛寒,頭皮軟弱無力,夾不住頭髮而掉。

  脂漏性細菌感染毛囊炎掉髮及雄性禿都屬於油性體質,在青春期,因油性分泌過多,若照以往的清潔方式,容易受細菌感染,經過一年或一年半以後酸度增加,頭皮開始瘙癢,再過半年以後,頭髮開始掉落,剛開始以為掉了還會再長,可是經過一段時間,頭髮越長越細,最後就感覺有禿頭現象;因此在青春期多去注意清潔方面問題,選對洗髮精,就比較不會細菌感染,造成掉髮。

  陳瑞聲醫師指出,中醫治療溢脂性掉髮及雄性禿採「三管齊下」,一是使用植物性的清潔酵素,配合洗髮精,來清除頭皮膚的細菌,就像益生菌一樣,讓好的細菌進去,趕走壞的細菌,洗一段時間以後,頭皮的出油度減輕,二用外擦劑,消除頭皮的腫與熱,頭皮就會放鬆,頭髮才能長得粗黑健康,若頭皮夾頭髮太緊,頭髮則無法長出。第三為內服中藥,強心補腎,促進血液循環,讓頭皮減低細菌感染,放鬆頭皮膚,促進頭髮生長,長出的頭髮並帶出毛囊內的膏狀與塊狀油脂,當毛囊的油脂清除完,裡面的空間才能長出粗又黑的健康頭髮。這樣的頭髮才能4到6年不掉,醫治頭髮從病因調整,才是真正的恢復長髮,減少禿頭的方法。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NOW健康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6年8月20日 星期六

什麼是偏頭痛?

許多人都有偏頭痛的困擾,不過為什麼明明是頭痛,卻要說是偏頭痛呢?到底什麼是偏頭痛呢?



偏頭痛雖然常痛在頭的一邊,但並不是頭部的某一邊在痛就是偏頭痛

偏頭痛是一種搏動性的頭痛,會有像血管搏動的規律性。

偏頭痛常出現在前額、頭兩側、頭頂、後腦以及眼眶後面等位置。

偏頭痛包含了神經、血管、化學物質的相互作用。當接觸到某些刺激或中樞神經系統有週期性變化時,會使腦部血管收縮時,造成一些神經學的症狀,便產生了搏動性的疼痛。

※內容節錄自:健談

2016年8月5日 星期五

如何減緩偏頭痛?


偏頭痛是常見的疾病之一,偏頭痛也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全球十大健康疾病之一,當偏頭痛發作時,該如何緩減呢?改善偏頭痛,可以從均衡飲食、正常作息與規律運動做起;然而,當偏頭痛發作時,可服用止痛藥或以穴道按摩緩減症狀,若嚴重頭痛或頭痛頻率太高,建議諮詢醫師意見。



偏頭痛發作時,讓人好不舒服,該如何減緩?

1. 止痛藥物:使用止痛藥應掌握「有痛才吃、不痛不吃」的原則,且剛開始有痛感時就服用,效果較佳,若等到頭痛欲裂才吃止痛藥,效果則大受影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若太常吃止痛藥,可能造成反彈效果,讓頭痛問題惡化。服用止痛藥,建議一個月不超過8天為宜,並積極就診諮詢醫師建議,以改善症狀。

2. 預防用藥:嚴重偏頭痛或是經常發作的病患,建議可使用預防治療。預防治療藥物主要有安定腦神經的效果,一般而言需要連續6週以上、每天服藥,可減少頭痛頻率,降低對止痛藥物的依賴程度。

3. 穴道按摩:當偏頭痛發生於後腦時,可按摩風池穴(位於後腦骨下緣、頸椎外側)及頸部雙邊肌肉。若偏頭痛發生在前額,可按摩太陽穴、合谷穴(手掌虎口處),緩減不適。也可嘗試大範圍輕輕按摩頭皮,促進血液循環,也有助改善。除了藥物與穴道按摩外,其實平日的正常飲食與作息,也有助改善偏頭痛的問題唷!

4. 均衡飲食:三餐應定時定量,並以新鮮食材為佳;建議少吃加工食品、勿過度飲用咖啡、戒菸、少喝酒。

5. 正常作息:維持規律的作息與充足的睡眠也可減少偏頭痛的頻率。睡太少或睡太多都可能會引起偏頭痛問題。

6. 規律運動:規律運動有助穩定自律神經系統、釋放壓力、活絡筋骨,也能改善偏頭痛。

※內容節錄自健談網

2016年7月23日 星期六

熱中暑、熱衰竭、熱痙攣,你搞得清楚嗎?

日頭赤焰焰,醫院急診室的嚴重熱傷害病患人數,有明顯增多現象。不過,醫師表示,「真正熱中暑的人很少」,大部分屬於因高溫環境造成大量流汗的熱衰竭類型,只要盡快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死亡風險很低。
熱傷害就醫!醫:真正熱中暑的人不多
童綜合醫院急診室主任吳肇鑫表示,熱傷害可以大致分成:熱中暑、熱衰竭、熱痙攣。絕大多數患者都是因高溫環境造成流失太多水分和鹽份的熱衰竭症狀,少部分會合併熱痙攣。臨床真正符合「熱中暑」定義的病人很少,但其因併發症多而產生高死亡率,延遲治療的死亡率可高達80%。
熱中暑容易引發的併發症包括:神經功能異常(腦水腫、癲癇、昏迷)、心臟功能異常(心律不整、充血性心衰竭、低血壓)、肺功能異常(肺水腫、呼吸窘迫症候群)、肝功能受損、腎功能受損、凝血功能(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是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橫紋肌溶解症和乳酸中毒。
熱傷害可以大致分成熱中暑、熱衰竭、熱痙攣,症狀表現和死亡風險都不完全相同。
熱傷害可以大致分成熱中暑、熱衰竭、熱痙攣,症狀表現和死亡風險都不完全相同。
熱中暑V.S熱衰竭V.S熱痙攣
究竟,熱中暑、熱衰竭和熱痙攣,在臨床診斷上有何不同?吳肇鑫醫師說明如下:
一、「熱中暑」:在高溫環境暴露造成體溫超過41.1°C以上,同時有神經功能異常(如昏迷、抽慉),即是熱中暑。常是因為體溫調節能力失常所致,造成排汗功能異常、散熱功能變差,老人、小孩、慢性疾病與酗酒者均是高危險群。輕微中暑的症狀為臉色發紅、口渴、頭暈、噁心、心悸和四肢無力,症狀惡化時加上胸悶、血壓下降。嚴重時即突然昏迷,體溫如果超過42°C,死亡率會高達80%以上。
多補充水分可以減輕熱傷害,但切忌喝冰水或全身浸泡冰水降溫,以免導致血管收縮、急救時無法電擊。
多補充水分可以減輕熱傷害,但切忌喝冰水或全身浸泡冰水降溫,以免導致血管收縮、急救時無法電擊。
二、「熱衰竭」:是高溫環境造成排汗過多,同時流失大量水分和鹽分等電解流失,體溫大多是正常或者是稍微上升。病人有頭痛、虛弱、無力、噁心、嘔吐、蒼白,嚴重時會躁動、休克,甚至昏迷。由於患者中心體溫不會超過40°C,只要盡快輸液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死亡的危險很低。
三、「熱痙攣」:是指在高溫環境大量流汗時,因為鹽分流失造成四肢出現肌肉痙攣的現象。如果情況嚴重卻沒有即時處理,會引起呼吸肌肉的抽筋,導致呼吸困難,少數案例甚至有死亡的風險。
舒緩熱傷害挑對水!冰水絕對NG
無論是哪一種熱傷害,吳肇鑫醫師提醒,都須先將病人移至陰涼通風處,墊高頭部。意識清醒者,多補充水分和鹽水;若病人失去知覺,出現噁心、嘔吐症狀,就不可以再口服補充水分。接著幫助病人坐起或側臥,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以防止嗆到。
但是不可以讓病人喝冰水,或全身浸泡冰水降溫,會導致血管收縮、急救時無法電擊的困難。
※內容節錄自華人健康網

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

認識緊縮型頭痛

緊張、疲勞竟是頭痛的主因?中西醫師陳至奐醫師表示,現代人工時長、壓力大,容易因身心過勞而產生緊縮型頭痛問題!除了服用止痛藥外,建議可嘗試以熱敷、伸展方式放鬆肩頸肌肉,或是自行按壓頭肩頸,都有助改善不適症狀。



緊縮型頭痛是成人最常見的頭痛原因,症狀包括感覺頭部兩側、頭頂、後腦處出現緊繃、壓迫的感覺,尤其當疲勞過後、情緒緊繃、心情煩悶時更容易感到頭痛不適。

緊縮型頭痛屬於原發性頭痛的種類之一,亦即非因病而出現的頭痛問題,發生的原因可能與肩頸肌肉僵硬有關,因肩頸肌肉持續收縮、無法放鬆而造成頭痛的感覺。因此,工作繁忙、壓力大、經常久坐及維持相同姿勢者都容易出現此類的頭痛問題。

想要舒緩這類的頭痛問題,除了服用止痛藥外,也可嘗試以熱敷、按摩、伸展的方式幫助肩頸肌肉放鬆,以緩解頭痛症狀。然而,最好還是從調整日常坐姿與生活作息做起,減少熬夜、搭配規律運動的習慣,讓肌肉保有伸縮的彈性,就能減少頭痛的機率。此外,陳至奐醫師也提醒,若頭痛次數非常頻繁、嚴重者,建議還是要諮詢醫師的診斷,切勿過分倚賴止痛藥,以免延誤診治或導致藥物成癮的問題。

※內容節錄自健談網


2016年6月22日 星期三

偏頭痛


    頭痛不是病      痛起來要人命   




偏頭痛的症狀

是一種博痛性的頭痛,痛起來有時候會有像跟心跳一樣的抽蓄感,有些患者會感到畏光、怕吵、噁心、嘔吐等等,不過,偏頭痛不盡然是頭痛偏一邊,大多數的患者確實是單邊頭痛,但有三分之一的偏頭痛患者會兩側都痛,甚至是整個頭一起痛。另外有些非偏頭痛的頭痛也會痛一邊,所以痛一邊的頭痛不等於偏頭痛。

偏頭痛可分為無預兆和有預兆兩種類型,無預兆的偏頭痛發作時,就是直接進入頭痛階段而越趨嚴重;有預兆的偏頭痛,在頭痛前會有視覺或感覺上的預兆,像是眼中出現星星、閃電般的亮光,鋸齒狀的線條、模糊或扭曲的視線,在身體感覺上,可能會在某個部位感到針刺感、麻,甚至嚴重到半側偏癱。

治   療

偏頭痛的治療可分為兩種,針對急性發作的偏頭痛,以緩解疼痛為主;若是經常性飽受偏頭痛之苦,則須加上預防性治療。

急性發作的患者,在剛開始輕微頭痛或當預兆發生時,可以先服用某些「止吐藥」,這些止吐藥屬多巴胺受器拮抗劑,除了可控制噁心和嘔吐外,也有一些控制偏頭痛的效果。在服用止吐藥20分鐘後,再服用治療偏頭痛的處方藥物,如加非葛(cafergot)或英明格(Imigran)等。需注意的是,這類急性發作使用的藥物要盡早服用,最好在頭痛發生1小時內就要吃藥,否則等到頭痛欲裂時才服用,不僅藥效緩不濟急,此時患者通常伴隨嘔吐症狀,吃下去的藥也會一併吐出來。

對於一星期發作2次以上、每次發作都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或止痛藥效果不佳、無法忍受急性治療藥物之副作用等頻繁發作者,最好也採取預防發作的方針。醫師會視患者狀況,給予不同類型的藥物,如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抗焦慮劑、抗癲癇藥物(神經穩定劑)等,通常需要持續治療數月,並依據治療情況減藥或停藥。接受預防發作治療,目的在減少患者偏頭痛發作頻率、降低嚴重度與發作時間,以避免因偏頭痛導致日常生活功能之影響,但是如果在服藥後出現心跳變慢、喘、行動遲緩、嗜睡、口乾或便秘等藥物副作用時,就要趕緊向醫師反應,讓醫師評估調整處方或停藥。



常見的偏頭痛誘發因素包括:


  • 食物:起司、巧克力、酒(特別是紅酒)、柑橘類、發酵食物(例如優酪乳、泡菜)、單醣類食物(葡萄糖、果糖)、代糖(阿斯巴甜)、亞硝酸鹽(例如香腸、臘肉)。若已知上述因子會引發偏頭痛,應盡量避免食用。
  • 強光、巨大聲響、奇怪氣味(例如油漆味、香水味)。
  • 「廢寢忘食」:廢寢指的是睡眠不足;忘食指的是漏餐,該吃飯的時候沒吃。這兩者都會引發偏頭痛,但睡得太多也會誘發偏頭痛發作。所以有偏頭痛宿疾者最好養成規律的作息。
  • 鎂離子的欠缺:研究發現,缺乏鎂離子的偏頭痛患者若補充足夠的鎂離子,則偏頭痛較不易發作。補充鎂離子的方法包括服用醫師開立的藥物,或是從飲食中攝取,如紫菜、深綠色蔬菜、全穀類、堅果、豆類及香蕉等食物。
  • 壓力。


結   語

偏頭痛確實難以根治,只能控制,患者在急性發作期可藉藥物緩解疼痛、症狀,頻繁發作的患者可採預防發作治療,讓發作的頻率和嚴重性降低,維持日常生活功能。不過,研究發現偏頭痛好發於20至40歲的女性,且與女性荷爾蒙有顯著關聯,因此,女性在進入更年期後偏頭痛的發作機率會降低,甚至不再發作。


※來源出處: 全民健康基金會




感謝美日藥局蕭鈺泰藥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