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福

珍惜每一位與我們有緣的顧客

未來之寶

孩子是我們最珍貴的未來之寶

專業

在專業上我們持續不斷的精進

和樂

努力照顧讓大家享有和樂的生活

照護

為您與家人的健康我們全力以赴

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

台灣藝人石松、英國巨星喬治麥可皆因「心臟衰竭」猝逝!「胸悶」、水腫等徵兆需警覺


2012年以主持台語綜藝節目「天天開心」著名的資深藝人石松因心臟衰竭辭世。
而近日,英國流行歌手喬治麥可(George Michael)聖誕節驚傳死訊,享年五十三歲,消息震驚全球。據他的發言人表示,死因為心臟衰竭。事實上,心臟衰竭並非老年人專利,青壯年族群也應多加注意。
根據國外網站《MayoClinic》的報導,心臟衰竭可分為慢性或急性,症狀緩慢發展或突然間出現均有可能。提醒民眾,如果發現下列症狀,即使過去沒有被診斷出任何心臟問題,也應該盡速就醫。

心臟衰竭的徵兆和症狀包括:
用力或躺臥時胸悶、呼吸短促(呼吸困難)
疲勞和虛弱
腿部、腳踝和腳腫脹(水腫)
心跳快速或不規則
活動力降低
持續咳嗽或喘息,咳出白色或粉紅色的血痰
夜間排尿次數增加
腹部腫脹(腹水)
因體液滯留體重突然增加
缺乏食慾
噁心
難以集中注意力或警覺性降低
突然、嚴重的呼吸急促
咳出粉紅色、帶有泡沫的黏液
胸痛

什麼時候應該就醫?
如果發現上述心臟衰竭的症狀,請盡快向專業醫師諮詢。但如果您碰到以下任何情況,請立刻尋求急救治療:
胸部嚴重疼痛
嚴重暈厥或虛弱
心跳快速或不規律,同時伴隨著呼吸急促、胸痛或昏厥暈眩感
突然間發生嚴重的呼吸急促和咳出粉紅色、帶有泡沫的黏液

雖然心臟衰竭可能導致這些症狀,但還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一些會危及生命的心肺疾病,絕對不要試著自行診斷。第一時間應撥打119立即送醫,交由醫師治療並確定您的症狀是由於心臟衰竭還是其他原因引起的。
如果您過去已被診斷出患有心臟衰竭,但病情突然變得更糟或出現新的症狀時,也請務必立即就醫,以接受更適當的治療。

※內容節錄自每日健康網

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預防、改善「高血壓」用「走」的就可以!


高血壓患者的四週健走計畫
為了預防和改善高血壓的健走,必須以相當於散步的速度,悠閒步行30分鐘以上
輕鬆悠閒的步行,可以消除身心壓力,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可以的話,請選擇風景優美的自然環境如公園等,效果會更加倍。
雖然是以輕鬆悠閒的速度行走,但是如果能走超過30 分鐘,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及脂肪燃燒,並達到預防和改善高血壓的成效。
不需要太拘泥於健走的姿勢,只要輕鬆自在地擺動手腳即可。
高血壓患者的最佳健走時間
① 請於早上10點到下午9點健走,較不會造成心臟和血管過度負擔。
② 盡量避免容易引起血壓急速上升的清晨時段。
③ 避免晚上9點以後健走,容易因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壓上升。
高血壓患者的健走行程表
健走行程表
第一週
• 為了習慣緩慢的步調,請用比平常慢的速度走15分鐘
• 欣賞沿途風景,放鬆心情

第二週
• 拉長健走的時間
• 用比平常慢的速度走2030分鐘
• 自然擺動手腳,無須刻意

第三週
• 用比平常慢的速度,悠閒地走20分鐘
• 途中停下來做做小腿伸展操,消除身心理的緊張
• 健走時請保持均勻緩慢的呼吸

第四週
• 以心臟和呼吸都感到最舒服的速度,步行約30分鐘
• 途中停下來伸展一下小腿,或看看風景。保持身心放鬆,不須拘泥「持續走完30分鐘」,中途的適度休息也是很重要的。

附加運動(Plus Alpha Exercise
小腿伸展操
• 促進末稍血液循環,可預防及改善高血壓
• 除了健走途中,工作空檔也可以做做小腿伸展操

深呼吸
• 深呼吸可以舒緩亢奮的交感神經,具有降低血壓的效果
• 感覺精神緊張時,請進行深呼吸

 因應高血壓的附加運動
小腿伸展操
右腳向往跨出一大步。
雙腳腳底完全貼地,後腳膝蓋伸直,前腳膝蓋彎曲。
後腳小腿充分伸展後,維持這個動作約20秒。
左右腳各重覆相同動作23次。



深呼吸
用鼻子慢慢吸氣。
等吸足了氣,再用嘴巴慢慢吐氣。
相同動作重覆5次。

※內容節錄自每日健康網

「心臟病」還是「胃食道逆流」?病因不同差很大!「三大關鍵症狀」

胃食道逆流和其他腸胃症狀像是胃潰瘍、食道痙攣、膽囊問題和胰臟炎都能造成與心臟病、心絞痛相似的疼痛感。
甚至有心絞痛的病患覺得,心絞痛就好像胸口有隻大象坐在上面一樣。

根據統計,美國每年診斷出30萬例非心源性的疼痛。甚至有22%~66%的非心源性疼痛是因胃食道逆流所引起。
大腦會無法正確判斷是因為胃和心臟的神經並不會清楚的傳達痛源所在。

胸口的神經不像手的神經一樣特殊,當鐵鎚敲到手時,你能清楚地知道是哪隻手指受傷了。
但如果你痛的是心臟、肺、胰腺或是胃,那麼你只能感覺得出是胸口在痛。
這使得醫生在診斷時更加困難,有許多病患更因心臟病只有微小的症狀發生而置之不理,沒有及時就醫。

雖然每個人的心臟、胃部反應的症狀不盡相同,但還是有方法能分辨這兩個症狀的。



其他造成疼痛的因素?「時間」是關鍵點


如果症狀與心臟有關,你會在胸口感受到緊繃、燒燙或是充滿壓力的感覺。
這類疼痛會因運動、情緒壓力而變本加厲,甚至影響到背部、頸部、下顎或是手臂。
常伴隨著出汗、暈眩、噁心、呼吸困難或心律不整等症狀。

若是心臟問題,罪魁禍首可能是糖尿病、抽菸、肥胖或是膽固醇過高,也可能與家族病史有關。
年紀也是可能原因之一:男性45歲、女性55歲容易罹患心臟疾病。

持續時間是關鍵。
心絞痛的時間通常會持續510分鐘,心臟病會比較長,胃酸逆流甚至會持續數個小時。
若問題出在消化系統如胃食道逆流,那可能會因為吃了油膩、辣味的食物,或是姿勢的改變而更加疼痛。
胃酸還會因此流到食道內,讓你嘴中出現一股酸味。

雖然如此,但凡事必有例外。
有些病患會因爲吃完一頓大餐,血液流通出問題而導致心絞痛。
也有人會因為服用安慰劑將心臟病誤認為胃灼熱。

女性和年長者比年輕人更有機會得到不尋常的心臟病症狀。
女性在心臟病發作時可能會有噁心、無力感。而年長者會感到虛弱、呼吸不過來。

一定要確實就醫

若你對身體的任何狀況有疑慮,請不要吝嗇就醫。
如果你覺得胸口緊繃,突然出汗、臉色蒼白或是覺得非常虛弱,跑一趟急診室以防萬一吧!

如果是胸口在休息時感到些微不舒服,那就不必要到急診室檢查,但建議還是要去看醫生。
請醫生幫你抽血檢查看看心臟是否又任何問題,甚至每年定期做健康檢查,無論有沒有相關疾病、症狀。

若胸口疼痛比較像是跟胃部有關,解酸劑會幫助改善症狀。
阿斯匹靈能舒緩疼痛症狀,並降低罹患心臟病,甚至死亡的機率!

若胸口嚴重疼痛,而且你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快吃一錠阿斯匹靈並就醫。
雖然阿斯匹靈會讓腸胃道症狀更嚴重,但總比心臟病、死亡來得好吧?
只要心臟病在90分鐘內迅速治療,就能降低對心臟的傷害!


※內容節錄自每日健康網

2016年12月17日 星期六

藥品正確保存方法

許多人都有吃保健食品的習慣,或是家中長輩可能因慢性疾病須連續用藥,但你知道藥品該如何保存才正確嗎?三軍總醫院資深藥師葉爵榮表示,許多人對於用藥安全與藥品存放有很多錯誤迷思!台灣環境潮濕,最好將藥品存放在陰涼乾燥處,避免陽光或熱源直射;若是保健品開封後,應立即丟棄棉花與乾燥劑,並盡快食用完畢,以免藥品、錠劑受潮變質,影響保健或治療效果。


常見疑問1:藥罐裡的乾燥劑與棉花要留著?
台灣氣候潮濕,藥品開罐後,藥罐內的棉花和乾燥劑應立即丟棄,以免棉花、乾燥劑吸滿空氣中的水氣,反而導致藥物受潮。此外,大罐藥品最好分裝成小罐,以免重複開關導致藥品受潮、變質。

常見疑問2:藥品在保存期限內就沒有問題?
其實藥罐上標示的保存期限是指「未開封」狀態下的期限,一旦開封後,期限就會縮短。一般而言,眼藥水、藥膏開封後的保存期限為一個月,開封超過一個月最好丟棄;此外,一般藥品若外觀變色、長黴、長斑或出現異味,則應立即丟棄。

此外,葉爵榮藥師提醒,年長者常因多種慢性病或其他身體疾病需要連續用藥。建議藥品自醫療院所領回後,最好放在原藥袋,勿把不同藥品放置於同一藥袋或儲存容器,以免混淆而誤服。

藥品若未特別說明保存方式,宜存放在室內陰涼乾燥處,避免陽光或光線直射,並應遠離熱源及濕氣,以維持藥品品質。而且,藥品應放在兒童無法碰到或拿到的地方,若能有專門儲存藥品的櫃子或抽屜更好。

用藥安全相關問題,建議諮詢「藥師」

※內容節錄自健談網

2016年12月16日 星期五

腰痠背痛元凶是長期翹腳駝背!1步驟消除背部硬梆梆

腰痠背痛元凶是長期翹腳駝背!1步驟消除背部硬梆梆

每天上班盯著電腦、長時間沒有動作,忙碌和壓力又讓人總不自覺屏住呼吸、肌肉緊繃,結果時常覺得肩頸痠痛、渾身不太對勁,眼睛疲勞,總是沒精神?現代人的生活型態雖然少了勞動,卻會對背部、腰和肩膀給予極大的負擔,特別是肩胛骨周圍的斜方肌需要支撐手臂和頭部的重量,需要時常有意識的放鬆

翹腳、姿勢不良 加重背部肌肉負擔

平時上班族普遍都有缺乏運動的問題,日本瑜珈老師森和世表示,如果坐著時習慣翹腳,會讓支撐脊椎的豎脊肌和腹直肌特別容易萎縮。豎脊肌是保持正確姿勢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肌肉,有意識的鍛鍊、讓肌肉能夠支撐住身體,也能減輕背部的疲勞、肩頸的僵硬。

日本運動指導員町田雄太表示,背部的肌肉佔了身體很大的比例,對基礎代謝量有著極大影響,只要持續鍛鍊背部,即使其他生活作息沒有改變,也會讓燃燒的熱量顯著提升。

《背部伸展這樣做》

STEP1.坐著的狀態,雙手舉在胸前,交叉握住手肘。



STEP2.一邊吸氣一邊將雙手舉往天花板,一邊吐氣一邊左右搖晃手肘,將手肘靠近耳旁。持續30個呼吸,伸展腋下、側身、腹部以及胸口。



STEP3.更進一步大口吸氣,將手肘放到肩膀的高度,吐氣的同時左右搖晃身體,將手肘往前推,伸展尾椎到頸後。肩胛骨跟著手肘一起往前推,視線從腳跟、肚子移動到胸口,一邊尋找能夠容易呼吸的部位,維持一分鐘。



※內容節錄自早安健康網

2016年12月5日 星期一

翻來覆去睡不著?補3營養素一夜好眠

🌸色胺酸
色胺酸是一種必須胺基酸,也是大腦製造血清素(serotonin)的原料,具有讓人放鬆、心情愉悅、減緩神經活動,刺激想睡的生理反應,因此被視為天然安眠藥。色胺酸無法經由人體自行而合,必須從食物中獲得,常見食物包括牛奶、大豆、堅果、蛋、香蕉、豆腐。
🌸維他命B群
維生素B3人體一旦缺乏就會出現焦慮、易怒或睡不好的情況。維生素B6能維持神經穩定性,消除焦慮,若和維生素B1、B2一起作用,可在腦中幫助合成血清素,讓色胺酸轉換為菸鹼酸和褪黑激素,進而改善睡眠的問題。B12有助於維持神經系統健康、消除煩躁和不安改善睡眠。
常見的維生素B6食物,包括酵母、小麥、玉米、肝臟、牛奶、魚類、肉類、綠色蔬菜等。
🌸鈣、鎂
具有穩定情緒、緩和緊張焦慮以及改善失眠的作用。 牛奶、核果類、深綠色蔬菜以及香蕉。
🌸睡前應減少攝取水分
夜晚睡覺容易起床上廁所的人,睡前2小時應減少攝取水分,避免頻尿而打斷睡眠。
※內容節錄自華人健康網

年輕的你,以為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專利嗎?


根據國民健康局「台灣地區國民健康促進知識、態度與行為調查」中顯示,15歲以上民眾有5.3%患有心血管疾病,隨著國人生活壓力激增與飲食西化,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年齡已有年輕化趨勢。



檢視自己是否為心血管疾病危險群:

不良的飲食及生活習慣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趕快檢視一下,您是否為心血管危險群的候選人?
1.家族遺傳史:家族成員中若有心血管疾病的相關病史,那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就會比一般人高。
2.肥胖:肥胖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因肥胖者的血脂肪及血膽固醇通常偏高,易引起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及心臟病等疾病的發生率。
3.潛在疾病: 具有高血糖(空腹血糖值≧110mg/dL)、高血脂(三酸甘油脂≧150mg/dL)及高血壓(收縮壓≧130mmHg,舒張壓≧85mmHg)的三高族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高危險群,此外,糖尿病、痛風及腎臟病等也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4.不良生活習慣者:長期應酬熬夜、喝酒、抽煙、缺乏運動及飲食大魚大肉者也是使心血管疾病大幅提高的原因。

除了定期的健康檢查外,也要隨時注意自己身體是否有以下變化喔!
*肢體在自然下垂時會出現泛紅現象
*運動時下肢常感到壓迫性疼痛,尤其小腿肚。
*不定時會出現突發性心悸現象
*突發性的非貧血性暈眩
*常感到胸悶及胸口疼痛
*肢體出現麻木及無力感
*經常性耳鳴
*末梢冰冷、泛白,腳指甲易斷裂剝落
*突發性的頭痛異常
*突然感到脈搏強烈跳動,或脈動不一致



六大招,預防心血管疾病 
除了掌握第一手病徵外,改變生活習慣可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關鍵。向來飽受心血管疾病頭號死因困擾的美國,近年來因為預防有道,罹患率已經比過去降低了10%,死亡率更減少了28%。至於該如何著手?營養學專家的建議:
1.三多三少的飲食原則 
三多:多食蔬果、全穀類、多食深海魚肉、多大豆蛋白質
三少:少飽和脂肪、少熱量、少鹽
2.多運動 
美國的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建議,只要每天進行30分鐘的有氧運動(游泳、慢 跑、快走、騎腳踏車…),就可以常保心血管健康。
3.戒煙 
美國心臟協會統計,戒煙能減少50%的心血管死亡率,而戒煙後三年,罹病率就和從未抽煙者相當。
4.自我放鬆、避免壓力 
研究顯示:壓力會增加腎上腺素的分泌、升高血壓,也會活化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促使心血管疾病發作。因此,平時應學習緩和自己的情緒、輕鬆面對壓力、經常保持開朗的心情、常說笑話並具有幽默感。
5.定期健康檢查 
40歲以上者每年應定期檢查,隨時監測自己的健康狀況。而罹患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至少應每個月追蹤檢查一次,以瞭解病情是否控制良好。
6. 多攝取有利於心血管的健康食材 
深海魚油、綠茶素、銀杏、納豆、紅麴及Q10等都是很好的健康食材,但因納豆風味比較特別,許多人比較不敢食用,而拜現代生物科技所賜,已可將納豆、紅麴、大豆等有效成分濃縮萃取出來並封裝在素食可用之植物膠囊之中,不但
去除了納豆令人難以接受的味道外,1天2粒之食用方式也較為便利,提供給各位參考。

年終大掃除 痠痛不上身! 簡文仁的家事痠痛預防



※影片出處:康健雜誌

2016年12月1日 星期四

認識骨質疏鬆

骨骼的成長是持續的,但卻會隨年齡增加而愈疏鬆。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婦產部婦科林坤沂主任表示,國人飲食普遍缺鈣,再加上普遍不愛日曬,因此骨質疏鬆的狀況也較西方人嚴重,尤其更年期過後骨骼更易流失,建議50歲起應每年進行骨質檢測,以瞭解骨骼的健康狀態。


所謂「骨質疏鬆症」是指骨頭裡的鈣質逐漸流失,使得骨頭內部變得單薄,形成許多空隙,造成中空疏鬆的現象。而骨質疏鬆之後無法承受較大的外力,因此容易發生骨折。

林坤沂醫師提醒,尤其女性進入更年期後,因雌激素急速的減少,會加速骨質的流失,使女性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率比男性更高!此外,世界衛生組織更提出警告:「骨質疏鬆症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造成健康問題的第二大疾病!」,所以想要預防骨質疏鬆症,存骨本應該要從年輕就開始!

東方人由於飲食習慣和體質的關係,較少飲用牛奶和食用其他乳製品,鈣質的攝取量普遍不足,也就比西方人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因此,林坤沂醫師建議,「年輕時,就應有保存骨本的概念!」30歲以下的民眾在飲食上要注意攝取充分的鈣質及維生素D,而從50歲或更年期開始時,更應每年接受骨質密度檢查。若是不正常的偏低,可補充鈣片,或接受促進人體鈣質新陳代謝的藥物治療。

※內容節錄自健談網

需要額外補維生素B群嗎?吃B群尿液一定會變黃?營養師詳細告訴你!



提到維生素B群,多數人第一時間往往會聯想到,可以幫助補充體力、消除疲勞,甚至被不少上班族視為提神醒腦必備的「萬靈丹」。但是,B群真有這麼神奇的作用嗎?到底哪些人才有補充維生素B群的必要,又該怎麼吃才對?就讓專業營養師告訴你!
吃B群尿液一定會變黃?營養師破解5迷思吃B群尿液一定會變黃?營養師破解5迷思
身體能量製造、代謝全靠它!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維生素B群
趙函穎營養師表示,維生素B群共包括維生素B1、B2、菸鹼酸、B6、葉酸、B12、泛酸及生物素等8種水溶性維生素。扮演著消化食物、製造能量、能量代謝的重要角色。尤其是,人體必須三大營養素的代謝利用,更是非它不可!
再加上,絕大多數的維生素B群,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因此更需要透過食物的攝取,或相關補充劑來額外加以補給。一旦日常飲食未適度攝取,導致維生素B群長期缺乏,不但會影響代謝功能的運作,更易引發神經病變、口角炎、惡性貧血等不適症狀,重要性不容小覷!
憂維生素B群缺乏?三餐均衡飲食可充分攝取!
人一天到底要攝取多少維生素B群才足夠維持人體所需呢?對此,梁家瑋營養師指出,根據衛福部公布國人膳食營養素建議攝取量,8種不同的維生素B在不同年齡層以及不同性別中,都有個別的建議攝取量,特別是孕期與哺乳期針對維生素B群也有提高的需求,擔心有營養攝取不良狀況,可尋求專業營養師的個別諮詢。
日常飲食中含有維生素B群的食物非常廣泛,從各類蔬菜、水果、奶、蛋、豆、魚、肉類、內臟,到堅果類、全穀根莖類中皆含有不同的維生素B的存在。因此,只要日常飲食均衡地攝取6大營養素,在一般均衡飲食情況下不必擔心缺乏有的問題,且絕大多數人也無額外補充的必要。
日常飲食中含有維生素B群的食物非常廣泛,從各類蔬菜、水果、奶、蛋、豆、魚、肉類,到堅果類、全穀根莖類中皆含有不同的維生素B的存在。日常飲食中含有維生素B群的食物非常廣泛,從各類蔬菜、水果、奶、蛋、豆、魚、肉類,到堅果類、全穀根莖類中皆含有不同的維生素B的存在。
需要額外補維生素B群嗎?6族群+減重、熬夜族可適量補充
不過,雖然如上述在正確的飲食習慣下,一般人不太會有維生素B群不足的問題。但梁家瑋營養師提醒,對於下列有茹素習慣、常飲酒、年長者、孕婦,以及洗腎、慢性腎衰竭患者等6大族群,在特殊的生理變化及生活型態改變下,就有適度考量額外補充維生素B群的必要:
族群1——素食者:維生素B12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若吃純素者(連奶蛋類食物都不食用者)則較容易缺乏,需特別小心注意。
族群2——老年人/長期使用制酸劑/腸胃部分切除者:由於維他命B12與 一些會抑制或中和胃酸分泌的藥品,如 famotidine、omeprazole一起使用時,可能會減少維他命B12的吸收。因此建議這類患者,先尋求專業營養師的評估協助,再進行額外補充。
族群3——常喝酒者:對於經常大量飲酒的人,酒精會干擾維生素B的吸收外,酒精代謝的過程需要維生素B群輔酶協助,所以長期攝取可能造成維生素B群的流失與不足,而導致情緒不穩與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因此對於常應酬喝酒的族群,對維生素B群的需求性也會相對提高。
族群4——孕婦、哺乳期:懷孕與哺乳期間維生素B群的建議攝取量是需要增加的,在孕哺期,維生素B9能幫助胎兒的神經系統完整發育,同時維生素B6也能稍減緩孕吐症狀等,這些都是隨時注意維生素B群攝取狀況的好處。
族群5——洗腎/慢性腎衰竭患者:腎功能不佳者,因為受到飲食限制的原因,比如慢性腎衰竭患者的低蛋白飲食容易造成維他命B1、B2、B6、B12的攝取不足;而洗腎患者面臨的是,維生素B群為水溶性物質,在透析過程中容易被移除。所以建議可尋求營養師的個人評估,視情況提高維生素B群來補足身體所需。
族群6——長期服用利尿劑者:長期服用利尿劑者,則容易影響到水溶性維生素的蓄留量,如維生素 B1及B6。
除了以上6大族群外,趙函穎營養師另外提到,對於維生素B群消耗量較大的夜班族、熬夜族;以及正值減重瘦身期間,尤其是開始運動的減重者,因需要大量產能來提升代謝力,也有特別補充的必要!
維生素B群共包括維生素B1、B2、菸鹼酸、B6、葉酸、B12、泛酸及生物素等8種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群共包括維生素B1、B2、菸鹼酸、B6、葉酸、B12、泛酸及生物素等8種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B群吃對了嗎?營養師破解5NG迷思
除了告訴大家哪些族群才有補充維生素B群的必要外,趙函穎營養師及梁家瑋營養師也針對下列常見的5大B群服用常見迷思加以說明、解釋:
迷思1/感到疲勞、肌肉痠痛時,吃維生素B群能緩解不適?
梁家瑋營養師指出,維生素B群的作用是協助人體代謝營養素的酵素輔酶。當身體缺乏維生素B群時,適當的即時補充,可以幫助「更有效的代謝營養素,產生能量」。倘若,身體維生素B群充足,過量的補充維生素B群,是無法再「補充體力」的。
趙函穎營養師強調,至於為何有些人會覺得服用維生素B群補充劑後,會感覺精神來得比較好;則是因為在維生素B群攝取嚴重不足,或因壓力、熬夜而大量流失下,加以補充能讓能量、代謝功能更順暢有關,並非吃維生素B群,就等同提神、緩解疲勞。事實上,當身體發出疲勞的訊號時,其實是提醒你該休息了,這時補充再多的B群,都無消除疲勞的功效,且更比不上充足的睡眠與放鬆。
至於補充維生素B群是否能夠幫助緩解筋骨不適?趙函穎營養師指出,維生素B群中的B6成分確實有幫助舒緩筋骨痠痛的作用,不過,若想要達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還是得按照醫囑服用藥用等級的產品,並找出疼痛原因加以對症治療,才是有效防止痠痛繼續發生的不二法則。
迷思2/吃B群尿液一定會變黃?
梁家瑋營養師提到,人體在服用維生素B群補充劑後,其會被腸胃吸收,而進入血液循環中,多餘的劑量則會藉由肝與腎排除。而由於維生素B群屬於水溶性維生素的關係,主要是由腎臟過濾,經尿液代謝而出。其中,呈現黃色的主要為維生素B2,所以服用綜合B群後,尿尿常常的是黃色的。
趙函穎營養師補充說明,如果服用的B群補充劑未含維生素B2成分、劑量低於0.5毫克;或是,人體正好需要大量維生素B2的情況下,則不會隨著尿液被代謝而出。因此,服用綜合B群後,尿液是否呈現黃色,也可視為B群補足與否的指標之一。
根據美國醫學研究院建議,若日常飲食將維生素B1和B2每日攝取量提高到1.9毫克和1.4毫克,確實有助減低25%的經前症候群發生率。根據美國醫學研究院建議,若日常飲食將維生素B1和B2每日攝取量提高到1.9毫克和1.4毫克,確實有助減低25%的經前症候群發生率。
迷思3/B群不建議在晚上食用,才不會影響睡眠?
對此,梁家瑋營養師強調,若非高劑量B群,而是依據衛福部各年齡層「每日建議劑量」,適度補充維生素B群,反而對睡眠是有幫助的。
維生素B6:能維持神經穩定性,緩減焦慮,若和維生素B1、B2一起於體內作用,可在腦中幫助合成血清素(serotonin),以及讓色胺酸(Tryptophan)能轉換成菸鹼酸和褪黑激素,進而幫助睡眠。
維生素B3:人體一旦缺乏就會出現焦慮、易怒、睡不好的情況。適量補充維生素B3,可以延長快速動眼期的時間,減少失眠患者在夜間醒來的次數。
維生素B12:有助於維持神經系統健康、消除煩躁和不安。
但要注意的是,睡前服用高劑量的維生素B1、B6,反而有可能影響睡眠,仍然以是以成人每日維生素B1(0.9-1.2mg)維生素B6(1.5-1.6 mg)是比較恰當的。
迷思4/生理期前後適度補充B群,有助減緩經前症候群?
梁家瑋營養師表示,目前醫學上對於經前症候群的成因尚未明確,個人體質敏感度也有影響。不過,一般認為,有可能是因為女性體內荷爾蒙產生極度的變化,間接促使腦部神經傳遞物質的濃度改變。或是,因新陳代謝失調、飲食中缺乏維生素B群、礦物質等,都有可能是造成經前不適的原因之一。
對此,趙函穎營養師補充說明,適度補充維生素B1、B2確實能發揮穩定神經、改善焦慮、焦躁情緒的作用。尤其是,疼痛發生時,人體的腎上腺素會大量分泌,而這樣的過程中也會用到大量的能量;而適度補充維生素B1、B2,則能幫助腎上腺素正常分泌,進而達到減緩疼痛的效果。不過,若經前症候群、經痛問題已對日常生活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建議還是尋求專業婦產科醫師診斷協助釐清原因、對症治療較有保障。
迷思5/維生素B群是水溶性維生素,攝取過量也沒關係?
趙函穎營養師指出,雖然維生素B群為水溶性物質,攝取過多會跟著尿液排出,不會在人體累積。但仍要提醒,單一劑量的B群攝取過量,還是可能帶來一定的健康影響。
就以維生素B3來說,攝取過量恐有導致皮膚泛紅、引起過敏反應的風險;而維生素B6攝取過量,則易造成失眠、多夢等睡眠問題,建議還是依照衛福部公布的各年齡層維生素B群「每日建議劑量」適量攝取較恰當。

※內容節錄自華人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