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福

珍惜每一位與我們有緣的顧客

未來之寶

孩子是我們最珍貴的未來之寶

專業

在專業上我們持續不斷的精進

和樂

努力照顧讓大家享有和樂的生活

照護

為您與家人的健康我們全力以赴

顯示具有 秋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秋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秋冬天冷,運動暖身怎麼做?

天氣越來越來冷,運動暖身也越來越重要喔!今天Mary就要教大家幾個暖身的方法~

片來源:健談(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毛毛蟲式:雙腳打直,身體前彎,雙手碰觸地板後,慢慢往前爬到極限保持3~5秒,腳再慢慢前進。

蠍子式:平趴著,雙手水平打開不動,左腿往右擺後,右腿再左擺,臀部夾緊,膝蓋彎曲。

眼鏡蛇式:平趴在瑜珈球上,雙手張開各拿一個輕啞鈴平舉,停留約2~3秒。

青蛙式:由伏地挺身的動作,模仿青蛙跳,雙腳跳到雙手外側,再跳回來。

驢子式:趴著膝蓋著地,背打直,腳後踢時,盡量上抬,向前踢時,膝蓋盡量靠近胸口。


※文章內容與圖片皆截錄至 健談;專家諮詢:長庚骨科 高逢駿醫師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8年11月13日 星期二

愈冷愈痛 秋冬5大症頭你中了嗎?

透過溫和熱敷、水療及正確運動等方式,有助於度過季節轉換的階段。
片來源:健康醫療網(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您的身體也是氣象台嗎? 研究顯示,關節或慢性疼痛的病患,大約三分之二的人會在氣候變化時症狀加劇。至於「秋冬疼痛Top5」則包括退化性脊椎關節炎、肌肉筋膜痛、纖維肌痛症、風濕性關節炎、肌腱炎等疾病,讓人越冷痛得越厲害;醫師建議,透過溫和熱敷、水療及正確運動等方式,有助於度過季節轉換的階段。

寒冷恐使疼痛加重 正確運動可舒緩
北醫附醫復健醫學部康峻宏主任指出,「秋冬疼痛Top5」主要是因氣溫下降或是氣壓改變,可能使得血管收縮,周邊血液循環較差,交感神經較興奮,軟組織特性也可能改變,有些動物研究甚至顯示,長期暴露於冷濕狀態,關節軟組織會產生類似發炎反應,疼痛反應加重,原有骨關節、風濕或疼痛症狀也因此惡化。

康峻宏主任表示,這類疼痛雖然不會要人命,但痛起來卻讓人坐立難安,建議可透過適度保暖、溫和熱敷、水療及正確運動等方式緩解症狀,尤其冬天運動可讓身體熱起來,正確的運動不僅改善疼痛,也有助於睡眠、舒解情緒等問題。

不讓身體成氣象台 皮拉提斯多數人都適合 
北醫附醫陳至潔物理治療師解釋,現代人長時間久坐或維持同一姿勢,可藉由適度伸展放鬆筋膜、增加關節活動度;柔軟有彈性的肌肉才能保護身體,居家運動可由簡易的彈力帶開始,或如皮拉提斯也是很適合的運動,其可在個人柔軟度範圍內進行適當的肌力訓練,屬於簡單、和緩可訓練核心的運動,適合年輕人、中年人、老人、孕婦、健康恢復族群與運動員等各個族群。

陳至潔物理治療師提醒,每個人狀況不一,若原本已有疼痛的病患或對身體狀況有疑慮的民眾,運動前先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由專業人員根據個人狀況,提供適合的運動處方。

※文章內容與圖片皆截錄至 健康醫療網(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8年10月30日 星期二

解秋季皮膚癢 置濕毛巾維持室內濕度

片來源:優活健康網(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明明沒有被蚊蟲叮咬,也沒有皮膚炎,但是就是奇癢無比,仔細看一下搔癢的地方,皮膚看起來白白的,表面有點粗糙,這就是皮膚乾燥引起搔癢的症狀,特別是老年人,因為皮膚油脂分泌減少、肌膚水分減少,很多人有皮膚乾癢的問題,因皮膚乾燥而引起的搔癢症狀,不只侷限於銀髮族,這種「皮膚搔癢症」在乾燥的秋冬季節也很容易發生。

剝落的角質刺激皮膚 造成搔癢
皮膚搔癢症又稱為乾皮症(皮脂缺乏症),皮膚表面的脂質或是角質層的水分無法保持,快速流失造成皮膚乾燥,剝落的角質掉在皮膚上刺激皮膚,造成搔癢,通常健康的皮膚表面,角質層可以留住水分,皮脂和水分混合之後形成皮脂膜作為皮膚的屏障,抵擋皮膚受到外界的刺激。

洗澡後或就寢時 體溫高搔癢更嚴重
本來賀爾蒙會負責調節皮膚的皮脂量,但是因為隨著年齡的老化,賀爾蒙分泌減少,才導致皮脂分泌變少,皮膚搔癢症發生的部位大多在手腕或腳,特別是大腿和小腿,或是背部、腹部周圍、全身,也有局限在外陰部或是肛門周圍的,洗澡後或就寢時,體溫升高,搔癢的情況會更嚴重,因而造成睡眠不足,皮膚表面因為乾燥看起來白白的,有時甚至會產生龜裂。

不要抓癢、皮膚保濕、避免空氣乾燥
預防搔癢的第1步就是不要抓癢,另外,皮膚的保濕也很重要,塗抹具有保濕功效的乳液,注意皮膚保養,冬天使用暖氣時,也要注意室內的濕度,使用加濕器或是放置濕毛巾,避免空氣過度乾燥。

症狀較輕的可塗抹凡士林或是含有尿素的軟膏等來改善症狀,如果還是沒有改善,早上和白天使用尿素軟膏,洗澡後及睡前除了擦抹凡士林之外,加上含有維他命A或維他命B的軟膏,效果會比較明顯。

天然素材內衣褲 可防水份流失
有濕疹的情況時,除了塗抹外用保濕劑,也可以使用類固醇藥劑,搔癢情況嚴重時,還可以請醫師開立內服藥,膝蓋以下的部分最容易有乾燥的情況產生,穿著天然素材的內衣、長褲,可以防止水分的流失。

老年人晚上睡覺時喜歡使用電熱毯,但是使用電熱毯會讓皮膚更加乾燥,所以建議睡前開電熱毯讓棉被暖和,睡覺時就把電熱毯關掉。或是使用熱水袋就不會造成皮膚乾燥。


※文章內容與圖片皆截錄至 優活健康網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8年10月9日 星期二

嘴唇好乾燥 選用護唇產品有訣竅

選購唇部化粧品時,要看清楚產品標示、全成分
使用時也要留意產品使用方式及保存方式,才能選得漂亮用得安心。
片來源:健康醫療網(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隨著時序入秋,氣候逐漸乾燥,不少人會透過護唇化粧品避免唇部乾燥,而為避免民眾有錯誤迷思,食品藥物管理署特別提供「護唇3密技」,讓你擁有ㄉㄨㄞ ㄉㄨㄞ的迷人嘴唇;此外,食藥署提醒,選購唇部化粧品時,要看清楚產品標示、全成分,使用時也要留意產品使用方式及保存方式,才能選得漂亮用得安心。

護唇迷思多 過度去角質恐致嘴唇受傷
民眾常有「要有潤唇,唇部也需要去角質」、「口紅、唇蜜可以替代護唇膏」、「使用護唇膏一定要卸粧」等迷思。食藥署說明,實際上,嘴唇角質很薄,並不需要特地去角質,過度去除角質反而容易降低唇部的防禦力;而口紅、唇蜜為彩粧產品,與護唇膏主要功能不相同,並不能替代護唇膏;使用護唇膏時,如使用無潤色功能之護唇膏,可以不需要特別卸粧,但若使用具有潤色、修飾唇色或防曬功能之護唇膏,則建議卸除乾淨。

使用產品停看聽 共享恐造成皮膚疾病
針對唇部化粧品之購買及使用,食藥署提醒,購買時建議挑選標示完整之產品,並看清楚產品標示注意事項及使用方式正確使用,同時唇部化粧品開封後,要儘速使用完畢,如產品已經分層、變質或有異味等情況,就不要使用;另外,唇部化粧品為個人衛生物品,千萬不要與好朋友共享,因為如果對方有感冒、接觸性皮膚炎的濕疹或皰疹時,互相分享使用極有可能會被感染。

護唇3密技 不舔抿、不摩擦、適保濕是關鍵
食藥署表示,嘴唇的構造與皮膚不同,沒有汗腺、皮脂線,角質也較薄,想要護唇首先要「不舔抿」,避免不自覺用口水舔、抿嘴唇,因為口水,可能會刺激唇部皮膚,造成皮膚角質層的破壞;其次是唇部如果有髒汙,千萬「不摩擦」,點按並輕柔擦拭即可,避免過度摩擦,造成受傷;而若覺得唇部乾燥,可適度使用具保濕功能的護唇膏,來避免乾裂,即是「適保濕」。


※文章內容與圖片皆截錄至健康醫療網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