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福

珍惜每一位與我們有緣的顧客

未來之寶

孩子是我們最珍貴的未來之寶

專業

在專業上我們持續不斷的精進

和樂

努力照顧讓大家享有和樂的生活

照護

為您與家人的健康我們全力以赴

2018年6月29日 星期五

趕跑夏季疲勞症候群,坐姿扭轉活化內臟護肝腎

片來源:早安健康(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進入夏天後,老是覺得昏昏沉沉,吃不下飯外,睡不好也提不起勁嗎?這些都可能是炎熱高溫所引起的夏季疲勞。透過活化內臟機能的瑜珈伸展,就能逐步改善夏季疲勞造成的種種不適。 

夏季疲勞是什麼呢? 
台灣的夏季氣溫高、濕氣重,悶熱的感覺不僅容易心煩氣躁,中醫學也指出,體內容易進入暑濕氣,造成腸胃機能下降,食慾不振外,也容易感到疲勞。 

日本自律神經名醫小林弘幸則提到,夏季低氣壓的雨天來臨時,血清素容易分泌不足使副交感神經優位,身體處於放鬆的狀態下,便會產生倦怠感,且與心臟距離遙遠的末梢血液也因副交感神經過度放鬆,而會產生水腫與肌肉痠痛的問題。 

常以冷飲與冰品代替水分補給,或是為了消暑常喝冰涼的啤酒與酒類,日本瑜珈老師高津文子指出,如此一來,肚子容易受涼,體內的血液循環惡化後,身體的代謝隨之降低,還會形成肥胖,而可能導致許多慢性疾病的產生,且攝取酒精將帶給肝腎額外負擔,逐漸形成夏季疲勞。 

肝腎是維持人體健康中最重要的一環,吹冷氣或飲用冰涼飲料會讓身體受寒,使肝腎機能低下。一旦內臟機能運作不良,會透過內臟的反射區域表現出症狀,像是腎臟產生不適時,會在下顎長上面皰。透過伸展操給予腹腔下的肝腎刺激,便可有效提升體內溫度,活化內臟機能。 

坐姿扭轉改善夏季疲勞 
日本瑜珈老師直子提到,透過坐姿扭轉的瑜珈,可以促進椎間盤的血液循環,強化豎脊肌的肌力與柔軟度,還能加速內臟的血流,重新調整內臟機能,消除夏季疲勞所造成的身體不適。此外,給予胃、腸、腎適度的刺激,更可促進消化與排泄的功能,改善便秘症狀。 

1. 坐在地板上,雙腿屈膝交叉,右腳立起,讓左腳腳跟接觸到右臀
2. 雙手合掌,將立著的右腳以手肘拉往身體方向靠近,並挺直背脊
3. 接著,一邊吐氣,一邊往右後方向轉動腰部,接著維持3次腹式呼吸的時間後,換邊進行
片來源:早安健康(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早安健康/高鈺玫報導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認識腸病毒543】防治腸病毒,掌握543原則!

2018年6月26日 星期二

酷暑慎防「冷氣病」上身 中醫5妙招緩解

今年6月21日為夏至,這一天日影最短,而非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刻,根據氣象專家吳德榮指出,台灣每年最熱的日期通常不是「夏至」,也不是「大暑」或「小暑」,是在「立秋」前後;不論是那天最熱,對於台灣的民眾而言,每年的5月開始,大多要經歷5個多月的夏天炎熱期,而動輒35度悶熱的高溫常把人逼到冷氣房裡,室內外溫差大,就像季節交替忽冷忽熱,身體容易感到不舒服或引發舊疾。如果索性關在冷氣房不出來,冷氣吹久了,也容易生病。
片來源:華人健康網圖庫(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冷氣病並不是一個正式的疾病,只是一系列因身處在冷氣房中而經常出現的症狀。
1.病態大樓症候群(上班場所建築物空氣品質不佳或不流動而造成),進而上班時經常頭暈、頭痛、喉嚨癢忍不住想咳嗽、眼睛容易疲累或乾癢,眼結膜過敏發炎、容易打噴嚏、鼻塞、流鼻水、呼吸急促、胸部緊迫悶脹、持續出現的疲累感。

2.偏頭痛(有很多,機轉未明,壓力情緒茶飲都會誘發,而在冷氣房內,則會因過寒,血液回流不佳,中醫講的不通則痛)。

3.鼻過敏症狀(進出冷氣房導致溫差過大,鼻黏膜血管時而擴張時而緊縮,容易失去正常機能,特別是在走到戶外而鼻塞、流清涕)。

4.眼睛癢澀(冷氣會除溼、又戴隱形眼鏡,導致結膜乾燥)、皮膚乾癢(濕度降低,加上不易流汗,水分蒸發加速,容易造成體內體外都缺水的現象,皮膚因而容易乾燥發癢,特別是患有慢性皮膚疾病或對溫度變化相當敏感的人。拿異位性皮膚炎者來說,熱天流汗,汗水刺激明顯時,皮膚經常發癢難耐,如果處在冷氣房過久,皮膚也會因過於乾燥而出現癢症)。

5.關節疼痛(皮膚及肌肉的血管會收縮,肌肉也會痙攣,很多人會覺得不舒服,甚至引起深部肌肉、關節等的疼痛)。

片來源:華人健康網圖庫(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可自行改善的方式
妙招1/偏頭痛:喝溫開水、多吃生薑(溫經散寒)、按壓額頭髮際正中央往上約1指寬的上星穴、雙眉連線正中間的印堂穴及頸後兩側、近髮際線與耳垂平行的風池穴,和膽經的陽陵泉穴,可放鬆肌肉及緩頭痛,以指腹按3~5秒後放開再按,每次按10下。可以用薄外套或是圍巾,讓肩頸相維持穩定溫度。

妙招2/鼻過敏:按壓兩邊的鼻通、迎香穴和額頭的印堂穴,則可宣洩寒邪,清利頭目,通鼻開竅,減緩鼻黏膜血管因溫差造成的功能失調。

妙招3/皮膚癢:多有氧運動能訓練血管、交感神經調整汗腺開關機能,讓汗能暢出,而非積在汗腺或皮膚中(會有發熱煩躁面紅的表現),造成細菌增生而感染。

妙招4/關節疼痛:多做拉筋伸展,避免肌肉維持在同一姿勢過久,血液得以回流,不會堆積代謝產物,營養物質也能來讓肌肉修復。

妙招5/流動的空氣和是當的陽光照入是最佳的品質環境

適合人體的溼度為40%~60%,溫度為26℃左右,台電公司也建議室內與室外的溫度最好保持在相差3~5℃之間。

【貼心小叮嚀】:免疫力低下或身體有狀況的病人,最好不要長期待在有冷氣空調的室內,應該多往戶外走走,或者關掉冷氣、打開窗戶。長時間待在辦公室裡的人,應該養成一早來就先將窗戶打開,讓悶了一天、始終停留在通風管中的空氣流出與外界交換,而濾網、中央空調水塔的固定清潔更是重要;在工作環境擺放綠色盆栽,也能避免過於乾燥並淨化室內空氣。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華人健康網
   (原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唐佑任)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8年6月22日 星期五

2018年6月19日 星期二

梅雨季來囉! 當心這些病擾人

片來源:健康醫療網(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一到梅雨季節,天氣潮濕悶熱,總是讓人感到濕熱難耐。悶濕的天氣影響健康甚鉅,常會導致人體出現過敏性鼻炎、氣喘、關節肌肉疼痛、痛風、消化不良、便秘、失眠和心悸等問題;所以,在梅雨季來臨時,可得要小心防範,才能享有健康!

潮濕悶熱易使塵蹣、黴菌等過敏原滋生
為什麼梅雨季會造成過敏性鼻炎發作?基隆開業醫黃勝雄醫師表示,因為梅雨季正值春夏兩個季節的交替,溫度上升,環境變得潮濕,是構成過敏原塵蟎、黴菌生長的絕佳環境,易致使過敏性鼻炎的症狀惡化;另外,醫學上已證實「白三烯素」是過敏反應中重要的介質,建議可以飲用「電解液」來抑制白三烯素的形成,可有效降低過敏性鼻炎發生的機率。

過敏性鼻炎與氣喘患者慎防過敏原
除了過敏性鼻炎,梅雨季也是氣喘患者的天敵,每年4至6月的梅雨季,氣喘患者常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和咳嗽等病徵。要避免氣喘,首先應先找出過敏原,並試圖遠離;黃勝雄醫師指出,過敏原包括塵蟎、蟑螂、黴菌等,建議盡量不使用地毯、填充玩具等容易藏匿塵蟎的家用品,以及每周換洗寢具,防止塵蟎生長。其次是家裡空氣保持流通,家中適度除濕,將濕度控制在50%至60%。再加上盡量少去人多的地方,外出時攜帶口罩,可以避免呼吸道感染。

尿酸過多導致痛風要多喝水
春夏交替也會使生活作息改變,像是小酌幾杯涼快的啤酒、流太多汗而沒有補充足夠水分、太熱沒食慾於是加重飲食口味,造成體內會累積過多尿酸,進而引起劇烈疼痛的關節炎,也就是「痛風」。要預防痛風的狀況加劇,黃勝雄醫師建議多多補充水分、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也可以嘗試「枇杷葉溫灸熱敷法」,把枇杷葉的鎮痛效果帶入深部組織,並以遠紅外線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能夠更快、更安全地治療痛風,還有鎮靜安眠的作用。

炎熱夏夜難入眠快吃助眠食物
另外,在炎炎夏日,很多朋友在夜晚都難以入睡,可能是整晚跟騷擾你的蚊蟲纏鬥,或是因為太熱影響食慾,再導致睡眠也受到影響等原因;黃勝雄醫師推薦幾種食物可幫助入眠,例如能安神益智的核桃、安魂鎮神通氣血的桑葚、健脾安眠的小米、抑制興奮助平靜的牛奶。此外,也可補充足夠的人體電解質,讓細胞發揮生命力及自癒力,明顯改善失眠、淺眠、睡眠品質不佳等問題。 

基隆開業醫黃勝雄醫師強調,在春夏交替的時節,注意環境變化,加強除濕、遠離過敏原,再加上良好的飲食習慣、規律的生活作息,放寬心情,才是解決病症釜底抽薪的辦法。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健康醫療網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8年6月15日 星期五

養肝必學!2動作伸展助肝解毒,一舉活化肝功能

片來源:早安健康(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台灣搖滾樂團八三夭因歌曲正向又勵志,受到廣大年輕族群的喜愛,前年八三夭主唱阿璞的父親疏於照顧肝炎的病情,而導致猛爆性肝癌緊急入院,便由主唱阿璞捐贈父親60%的肝臟,成功對抗肝病,但也因此警惕到了肝病的可怕之處。 

肝功能影響消化、解毒等身體機能 
肝若不好,人生可能真的是黑白的!一旦肝臟功能惡化,便可能導致消化與解毒機能衰弱,不僅無法正常消化脂肪,也無法將體內毒素排出體外,導致宿便不斷在體內囤積,而造成腸道再度吸收宿便中的毒素,對肝臟造成更大的負擔。 

長此以往,身體上會逐漸出現變化,肌膚狀況不佳外,眼眶周圍還會出現深深的黑眼圈,連帶掉髮的機會也增多,而當肝臟持續發炎受損,則會出現噁心想吐、食慾不振、容易疲倦,甚至漸漸演變成肝硬化、慢性肝炎甚至是肝癌。 

因此平時便應「小心肝」,保持肝功能的正常運作。而肝臟在身體內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呢? 

1.代謝與貯存能量
當人體從食物中攝取營養時,會將小腸吸收到的糖類,在肝臟中轉為肝糖的形式貯存在肝臟中;而從小腸吸收到的胺基酸,則會在肝臟中合成蛋白質,供應身體的所需,多餘的則會轉為尿素排出體外。

2.解毒作用
肝臟的解毒作用可以將體內的酒精、氨或是部分藥物,轉化為毒性較輕或以無毒化的方式,從體內排出。

3.分泌功能
肝臟會分泌膽汁,有助於脂質的消化,並協助代謝血中的膽固醇,還能促進身體對於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吸收力。若是膽汁分泌異常,便會讓膽汁中的膽紅素持續聚積在體內,形成讓皮膚變黃的黃疸。

側腹伸展活化肝功能 
日本瑜珈老師伊藤恵里提到,側腹伸展姿勢不僅可以緊緻腰部曲線,還可活化腹肌與位於內側的肝臟,提高肝臟的排毒與代謝等機能,將體內毒素順暢排出。健身教練町田晉一也提到,透過以下身體側彎的動作,對於體幹的側肌群都具有很好的伸展效果。 

《伸展動作1》 
如下圖的站立方式,將右腳往後伸,與前腳呈現交叉的姿勢。
與前腳同一方向的左手放在骨盆上插腰,將腰部往水平方向推,來伸展後方的髖關節外側肌肉。
將後腳那一方的右手往上伸直,並往左側方向傾斜,便可伸展體幹的側邊肌群,持續20-30秒即可換邊進行。而伸展時要注意不要轉動骨盆位置,讓骨盆朝向前方。
片來源:早安健康(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伸展動作2》 
坐在椅子上靠著椅背,將雙手抱頭。
往右方側邊傾斜上半身,伸展身體側邊的肌肉。
接著再往左方側邊傾斜,如此重複動作2與動作3,進行10次即可。
片來源:早安健康(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早安健康/高鈺玫報導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8年6月14日 星期四

【健康染髮】正確選購染髮劑,讓您染髮安全又美麗❤

2018年6月12日 星期二

端午吃粽有學問 挑對健康零負擔

片來源:健康醫療網(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粽子飄香的季節又來臨了,粽子令人食指大動,大小不一,口味更是五花八門,打開包裹的粽葉,香味四溢,豐富內餡應有盡有,滿足挑剔的味蕾,稍不留意就可能吃過量。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社區整合照護科洪若樸營養師說,由於飲食文化的差異,應景節慶食物,多半富含高熱量、高脂肪、高膽固醇、低纖維。在健康意識抬頭的當今,吃得飽不如吃得巧!

粽餡避免肥肉 糯米多嚼幾下
洪若樸提醒民眾,只要清楚各類粽子特色,端午節應景吃粽無妨,但應適量淺嚐、細嚼慢嚥。除了糯米外,粽子的米飯部份可以用全穀雜糧來取代,如紅藜、薏仁、燕麥、紅豆等,不但顏色、香氣十足又有嚼勁。選擇大小適中一餐一個、每天不超過二個。提醒民眾,全穀雜糧屬主食類,罹患糖尿病者,攝取時應與主食代換。另外,糯米為高升糖指數(糊化黏度高)、不易消化,對糖尿病、腸胃不適及長者食用時,建議淺嘗小口給予,多嚼幾下。

少調味吃原味 半顆粽子品美味
洪若樸說,吃粽子應調味淡、享受原態,少淋佐料,如蕃茄醬、甜辣醬等,這些都含鈉量高的調味料,尤其對高血壓患者更應該適量使用。且應增加膳食纖維攝取,搭配蔬菜、水果;因為蔬果含豐富纖維幫助消化、食材內餡多放點蔬菜如杏包菇、香菇、竹筍等多纖食材,幫助腸胃蠕動,降低體內膽固醇。建議想要品嚐美食,也要顧及健康,最好方式把應景粽「省著吃」,一餐吃二分之一或是三分之一個。

總之,在美食與健康的天秤上很難取捨,為顧及健康、營養、美味,不妨將傳統高熱量、高脂肪、高膽固醇、低纖維的粽子稍加巧思,把握以上原則,融入健康飲食觀,帶入日常生活中,歡歡喜喜過端午「粽香健康零負擔」。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健康醫療網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8年6月8日 星期五

奧運金牌許淑淨膝傷引退 運動護膝最關鍵六原則

片來源:康健雜誌-網路(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台灣首位奧運雙金舉重選手許淑淨,分別於2012年倫敦奧運、2016年里約奧運摘下金牌,2014年在仁川亞運為台灣女子舉重代表隊奪得史上首面金牌,並以總成績233公斤,締造女子53公斤級的新世界紀錄。

征戰世界體壇的她,原本可望前進今年8月的雅加達亞運及2020年東京奧運,爭取更多佳績,6月3日卻在臉書宣布結束選手生涯,引發各界關心。

許淑淨4日在記者會上坦言,2012年起,膝蓋的舊傷已造成她訓練時的困擾,之後傷勢加重,連練習空槓都受影響,去年又在世錦賽中手肘受傷,經過手術、復健,仍無法改善,所以做出退休的決定,未來將協助教練團共同提攜後進。

片來源:康健雜誌-網路/原圖許淑淨FB(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膝關節最容易受傷 慎防運動傷害
運動治療師闕思拿指出,在運動傷害中,以膝關節受傷最為嚴重,尤其十字韌帶斷裂的鬆弛脫位,多半無法痊癒,造成運動員不能繼續做出精細的扭轉動作,若從事的是籃球、足球、田徑等高度技巧的運動,便只能黯然結束運動生涯。

而一般人不分年齡,膝關節也是最容易受傷的關節,國泰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認為,民眾的膝關節問題大多源自「動靜失衡」,有些人平常動得不夠多,肌肉和膝蓋很脆弱,一下子過度運動,就容易引起腰部及膝蓋疼痛;有些人則是運動過量、休息不夠,逐漸累積運動傷害,引發膝關節問題。

片來源:康健雜誌-網路(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不過,一般人運動強度不及專業選手,膝關節受傷的意外大多是可以預防的,以下為大家整理6大原則:

1.尋求醫師建議
無論從事何種運動,須先向運動醫學專科醫師、物理治療師確認,是否適合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況。

2.運動前暖身、運動後緩和
美國梅約醫學中心在《關節炎-MayoClinicOnArthritis》中提到,任何運動的開始和結尾,一定要做伸展運動放鬆肌肉,減少受傷的機會。運動前可以使用熱敷袋、按摩或慢步數分鐘,做為關節和肌肉的暖身;運動後在關節處冰敷10~15分鐘。

3.漸進式運動
美國伊坎醫學院骨科副教授哈爾文(Steven Harwin)說:「若你決定騎自行車運動,不要一開始就想一天騎40公里。」而是從你覺得舒服的速率開始,確定身體可以承受,再逐漸增加運動強度。

4.維持良好姿勢
哈爾文提醒,無論坐立行走,都要抬頭挺胸、收小腹、腳朝前;運動時,確定骨骼(特別是脊椎曲線)維持在正確位置,核心肌群及下背部施力穩定,膝關節在腳趾上方,不往內翻、外翻或超前,體重負荷平均分布,身體維持平衡,才不會將重量加在某些關節上。

5.穿戴護膝、護肘或護腕
美國紐約大學骨科助理教授勞潔(Claudette M. Lajam)指出,護具能減少關節受創的機率,並預防、延緩軟骨撕裂磨損造成的僵硬疼痛。

6.留意疼痛
若運動後,關節疼痛持續1、2個小時,且日復一日,越來越疼痛,即可能運動過度,務必就診確認原因。

片來源:康健雜誌-網路(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避免膝蓋受傷的運動方式
曾任史丹佛大學醫學院教授的瑞芬‧帕芬柏格表示,相較於慢跑,走路對膝蓋的壓力較小;室內腳踏車既能訓練肌肉力量,又不傷害膝蓋;游泳時有水的阻力,對膝蓋沒有負擔、運動傷害最小。因此,走路、室內腳踏車、游泳交替的組合,為保護膝蓋最好的運動處方。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佛蒙特大學研究發現,女性荷爾蒙濃度會減少韌帶中緩衝的膠原質,或影響肌肉控制,因此女性關節的韌帶在月經週期前半段最脆弱,生理期時,前十字韌帶受傷風險甚至高出3倍。

台北榮總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馬筱笠也提到,由於女性骨骼構造的關係,髕骨(膝蓋前方的小型骨)向外移動力量較大,且女性普遍肌肉力量不足,導致髕骨關節容易外翻受傷。

他建議,女性要多訓練落地時的平衡感,例如在跳躍落地一瞬間張開膝蓋、步伐跨大,前十字韌帶才不容易受傷;騎室內腳踏車、抬腿則能訓練膝蓋周圍的肌力,避免髕骨關節受傷。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康健雜誌-網路許淑淨FB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8年6月7日 星期四

高血壓年輕化 營養師:4大壞習慣快戒了吧!

高血壓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以往,高血壓被視為一種老化疾病,但臨床和調查都發現,國內高血壓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營養師觀察這種現象,除了家族性遺傳之外,主要與年輕人長期的4種壞習慣相關。趕快來看您是否也暴露在高血壓的風險之中!



片來源:華人健康網(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十年變3倍!年輕型高血壓漲幅驚人
高血壓素來被視為「沈默殺手」,因沒有明顯症狀而容易被輕忽,一旦太過嚴重,不但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和腎臟病等,甚至可能導致猝死,輕忽不得。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國人普遍認為高血壓是種老人病,但根據國民健康署日前公布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20歲至64歲國人高血壓的盛行率高達25.2%,數值約為10年前8.3%的3倍,增幅相當驚人。

年輕人罹患高血壓比老年人罹患高血壓更危險!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營養師邱詩涵表示,這是因為多數年輕人沒有量測血壓的習慣,罹病並不自知,長期暴露在風險之中,往往等到中風、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發作時才驚覺「原來我有高血壓!」

人未老就罹患高血壓 多與4大壞習慣有關
其實,人還沒踏入「老年階段」就罹患高血壓,除了家族病史之外,主要還是與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有關。對此,邱詩涵營養師觀察,年輕人罹患高血壓,通常與以下4個壞習慣脫不了干係。如果您也是如此,建議盡快調整,以免被高血壓盯上,在不自覺中丟了健康!

片來源:華人健康網(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壞習慣1/飲食口味過重:
研究已知飲食中的鈉鹽攝取過多,是造成血壓升高及高血壓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根據2005年至200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國內19至30歲的男、女性民眾每日鈉攝取總量分別為4599毫克及4096毫克,分別是WHO建議量「不可超過2000毫克」標準的2.3倍及2倍,長期攝取超標,想要血壓不失控也難!

對於飲食口味太重、鈉鹽攝取太多的情況,建議除了改變口味偏好之外,試著多吃新鮮天然的食物,減少飲食中的調味料及醃製品,改以有天然辛香氣味的食材(例如:蔥、蒜、檸檬等)來佐菜,也能吃得美味又健康。

片來源:華人健康網(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壞習慣2/肥胖:
研究發現,腰圍超標者有50%的機率會罹患代謝症候群,而代謝症候群患者未來罹患高血壓機率是正常人的4倍。所以,不想被高血壓給盯上,就應該控制身材,維持健康的腰圍標準,女性腰圍不超過80公分,男性腰圍不超過90公分。

壞習慣3/長期壓力過大:
由於壓力是因為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所以容易出現血壓增高、心跳加快的情形。即使現代人競爭激烈、工作和生活壓力龐大的情況已經成為常態,無法完全避免,但仍建議適度透過正確的抒壓方式,如運動、唱歌、跳舞等,讓自己放鬆一下,幫自己減壓,進而遠離高血壓。

片來源:華人健康網(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壞習慣4/抽菸:
香菸中的尼古丁會讓血壓瞬間暴增,而長期吸菸會破壞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引起發炎反應,提高動脈硬化的機率,血壓也會因此升高。因此,想要遠離高血壓,趕快戒菸吧!

戒菸永遠不嫌晚!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吸菸者在戒菸的20分鐘後,不但血壓會降低,心跳也會減慢至正常的頻率;戒菸1年後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機率可減少一半,而戒菸5年後的中風機率,甚至可降低至與不吸菸的人一樣。

積極控制血壓~規律運動+天天量血壓
遠離高血壓,與其他疾病一樣都要「趨吉避凶」,除了避開上述壞習慣之外,邱詩涵營養師表示,運動是最好的「趨吉」辦法之一。研究發現,運動對於維持血壓穩定扮演著積極的保護角色,建議年輕人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或是利用零碎的時間進行身體活動,如走路上下班、上下樓爬樓梯、做家事,讓自己保持動態平衡的健康生活。

此外,別忘了天天量血壓喔!根據國健署106年健康危害行為監測調查結果,發現18歲以上國人,23.7%一年內未量過血壓,其中18至39歲的青壯族群超過3成沒有量血壓,長期可能錯失及早發現高血壓的警訊,導致健康惡化加速。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華人健康網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8年6月5日 星期二

【常見外傷護理】清創消毒做得好,外傷就會快快好❤

2018年6月1日 星期五

【認識骨質疏鬆】平日該如何預防骨質疏鬆?6個您不能不知道的

流對汗加快代謝!3個動作簡單有效發汗排毒

片來源:早安健康(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夏日的腳步已逐步接近中,炎熱的氣溫總是讓人不禁大汗淋漓,透過提高代謝能力,不僅可以鍛鍊汗腺,達到調整體溫的效果,同時還可促進肌肉的發熱能力,再進一步提高代謝,然而提高代謝的運動卻只要通過大腦的錯覺,即可輕鬆進行! 

增加代謝從鍛鍊汗腺開始! 
人體的體熱在靜止不動的狀態下,由內臟與肌肉共同發熱,卻只留住了約20-25%的體熱,但運動時肌肉發熱會達到80-90%,給予肌肉刺激並鍛鍊的話,便可增加身體的發熱程度。而鍛鍊汗腺使身體排出清爽類型的汗水,更可促進肌肉有效地發熱,增進血液循環與代謝能力。 

日本五味診所的院長五味常明便提到,汗腺會分泌汗水,擔負調節體溫的重要角色,並保護大腦不會因過熱而受到不良的影響。而汗腺會使用血液中的血漿作為汗水的原料,讓身體所需的礦物質重回血液循環,剩下的水分則成為汗水排出體外。 

當汗腺機能正常運作時,汗水會呈現小粒的顆狀,且是容易蒸發的清爽汗水;若是汗腺功能衰弱時,則會將應重回血液循環的礦物質再度吸收,而呈現大顆粒的黏膩汗水,難以蒸發,還容易在夏日導致中暑症狀。 

因此,排出清爽的汗水,便可將體內的老廢物質一同排出,有效地調整體溫並避免中暑的同時,也可讓肌肉使用更多的能量來增加發熱程度,使得血液循環與代謝一併加快。 

增加代謝的運動藉由大腦的錯覺即可輕鬆進行 
很多人可能會對高強度的肌肉訓練感到排斥與抗拒,早稻田大學運動科學學術院的荒木邦子則提到,可以利用做家事或工作的空檔,藉由大腦的錯覺,輕鬆進行促進代謝的運動。 

以下的運動可讓肌肉充分達到發熱的效果,還可鍛鍊汗腺,讓身體排出清爽的汗水,藉此可再促進肌肉的發熱能力增加代謝,而形成正向的循環。雖然運動可能會產生些微的不適,而產生增加代謝的效果,不過仍應依身體狀況調整,不須過度勉強自己。 

訓練大腿與下肢肌肉的深蹲法 
1. 準備一張固定不會滑動的椅子,坐在椅子上,上半身稍微向前傾斜,伸直背部肌肉。
2. 將臀部抬起,讓膝蓋保持45度角的彎曲程度,進行深蹲。
3. 接下來則讓膝蓋彎曲到90度的垂直狀態進行一般的深蹲,可讓大腿稍微坐到椅面,再重複2與3的動作5-10次即可,讓腿部一直保持在彎曲的狀態深蹲,可讓大腦產生在做高強度運動的錯覺,達到更好的運動效果。
片來源:早安健康(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訓練腹部肌肉的交錯雙腿運動 
1. 坐在不會移動的椅子上,接下來將雙腳往前伸直。
2. 在伸直的狀態下,將雙腿上下交互交叉,進行約30-50次。而過程中不要彎曲膝蓋抬起,讓腹部肌肉保持緊繃的狀態。
片來源:早安健康(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訓練側邊腹部肌肉的運動 
1. 背著包包在外移動時,只要使用手上的包包即可進行。將包包用單手提著,腳與肩同寬站立。
2. 將提著包包的手逐漸往下移動接近地面,身體也一起往同一個方向彎曲。
3. 接著再回到原本的站姿,重複2與3的動作,重複5-10次後即可換邊進行。
片來源:早安健康(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早安健康高鈺玫報導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