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福

珍惜每一位與我們有緣的顧客

未來之寶

孩子是我們最珍貴的未來之寶

專業

在專業上我們持續不斷的精進

和樂

努力照顧讓大家享有和樂的生活

照護

為您與家人的健康我們全力以赴

顯示具有 腸病毒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腸病毒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

腸病毒、麻疹疫情未歇 家中孩童勿輕忽

片來源:健康醫療網(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近期天氣轉冷,但許多春夏的高傳染性疾病的疫情仍然實有所聞,甚至出現案例增多的情況,疾管局提醒家長,應注意5歲以下嬰幼兒罹患腸病毒併發重症,平時落實正確洗手等衛生狀況;此外,元旦連假、寒假及春節連假將接續到來,提醒計劃出國的民眾,特別是前往東南亞、中國大陸、歐洲等麻疹流行地區者,出發前4到6週至旅遊醫學門診評估疫苗接種需求。

腸病毒傳染力強 落實正確洗手
腸病毒傳染力非常強,民眾及教托育機構應定期進行環境清潔,並時常清洗消毒兒童常接觸之物品及玩具,教導兒童做好個人衛生。特別是在「吃東西前、跟小寶寶玩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以及看病前後」等時機,應落實「濕、搓、沖、捧、擦」正確洗手步驟。此外,嬰幼兒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

5歲以下孩童高風險 出現症狀速送醫
5歲以下嬰幼兒是腸病毒併發重症的高危險族群,疾管署呼籲,幼兒感染腸病毒後的5天內,家長與其他照顧者要特別注意病情變化。一旦發現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全身肌肉突然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往大醫院接受治療。


歐洲東南亞麻疹肆虐 23國列第一級注意疫區
疾管署指出,全球麻疹疫情自3月達高峰後趨緩,我國鄰近國家病例數以印度、印尼、菲律賓、中國大陸及泰國為多,且持續有病例發生。目前疾管署將英國、印度、印尼、克蘭、塞爾維亞、羅馬尼亞、法國、希臘共23國旅遊疫情建議列為第一級注意。

施打疫苗有保障 出國前2週應評估
麻疹傳染力強,疾管署呼籲,民眾應按時帶家中滿1歲幼兒及滿5歲至入國小前幼童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疫苗的幼兒至流行地區。如須攜6個月以上未滿1歲的嬰兒前往,可於出發2週前,帶幼兒自費接種1劑MMR疫苗;一般民眾如有接種需求,可於出國前至醫療院所或旅遊醫學門診諮詢評估接種;另建議1981 年(含)以後出生的成人且計劃前往流行地區或工作性質會頻繁接觸外國人者,可自費接種疫苗。

※文章內容與圖片皆截錄至健康醫療網(以上皆為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8年9月11日 星期二

開學季慎防腸病毒 大人可以這麼做

腸病毒在學童間的頻繁接觸下提高了傳染的可能性。
片來源:健康醫療網(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各校開學,腸病毒在暑假高峰後恐怕又要進入下一波小流行期,家中有嬰幼兒及學童的民眾千萬得小心。

2種途徑傳染 「這樣做」前確保洗手五步驟
腸病毒的傳染主要經口(吃到被感染的食物、水、玩具等)及呼吸道(咳嗽、噴嚏等唾沫),感染力強,尤其正值開學季,病毒極有可能在學童頻繁互動中傳播。疾管署呼籲,家長與托育機構人員應加強學童正確洗手的衛生觀念,尤其在「進食前、跟小孩玩耍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及看病前後」「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不可少,才能降低腸病毒傳播的風險,更要確實注意環境通風整潔。

預防腸病毒用酒精? 疾管署:漂白水更有用
要預防腸病毒,酒精消毒作用不大!疾管署建議,一般環境消毒用10公升清水與100毫升稀釋作為消毒水清潔;而接觸腸病毒患者分泌物、排泄物時,則用10公升清水與200毫升漂白水的濃度進行處理;將環境用消毒水擦拭完畢後,靜置10分鐘後再清水擦拭一次即完成消毒。

別當普通感冒 腸病毒併發重症很危險
感染腸病毒多與一般感冒症狀類似,學童間流行的腸病毒則可能會出現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等症狀。若發展成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則可能出現肢體無力麻痺,或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全身肌肉突然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今年截至2018年9月為止,已有28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疾管署提醒,孩童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避免與其他嬰幼兒或孩童接觸,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確實在家養病,確保學童恢復健康也預防病情進一步發生傳染。


※文章內容與圖片皆截錄至健康醫療網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7年9月5日 星期二

腸病毒:開學疫情升溫!醫師教你DIY消毒水遠離威脅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8月底適逢中小學生開學,腸病毒疫情進入高峰期!衛福部疾管署表示,隨著學校開學,學童間密切互動恐助長腸病毒傳播,預估還有另波高峰,呼籲家長不可掉以輕心。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8月20日至8月26日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診達13,153人次,近期每週疫情呈現小幅度上升。8月底新增1例克沙奇B3型腸病毒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為中部5歲女童,8月中旬出現心肌炎合併發燒、手足口症及口腔白點等症狀,所幸經及時就醫治療,個案目前已康復出院。



什麼是腸病毒? 
腸病毒感染為幼兒常見的疾病,腸病毒指的是一群病毒,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種類,每一個種類還可分為多種型別,總共有數十種以上。目前小兒麻痺病毒已經在台灣根除,腸病毒病人都是感染其他腸病毒造成,其中以感染腸病毒71型最容易導致嚴重的併發症。

台灣氣候溫暖潮濕,適合腸病毒生存,以4到9月夏季、初秋為主要流行期,但其實全年都有腸病毒感染個案,冬天也有腸病毒病例,只是比較少而已。



腸病毒傳染途徑 
根據衛服部疾管署資料,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也可經由接觸病患皮膚上的水泡及分泌物而傳染。

家中嬰幼兒常因父母或照顧者從戶外環境或公共場所將病毒帶回家中,經由接觸或飛沫而感染,也可能經由接觸無症狀帶病毒家長的口鼻分泌物,或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受傳染,幼兒喜歡咬弄的帶毛玩具,容易殘留或吃進含有腸病毒的口水,也是傳染媒介之一。

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但可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有效降低感染的機會。腸病毒的預防方法如下:
1、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2、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昇免疫力。
3、生病時,應儘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
4、注意居家及校園等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
5、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6、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尤其是孕婦、新生兒及幼童。
7、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
8、兒童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經常清洗、消毒。 
9、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家長回家後應洗手、更衣後(沐浴尤佳)再接觸家中幼童。
10、於腸病毒流行期間進出擁擠的公共場所,應戴口罩並勤洗手保持衛生,可降低感染機會;已有症狀者可避免傳染他人。



腸病毒症狀 
潛伏期:約3~10天
症狀:1、反覆發燒3~5天
2、嘴巴潰瘍、疼痛
3、手腳長紅色疹子

一般孩童如果得到腸病毒,約在一個星期左右就會痊癒,常見的表現為發燒及一般感冒症狀,有些病患還會出現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等。

*手足口病: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

*疱疹性咽峽炎:特徵為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例多數症狀輕微無併發症,少數併發無菌性腦膜炎。



何謂腸病毒重症? 
人們擔心腸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是萬一轉變為「腸病毒重症」,寶寶會有生命危險。腸病毒重症簡單來說就是腸病毒感染後引起的嚴重疾病,像是腦炎、腦脊髓炎或心肌炎,年紀越小的孩子越容易發展成重症。

依據臺灣地區歷年監測資料顯示,5歲以下嬰幼兒為為併發重症及死亡之高危險群體,重症致死率約在3.8%至25.7%之間,而引發重症的病毒型以腸病毒71型為主,克沙奇病毒居次。

嬰幼兒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嬰幼兒一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預防腸病毒? 
正確勤洗手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腸病毒病人大多數可以在一週左右痊癒,痊癒後腸病毒還會持續經由糞便排出,所以要持續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

在發病前幾天,喉嚨與糞便中就含有病毒,具有傳染性,一般而言,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在家庭與學校中有很高的傳染率,人群聚集且空氣流通不良的場所容易發生傳染情形。嬰幼兒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



5招正確洗手 
1、以乾淨、流動的水沖濕雙手 
若以水盆裝水洗手,可能會因多人重複使用而造成二度汙染。另外,水溫並不影響手上微生物的移除率,太燙的水反而可能造成手部不適,也浪費資源。 

2、用肥皂泡沫搓洗雙手,特別注意手背、手指間和指甲縫隙 
起泡和搓揉雙手時產生的摩擦,能夠移除手上的污垢、油脂或微生物。肥皂的介面活性劑能夠去除手上的髒污和微生物,且研究顯示人們使用肥皂洗手時會清潔得更徹底。另外,目前的研究顯示,額外添加抗菌物質的肥皂和一般肥皂的健康功效相差不多,因此一般人無需特別使用抗菌肥皂洗手。 

3、刷洗雙手至少20秒,唱兩次生日快樂歌的時間差不多 
最佳的洗手時間因人而異,例如外科醫生由於大量接觸病患,容易沾染或傳播病菌,因此需要比一般人更長的洗手時間。一般建議的洗手時間約15~30秒。由於微生物佈滿雙手,應特別注意指甲縫、手指間和手背的清潔。另外,台大醫院也以 「內外夾弓大立腕」的口訣,教大家正確洗手的步驟: 

內:手心搓20下 
外:手背搓20下 
夾:手心向內,手指交錯夾著搓20下 
弓:手指弓起來,用手心搓指背20下。 
大:大拇指與虎口搓20下。 
立:手指立起,指尖在手心上搓20下。 
腕:手腕搓20下 

4、用清水沖洗雙手 
用流動的清水徹底沖洗雙手,除了沖掉汙垢和病菌之外,也要將肥皂泡沫沖乾淨,避免殘留的肥皂造成皮膚不適。雖然有些建議指出應用乾淨的紙巾關閉水龍頭,但並沒有研究顯示這樣對健康比較好,反而會造成水和紙的浪費,因此使用清水沖洗水龍頭即可。 

5、用乾淨的毛巾或風乾機擦乾雙手 
潮濕的雙手更容易有細菌繁殖,也更容易造成病菌傳播。研究建議使用乾淨的毛巾或風乾機弄乾雙手。




居家消毒小撇步 
許多人平時慣用酒精消毒、殺菌,以為對抗腸病毒同樣有效,但病毒特性是對酸及許多化學藥物具抵抗力,因此酒精和乾洗手,是無法消滅病毒的活性;反倒是大量清水沖洗才可遠離腸病毒;如果需要洗去油污則可使用一點肥皂。

DIY自製消毒藥水
1、一般消毒(500ppm):0.5湯匙漂白水加1公升白開水
2、已確診消毒(1000ppm):1湯匙漂白水加1公升白開水

註:
1、巿售家庭用漂白水(濃度一般在5到6%)
2、1湯匙(一般喝湯用的湯匙,約3至5cc)

可用消毒藥水擦拭環境及幼童玩具。另外,門把、電梯按鈕、電腦鍵盤等都是病菌容易殘留的地方,接觸過記得洗手也要定期清潔消毒。 
 


新聞說漂白水消毒不好? 
在消毒過程中要注意將孩童帶離現場,消毒停留15~30分鐘後再以清水擦拭,並保持環境通風。此外,過敏體質者要注意,對「氯」(Chlorine,Cl)可能會有過敏反應,通風時間要更久。


資料來源: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文章內容與圖片皆截錄至早安健康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7年6月19日 星期一

腸病毒將進入流行期 勤洗手不可少

腸病毒將進入流行期,衛生局籲請大家落實勤洗手及個人衛生管理。
照片來源:健康醫療網(原:台灣好新聞)

夏天是腸病毒的高峰期,隨著天氣轉熱,腸病毒的罹患率就跟著攀升,桃園市政府衛生局19日提出呼籲,不論大人及小孩一定要落實個人衛生管理,同時勤於洗手,平常也以稀釋漂白水拭桌椅清毒。一旦發現小朋友出現發燒、嗜睡、意識不清等情況,立即送醫以獲得妥適治療。

衛生局指出,隨著天氣愈來愈炎熱,腸病毒也蠢蠢欲動,根據監測資料顯示,上週桃園市腸病毒健保門診及急診就診人次達626人次,較前一週增加31人次,上升5.2%。最近三週就診人次持續呈現上升趨勢,雖然尚未進入腸病毒流行期,但是預估腸病毒疫情將隨著氣候愈來愈熱而進入流行期。

衛生局提醒家中有孩童的民眾,不論大人及小孩皆務必落實勤洗手及個人衛生管理,如小孩出現腸病毒感染病徵,應儘速就醫並依醫師指示接受治療、在家休息不上學及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與家中其他幼童適度隔離,以避免疾病傳播。

衛生局指出,腸病毒眾多型別中,以腸病毒71型最容易引起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腸病毒71型於社區中仍有零星個案,家長應密切注意罹患腸病毒孩童(尤其5歲以下幼兒),如出現下列神經併發症(一般是在發疹後2到4天會出現,也可能更早出現)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動力下降、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應儘速送往本市4家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聖保祿醫院、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敏盛綜合醫院)就醫,以獲得妥適治療。

腸病毒將進入流行期,衛生局籲請大家落實勤洗手及個人衛生管理。
 照片來源:健康醫療網(原:台灣好新聞)

衛生局呼籲,腸病毒傳染力極高,很容易在教托育機構內造成傳播,如家中幼童經醫師診斷為腸病毒或疑似腸病毒感染,請民眾務必告知學校或教托育機構,並請假在家休息至少7天直至痊癒。

另,提醒教托育機構應嚴格執行腸病毒通報及停課措施,如經衛生局查獲未依規定通報及停課之教托育機構,將依傳染病防治法重罰。教托育機構亦應定期以500PPM稀釋含氯漂白水(一般市售漂白水與清水比例為1:100)擦拭消毒小朋友常接觸的地方,如:門把、桌椅、餐桌、樓梯扶手等,落實環境清潔消毒,以降低腸病毒傳播機會。

民眾若有相關問題,可至衛生局網站(http://dph.tycg.gov.tw/)查詢,亦可撥打衛生局24小時防疫專線:0800-033-355。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健康醫療網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

防蚊大作戰

夏天好容易被蚊子叮,尤其是幼童稚嫩的皮膚,更容易成為蚊子的首要目標!新光醫院家醫科胡念之醫師提醒,蚊子喜歡陰暗處,因此防蚊建議可穿淺色衣物,並搭配使用衛署核可、含DEET的防蚊指示用藥;此外,若大量流汗之後最好勤換衣物,都可以減少蚊子叮咬唷。




預防蚊蟲叮咬,有哪些應該要注意的地方呢?

1. 淺色衣物:穿著淺色衣物較能減少蚊蟲叮咬。

2. 防蚊用藥:防蚊液則建議選擇「衛部(署)藥製」或「內衛成製」標示的指示用藥,成分以含有DEET(diethyltoluamide)者的防蚊效果最佳。須注意使用防蚊液後,建議將雙手洗乾淨,以減少藥物殘留。

3. 勤換衣物:蚊子偏好叮咬體溫高、二氧化碳濃度高、有體味的人,因此,建議夏天流汗過後可沖沖澡,或勤換衣物,也有助減少蚊蟲叮咬。

※內容節錄自健談網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酒精無法殺死腸病毒!預防感染的洗手絕招這樣做

隨著氣溫升高,腸病毒也進入流行期,日前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公布,台東地區已經進入腸病毒流行期,全台的疫情也逐漸升溫。由於病毒感染並沒有特效藥,主要的治療方式為補充病人的體力,讓人體有能力對抗病毒。因此,除了生病時的營養補充之外,平時補充均衡的營養素提高免疫力,以及勤洗手減少病毒接觸,都是最好的預防方法! 

洗手的時機 

-準備食物前中後 
-吃東西前 
-照顧病人前後 
-碰觸傷口前後 
-如廁後 
-幫幼兒換尿布或清理浴廁後 
-打噴嚏、咳嗽和擤鼻涕後 
-觸碰動物、飼料或排泄物後 
-接觸垃圾後 

正確洗手絕招 

1 以乾淨、流動的水沖濕雙手 

若以水盆裝水洗手,可能會因多人重複使用而造成二度汙染。另外,水溫並不影響手上微生物的移除率,太燙的水反而可能造成手部不適,也浪費資源。 

2 用肥皂泡沫搓洗雙手,特別注意手背、手指間和指甲縫隙 

起泡和搓揉雙手時產生的摩擦,能夠移除手上的污垢、油脂或微生物。肥皂的介面活性劑能夠去除手上的髒污和微生物,且研究顯示人們使用肥皂洗手時會清潔得更徹底。另外,目前的研究顯示,額外添加抗菌物質的肥皂和一般肥皂的健康功效相差不多,因此一般人無需特別使用抗菌肥皂洗手。 

3 刷洗雙手至少20秒,唱兩次生日快樂歌的時間差不多 

最佳的洗手時間因人而異,例如外科醫生由於大量接觸病患,容易沾染或傳播病菌,因此需要比一般人更長的洗手時間。一般建議的洗手時間約15~30秒。由於微生物佈滿雙手,應特別注意指甲縫、手指間和手背的清潔。另外,台大醫院也以 「內外夾弓大立腕」的口訣,教大家正確洗手的步驟: 

內:手心搓20下 
外:手背搓20下 
夾:手心向內,手指交錯夾著搓20下 
弓:手指弓起來,用手心搓指背20下。 
大:大拇指與虎口搓20下。 
立:手指立起,指尖在手心上搓20下。 
腕:手腕搓20下 

4 用清水沖洗雙手 

用流動的清水徹底沖洗雙手,除了沖掉汙垢和病菌之外,也要將肥皂泡沫沖乾淨,避免殘留的肥皂造成皮膚不適。雖然有些建議指出應用乾淨的紙巾關閉水龍頭,但並沒有研究顯示這樣對健康比較好,反而會造成水和紙的浪費,因此使用清水沖洗水龍頭即可。 

5 用乾淨的毛巾或風乾機擦乾雙手 

潮濕的雙手更容易有細菌繁殖,也更容易造成病菌傳播。研究建議使用乾淨的毛巾或風乾機弄乾雙手。 

※門把、電梯按鈕、電腦鍵盤等都是病菌容易殘留的地方,接觸過記得洗手也要定期清潔消毒。 

其他生活習慣 

咳嗽、打噴嚏時不要用手掌遮住,改用手肘。 
飲食避免糖分:糖分會使白血球對抗外來異物的力量下降,且影響長達數小時。 
吃大量蔬果:攝取豐富的抗氧化物、維生素和礦物質,能增進人體免疫力。 
多喝水:打噴嚏、咳嗽或呼吸急促都會導致身體水分流失,因此要定時補充水分,避免身體脫水,也能增進身體對抗病菌的能力。 
睡眠充足:睡眠不足也會使得白血球的效能下降。 
保持樂觀:壓力會使免疫系統無法正常運作,更容易被感染或產生症狀。 

消毒方式 

雖然許多人平時慣用酒精消毒,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酒精無法殺死腸病毒!根據「腸病毒防治工作指引」,醛類、鹵素類消毒劑(如市售含氯漂白水)可以讓腸病毒失去活性,一般環境消毒使用500ppm濃度的漂白水即可。 

另外,腸病毒在超過一定的溫度時就會失去活性,在低溫環境反而存活更久,因此食物應經過加熱處理,衣物用具也可以定期用熱水清洗,並放到陽光下晾曬,藉由紫外線進一步殺菌。

※內容節錄自早安健康網

2016年5月5日 星期四

如何預防腸病毒

疾管局日前提出警訊,預估今年腸病毒恐出現大流行,家長宜留意居家環境衛生與個人衛生。禾欣診所吳書毅醫師提醒,嬰幼兒可多餵食母乳,增加孩子的抵抗力,若出現腸病毒徵兆,首週應主動請假在家做好居家隔離,避免疫情擴大。

腸病毒,71型重症,腸病毒大流行,預防腸病毒,健康漫畫,健康圖文,漫漫健康,Enterovirus,EV,EV71,Prevention of Enterovirus,健談,健談網,havemary

預防腸病毒的方法:

1. 避免與疑似感染者接觸:腸病毒流行期間應減少出入人潮擁擠或空氣不流通之處,減少病毒感染的機會;若出現疑似腸病毒症狀,應主動自主居家隔離,以免疫情擴大。

2. 勤洗手:酒精或乾洗手都無法殺死腸病毒,但經常用肥皂洗手可減少雙手帶菌的機會。

3. 戴口罩配戴口罩應留意罩住口鼻,並每日更換。

4. 留意居家環境清潔與通風:腸病毒流行期間,可定期以稀釋含氯消毒水擦拭居家懷境、消毒孩童玩具與絨毛娃娃,或以陽光曝曬,有助殺死腸病毒。

5. 新生兒及嬰幼兒可多餵食母乳母乳中富含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等能增加嬰兒抵抗力,研究發現,有助降低腸病毒71型的感染機率。

6. 提升個人抵抗力:充足睡眠、均衡飲食、適度運動,都有助提升個人抵抗力。

7. 家長個人衛生:家長、幼兒照顧者等也需注意個人衛生,尤其由外返家後應先洗手、更衣(若能先洗澡更好),再接觸家中孩童,都能減少幼兒病毒感染的機會。 

腸病毒相關問題,建議諮詢「小兒科、家醫科」。
※內容節錄自健談網

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

腸病毒的預防與徵兆

腸病毒不斷傳出案例,讓媽媽們都很緊張,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預防腸病毒呢?




腸病毒的重症徵兆有:
1. 嗜睡、活動力降低、意識不清
2. 持續發燒、嘔吐
3. 肌躍型抽搐,全身肌肉突然無故收縮
4. 肢體麻痺、頸部僵硬、昏迷

若家中小朋友感染腸病毒且出現以上症狀,請盡速就醫。







※內容節錄自健談網
參考資料:國民健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