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福

珍惜每一位與我們有緣的顧客

未來之寶

孩子是我們最珍貴的未來之寶

專業

在專業上我們持續不斷的精進

和樂

努力照顧讓大家享有和樂的生活

照護

為您與家人的健康我們全力以赴

2016年7月27日 星期三

頭、背、肩頸痛!2分鐘一次解決




頭、背、肩頸痛!2分鐘一次解決
每天上班前傾盯著電腦,坐車時低頭滑手機回訊息,回到家又坐在電腦前追劇放鬆,現代人的生活總是侷限在小小的框框之中,不自覺地縮著身子做事,造成身體的肌肉緊繃僵硬,血液循環變糟,長久下來甚至會導致慢性背痛、頭痛與肩頸痛等問題,影響到日常生活。透過簡單的伸展操活動肩胛骨,隨時隨地都可做,輕鬆舒展背後肌肉僵硬! 

背部肌肉僵硬疲勞 導致慢性疼痛、頭痛以及肩頸痛 

背部囤積的疲勞會造成集中力不足,影響到工作與日常生活的作息,日本運動指導員町田雄太表示,雖然到整骨院、芳香SPA按摩能暫時消除背後的僵硬,不過如果自己就懂得伸展法,就能輕鬆放鬆緊繃肌肉,改善慢性背痛。 

從背中央到肩膀周圍總是感到緊繃的人,可試試看肩胛骨伸展,可活動到大片平常不容易使用到的緊繃肌肉,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嚴重緊繃而造成的頭痛、肩頸痛與背痛等問題,肩胛骨附近還有大片的褐色脂肪細胞,可幫助提升代謝,促進燃脂。 

《肩胛骨伸展這樣做》 

肩胛骨伸展 
STEP1.背部挺直坐在椅子上,注意雙膝要成90度直角彎曲。 

肩胛骨伸展 
STEP2.抱起單腳膝蓋,背部微微拱起呈圓形,將腳抬離到離開地面的高度。身體不要用力,相反地,盡可能保持全身放鬆,維持姿勢20秒鐘。放下膝蓋後,抱起另一隻腳重複動作。兩腳各一次為一回,進行三回。 

※內容節錄自早安健康網

    預防勝於治療!黃斑部病變檢測一次報你知

    預防勝於治療!黃斑部病變檢測一次報你知

    作者:陳瑩山(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


    眼睛是靈魂之窗,但現代人3C產品整天盯著看,連帶產生很多後遺症。根據統計,黃斑部病變年齡在逐年下降中,症狀包括視力下降、視物變形、顏色變淡或暗影等,這些老化的症狀,若沒有即時診治,將嚴重影響中心視力。

    到底為什麼保護黃斑部如此重要呢?黃斑部由於位置相對於瞳孔,是眼底視網膜最中心的組織,功能上主司我們的中心視力,如果我們直視前方,視角20°內都是由黃斑部負責在看,一旦黃斑部發生病變,那麼可想而知,便是想看什麼就看不到什麼,也因此早期預防與檢測相當重要。

    黃斑部病變自我檢測,目前有阿姆斯勒方格表檢測或是注意前方牆壁或掛圖的直線條,有無扭曲變形,每週做一次。檢查時,交互遮蓋眼睛,單獨以一眼直視線條,比較兩眼的視力有無不同。如果你看見任何直線呈波浪列或扭曲,或者直線斷裂不連續,甚至某個區域的線條模糊不清、或者直線不見了,這些都是黃斑部病變的警訊,就應該盡快找醫師做進一步檢查。

    臨床上有四種常用儀器協助檢測早期黃斑部病變,評估視覺功能、睫狀肌、葉黃素密度等等,及早發現,及早預防。

    1.早期黃斑部視覺功能評估(MAIA)
    這是作為提供早期黃斑部功能的評估方式,與一般傳統視野計不同,可量測黃斑部的每一點對光的敏感度外,也同步進行取得即時視網膜影像,提供更精確視網膜功能與視網膜結構的關係。

    由於黃斑部功能整體評估,對偵測黃斑部病變的發生及黃斑部功能的影響非常重要,而一般門診有黃斑部病變者,事實上視力並無法真實量化視覺功能,而視覺功能才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也是病人對視覺品質最關心的認知。

    2.早期黃斑部病變檢測儀(PHP)
    這是利用一種超視力的概念,其方式和阿姆斯勒方格的檢查法完全不同,其原理是基於我們大腦能判斷兩線段是否能完全對齊的視標,這種判斷力是超過視網膜解剖學上的極限,一般通稱眼力極限(Hyperacuity)。它提供了極佳的病變辨識度,能準確察覺新生血管病變及其演變過程,也能作為療效之評量。

    3.睫狀體調節微動分析儀
    主要用於檢測眼睛在注視不同距離時,眼調節之能力和品質狀況,藉以判斷因調節緊張、痙攣、失控或過度使用造成之眼睛疲勞或其他痠痛,客觀的分析資料了解患者用眼狀況給予適當治療。這項檢查能提醒大量使用近距離工作者其眼睛疲勞的狀況,提醒患者保護眼睛健康的重要。另外再配合眼科已有的設備能夠提供病患較佳的眼部照顧。

    4. 黃斑部色素密度檢測儀(MPOD)
    可檢測出黃斑部葉黃素的密度,由於黃斑部葉黃素的密度與形成黃斑部病變息息相關,這項檢查可讓病患暸解自身黃斑部色素是否足夠,其造成病變的風險性如何,也可以評估食物或營養品攝取是否能有效增強黃斑部的功能。

    除了居家自我檢測,建議民眾每半年至一年應至眼科診所或醫院,以高科技儀器進行詳細篩檢,如視力、眼壓、色覺、調節力、淚液的測量,透過各式精密儀器的檢測與專業醫師的診斷,可針對眼睛的病症或不適進行最有效率的治療和舒緩,及早發現、才能儘早使眼部疾病獲得控制。
    ※內容節錄自康健網


    不想成為糖尿病候選人,就要好好睡覺

     睡太多、睡太少都不好!最新研究指出,這會增加糖尿病風險,尤其是在男性身上。


    天氣悶熱,晚上常睡不好;也有人平常睡得少,週末狂補眠。其實,這樣的睡眠習慣並不健康。最新研究甚至提出,睡眠時間還與糖尿病風險有關,特別是男性要注意!

    發表在《臨床內分泌與代謝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中的研究觀察到,受試者的平均睡眠為7.3小時,當睡眠時間大於或小於平均值時,胰島素敏感性就下降,進而增加糖尿病風險;這個關聯在男性身上特別明顯。

    該研究從14個歐洲國家招募788名35~55歲的健康受試者,用電子儀器偵測他們的睡眠時間長度,並利用生物記號觀察他們的胰臟細胞對葡萄糖的耐受性,以及對胰島素的敏感度。結果發現,當男性受試者的睡眠時間大於或小於7.3小時,葡萄糖耐受度及胰島素敏感度就逐漸下滑;偏離平均值越多,表現就越差。女性受試者則不然;女性睡得多或少,胰島素敏感性較佳、葡萄糖代謝功能反而較好,甚至好的膽固醇濃度也較高。

    睡眠過程中的「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具有很重要的修復作用,一旦被剝奪,就很可能造成胰島素阻抗,或葡萄糖耐受度下降。魯特斯觀察到,女性的整段睡眠中,慢波睡眠佔比較男性高,因而受影響較少;而且男性較容易因為睡眠呼吸中止症影響睡眠質量。這或許可以稍稍解釋為何睡眠時間縮減對男性的傷害較女性大。

    另一個可能性是因為,我們的生理時鐘能調整睡眠周期,同時也與代謝節律有關,包括葡萄糖的代謝。當生理時鐘亂掉,葡萄糖代謝就會出問題。女性荷爾蒙會讓睡眠相位往前移,生理時鐘較不易受影響,因而對代謝功能的傷害也較男性小。

    不過不管如何,睡好覺是很重要的。試試這9個訣竅,打造好睡體質! 

    1.關掉3C,不收LINE和email 

    螢幕發出的光源會讓人難以放鬆,且傷眼睛。如果無法關機,就轉靜音。 

    2.務必關燈,連夜燈也不留 

    光線會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妨礙睡眠品質,睡覺時務必關燈,讓褪黑激素分泌,幫助大腦進入深沉睡眠。 

    3.將牆壁漆成藍色調 

    人處於冷靜色調的環境下,睡眠時間比在其他色調環境下的人長。 

    4.使用白噪音助眠 

    播放白噪音(固定頻率或音調的背景音,如雨聲、海浪聲),減少戶外噪音或時鐘滴答聲的干擾,但定時30分鐘即可,以免影響睡眠品質。 

    5.時常清洗被單 

    多數人認為,床單洗淨後的清新味道也能助眠。 

    6.床鋪整齊 

    相較於凌亂的床鋪,床鋪整齊的人向來睡得比較好。 

    7.調整臥室溫度 

    天熱時,將室溫調降至25度左右才容易入睡。睡眠時,核心體溫會降低,若室溫太高會干擾睡眠周期。 

    8.睡前泡個澡 

    新的研究指出,睡前泡澡有助促進睡眠品質。研究人員提到,睡前泡澡會讓體溫短暫升高之後再下降,這個過程有助加速入睡時間。 

    9.拉上窗簾但留一點點縫 

    隔日一早需要陽光喚醒大腦,拉窗簾時預留一點縫,為美好的清晨做準備。

    ※內容節錄自康健網

    2016年7月23日 星期六

    炎炎夏日 養生三要點 


    防中暑要喝溫開水才行,冰水會讓暑氣排不出
    人是恆溫動物,體溫一般維持在36.5~36.8度之間,不過夏天天氣熱,溫度攀升時,體溫也會跟著周遭環境微微上升,此時人體會透過「排汗」這個散熱機制,讓身體維持在穩定的體溫,因此水分會不斷流失,為了維持正常的身體機能,適時補充水分就顯得相當重要,但若因為汗如雨下就喝冰水消暑,會造成血管瞬間收縮,讓熱氣積在體內,不利於身體散熱,更容易中暑,所以最好還是喝與人體溫度較接近的溫開水。
    潮濕又悶熱的海島氣候,小心食物容易變質
    夏天除了要多喝水防中暑,另一項需要注意的就是食物變質的問題,因為台灣隸屬海島型氣候,既潮濕又悶熱,為細菌孳生提供相當良好的生長環境,為了避免細菌孳生,得善用冰箱之外,把食物製作成罐裝常備菜,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但罐裝食品最擔心造成腐壞的雜菌和黴菌,特別是像夏天這種溼度高的季節,雜菌容易繁殖,必須更加小心,有3種處理方法,別分別是:酒精消毒、煮沸消毒和瓶罐的脫氧,提供給大家參考!
    5個必洗手時機,杜絕細菌孳生
    既然夏天容易孳生細菌,那麼下一步當然就是想辦法要避開它們!大部分的情況,我們都是透過雙手去接觸物品。因此,清潔雙手就是最實在抗菌方法,可以有效預防流感、腸病毒、腹瀉、寄生蟲等來找麻煩。世界衛生組織(WHO)多年前就提出:「拯救生命,從洗手開始」(Save Lives:Clean Your Hands)的口號,而且WHO還提出5個必洗手時機:吃東西前、照顧小孩前、上廁所後、擤鼻涕後、看病前後,所以要切記這5時機,若不嫌麻煩,平時也可以隨身攜帶一包濕紙巾或是酒精性乾洗手放在包包,維持雙手衛生清潔,不過疾病管制署也宣導,針對某些特殊病毒如諾羅病毒,還是要用肥皂勤洗手才有用喔!

    ※內容節錄自華人健康網


    熱中暑、熱衰竭、熱痙攣,你搞得清楚嗎?

    日頭赤焰焰,醫院急診室的嚴重熱傷害病患人數,有明顯增多現象。不過,醫師表示,「真正熱中暑的人很少」,大部分屬於因高溫環境造成大量流汗的熱衰竭類型,只要盡快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死亡風險很低。
    熱傷害就醫!醫:真正熱中暑的人不多
    童綜合醫院急診室主任吳肇鑫表示,熱傷害可以大致分成:熱中暑、熱衰竭、熱痙攣。絕大多數患者都是因高溫環境造成流失太多水分和鹽份的熱衰竭症狀,少部分會合併熱痙攣。臨床真正符合「熱中暑」定義的病人很少,但其因併發症多而產生高死亡率,延遲治療的死亡率可高達80%。
    熱中暑容易引發的併發症包括:神經功能異常(腦水腫、癲癇、昏迷)、心臟功能異常(心律不整、充血性心衰竭、低血壓)、肺功能異常(肺水腫、呼吸窘迫症候群)、肝功能受損、腎功能受損、凝血功能(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是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橫紋肌溶解症和乳酸中毒。
    熱傷害可以大致分成熱中暑、熱衰竭、熱痙攣,症狀表現和死亡風險都不完全相同。
    熱傷害可以大致分成熱中暑、熱衰竭、熱痙攣,症狀表現和死亡風險都不完全相同。
    熱中暑V.S熱衰竭V.S熱痙攣
    究竟,熱中暑、熱衰竭和熱痙攣,在臨床診斷上有何不同?吳肇鑫醫師說明如下:
    一、「熱中暑」:在高溫環境暴露造成體溫超過41.1°C以上,同時有神經功能異常(如昏迷、抽慉),即是熱中暑。常是因為體溫調節能力失常所致,造成排汗功能異常、散熱功能變差,老人、小孩、慢性疾病與酗酒者均是高危險群。輕微中暑的症狀為臉色發紅、口渴、頭暈、噁心、心悸和四肢無力,症狀惡化時加上胸悶、血壓下降。嚴重時即突然昏迷,體溫如果超過42°C,死亡率會高達80%以上。
    多補充水分可以減輕熱傷害,但切忌喝冰水或全身浸泡冰水降溫,以免導致血管收縮、急救時無法電擊。
    多補充水分可以減輕熱傷害,但切忌喝冰水或全身浸泡冰水降溫,以免導致血管收縮、急救時無法電擊。
    二、「熱衰竭」:是高溫環境造成排汗過多,同時流失大量水分和鹽分等電解流失,體溫大多是正常或者是稍微上升。病人有頭痛、虛弱、無力、噁心、嘔吐、蒼白,嚴重時會躁動、休克,甚至昏迷。由於患者中心體溫不會超過40°C,只要盡快輸液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死亡的危險很低。
    三、「熱痙攣」:是指在高溫環境大量流汗時,因為鹽分流失造成四肢出現肌肉痙攣的現象。如果情況嚴重卻沒有即時處理,會引起呼吸肌肉的抽筋,導致呼吸困難,少數案例甚至有死亡的風險。
    舒緩熱傷害挑對水!冰水絕對NG
    無論是哪一種熱傷害,吳肇鑫醫師提醒,都須先將病人移至陰涼通風處,墊高頭部。意識清醒者,多補充水分和鹽水;若病人失去知覺,出現噁心、嘔吐症狀,就不可以再口服補充水分。接著幫助病人坐起或側臥,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以防止嗆到。
    但是不可以讓病人喝冰水,或全身浸泡冰水降溫,會導致血管收縮、急救時無法電擊的困難。
    ※內容節錄自華人健康網

    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

    我不要失眠!我要睡好覺!!!


    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翻來覆去,不管怎樣滾動就是睡不著覺。明天開會要用的資料、後天要繳的房租錢、主管要求我這個月要達到的業績……,各式各樣的問題不停在腦子裡打轉,導致許多工作人每天被這些問題壓得喘不過氣來,失眠問題就這樣產生。
    到底台灣成人的失眠問題有多嚴重呢?根據成大醫院家庭醫學科做過的調查研究指出,台灣地區15歲以上的民眾,有高達28%的人,曾經飽受失眠之苦。
    而且如果依年齡層來分析,15歲到19歲的青少年,大約四分之一的人曾經有失眠問題。另外,更嚴重的部份是20歲到29歲的上班族,幾乎每3人就有1人曾經失眠。
    比起已開發國家,台灣失眠人口比例數據雖然略低於美國的32%,但是卻高於同為亞洲國家的日本、韓國與新加坡,現在各大醫院也幾乎都特別為了「睡眠」問題,成立特別門診與治療中心。

    失眠的定義與造成原因
    根據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暨睡眠醫學小組召集人許世杰表示,符合醫學診斷上的慢性失眠症,是指1個人持續1個月以上,1個星期有大於或等於3天以上睡不好。
    而睡不好的定義,則是指有入睡困難、雖以維持睡眠、半夜醒了不能睡、早起了不能睡,或睡醒了沒有飽足感等問題。
    一般來講,造成失眠的3個主要原因如下:
    1. 情緒問題:45%的上班族失眠困擾來自於情緒,其中以憂慮與焦慮最常見。
    2. 環境改變:有些工作者會因為經歷環境變化,例如轉換工作、結婚、生子…等,進而產生壓力,造成失眠。
    雖然後來壓力來源的問題已經解決了,但因為他的睡眠環境已經跟驚覺、不放鬆等感覺合在一起,所以失眠問題持續存在。還有人可能會因此對睡眠產生焦慮,睡覺竟變成他唯一的壓力來源。
    3. 原發性失眠:25%的人失眠問題是屬於原發性,就是沒有任何特殊外在原因也會失眠。
    這有可能是體質關係,也許是失眠者的自律神經亢進,所以他經常會過度驚覺,如果一旦失眠後,就變成白天不能睡,晚上也不能睡。
    明明沒有睡意,卻因為擔心明天工作會沒精神,只好強迫自己去床上躺著,想想總會睡著吧!
    結果黑夜到白晝,閉眼數著成千上萬隻小綿羊卻都沒有睡著,不禁大喊:「快天亮了,怎麼辦?」,也許這時候有人會心想:「吞顆安眠藥最方便吧。」
    吞顆安眠藥的確很方便,但如果太過依賴藥物,失眠問題根本無法徹底解決。
    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許世杰建議,失眠者可以在家做3項行為治療與2項身體放鬆法,幫助自己徹底解決失眠困擾。
    3項行為治療法
    以下3項行為治療法,失眠者可以在家自行操作,但要記住一項睡眠衛生原則:千萬不可賴床。也就是不管你使用哪一個行為治療法,都要有固定的起床時間。
    1. 刺激控制法:睡不著時,不要硬逼自己躺在床上,等有睡意時,再躺到床上。
    如果躺在床上10~20分鐘,還是睡不著,應該要離開床舖,或離開房間,去做一些靜態活動,設法轉移你對睡眠的焦慮。建議可以做看書、散步、聽音樂等事情,只是不要做一些讓人越來越有精神或越來越煩燥的動作。
    等到有睡意時,再躺回床上,還是睡不著就再起床,在這樣的反覆動作後,能夠讓睡眠環境跟放鬆、想睡覺結合在一起,久而久之,失眠問題會改善。
    2. 睡眠限制法:簡單來講,就是增強睡眠效率。
    所謂睡眠效率是指真正睡著時間除以總躺床時間,得到的百分比。睡眠效率越高,失眠問題越容易解決。
    睡眠限制法的作法是失眠者要先做7天的睡眠日記,記綠7天裡自己的總躺床時間與真正睡著時間,然後計算睡眠效率。
    假設躺床時間10小時,卻真正只睡了6小時,睡眠效率是60%。這時候要縮短自己的躺床時間到6小時,也就是由固定的起床時間往前推算6小時,然後按照計算時間去躺床,再做7天的睡眠日記,檢驗自己的睡眠效率是否增加。
    如果睡眠效率提高到80%以上,可以將躺床時間由原本計算的時間再往前挪15~30分鐘,然後再做7天的睡眠日記,反覆動作後,8成的失眠者可以解決失眠困擾。
    3. 逆向操作法:顧名思義,既然你對睡眠已經有明顯焦慮,乾脆刻意讓自己保持清醒。
    也就是失眠者躺在床上時,不要想馬上睡著,反而一直去想其它快樂的事,有人卻反而消除對睡眠的恐懼,解決失眠困擾。
    2項身體放鬆法
    根據臨床經驗,很多上班族是因為壓力問題造成身體緊繃,而入睡困難,所以學會讓身體放鬆也是幫助入眠的好辦法。
    1. 間歇性肌肉放鬆法:先將雙手握緊拳頭往前伸,然後慢慢施壓力往前推,再慢慢放鬆,再加緊,再放鬆,…,重覆動作。
    2. 腹式呼吸法:有點像冥想,就是將全部的意念放在肚子上,然後自然不出力地用肚子呼吸,不用胸腔呼吸。
    總之,「放輕鬆」是幫助入眠的最好辦法。
    ※內容節錄自快樂工作人雜誌

    防蚊大作戰

    夏天好容易被蚊子叮,尤其是幼童稚嫩的皮膚,更容易成為蚊子的首要目標!新光醫院家醫科胡念之醫師提醒,蚊子喜歡陰暗處,因此防蚊建議可穿淺色衣物,並搭配使用衛署核可、含DEET的防蚊指示用藥;此外,若大量流汗之後最好勤換衣物,都可以減少蚊子叮咬唷。




    預防蚊蟲叮咬,有哪些應該要注意的地方呢?

    1. 淺色衣物:穿著淺色衣物較能減少蚊蟲叮咬。

    2. 防蚊用藥:防蚊液則建議選擇「衛部(署)藥製」或「內衛成製」標示的指示用藥,成分以含有DEET(diethyltoluamide)者的防蚊效果最佳。須注意使用防蚊液後,建議將雙手洗乾淨,以減少藥物殘留。

    3. 勤換衣物:蚊子偏好叮咬體溫高、二氧化碳濃度高、有體味的人,因此,建議夏天流汗過後可沖沖澡,或勤換衣物,也有助減少蚊蟲叮咬。

    ※內容節錄自健談網

    2016年7月15日 星期五

    嘴破、胃痛又水腫...6大不適徵兆,當心是缺_警訊


    嘴破、胃痛又水腫...6大不適徵兆,當心是缺_警訊
    身體缺乏某種必須維生素時,就可能明顯反映在生活的行為上,例如當 嘴破、 發炎時,就是因為 身體攝取不足維生素B2;如果是常易 發脾氣、 個性變易怒,就有可能是 缺乏鋅元素。瞭解清楚身體的症狀與維生素之間的關係,就能預防身體許多不適症狀的產生。 

    英國《每日郵報》分析了6大身體常見的小症狀,事實上都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並提出每天男女性的建議攝取量,補充足夠的維生素才能預防許多相關疾病的發生。 

    1.嘴破、口角炎:缺乏維生素B2 
    維生素B2每日建議攝取量男性約1.3毫克、女性約1.1毫克。嘴部周圍有裂縫、或發炎破洞情形時,是由於體內缺乏能幫助修復組織傷口的維生素B2,此外對皮膚和頭髮生成、健康也扮演重要角色,它無法在體內自行儲存,因此需從食物或營養補充品來補充。 

    來源:每天喝250毫升牛奶就能幫助補充,植物性食物如有香菇、木耳、花生、芝麻、杏仁等也有豐富維生素B2。 

    2.食之無味、味覺減弱:缺乏鋅元素 
    每日建議攝取量 男性約5.5~9.5毫克、女性約4~7毫克,人體缺乏鋅元素免疫力會降低、食慾不振、生長減緩、掉髮、味覺功能退化等,因此如果發現常常吃東西覺得沒味道,又有傷口好得慢等症狀時,就要小心可能是體內缺乏鋅的徵兆。 

    來源:牛肉、羊肉等紅肉中有豐富的鋅,例如每周吃一次8盎司的牛排,就能攝取足夠的鋅。

    3.胃部不適:缺乏維生素A
    每日建議攝取維生素A 男性0.7毫克、女性0.6毫克,維生素A不但是保護靈魂之窗的重要元素,也能幫助在呼吸道和腸胃自然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細菌或有害物質直接侵害身體。因此維生素A不足,除了對眼睛不好,也會侵害呼吸道與胃腸。 

    來源:每天吃點紅蘿蔔、或是每周吃1~2次動物肝臟也是補充維生素A的方法。 

    4.易怒、暴躁:缺乏鐵質 
    缺鐵不但會 貧血,還有可能讓你變情緒化、容易發脾氣,每日男性須攝取8.7毫克、女性14.8毫克的鐵才足夠。鐵是幫助體內製造紅血球細胞的重要元素,對於每月要經歷失血的女性來說,鐵質更為重要,否則容易有精神不佳、心情易低落沮喪等症狀。 

    來源:紅肉、雞蛋、堅果、深綠色蔬菜都是富含鐵質的食物,並記得多補充維生素C以促進鐵的吸收利用。 

    5.腳踝浮腫:缺乏鉀 
    鉀是調節體內血液和體液的酸鹼平衡、維持體內水分平衡與滲透壓穩定的重要元素,長期缺鉀會導致心律不整、神經傳導不正常的症狀,像大量運動後由於水分流失過多,鉀離子流失就容易抽筋,長時間則會發現身體變得浮腫,特別在腳踝處較明顯。 

    來源:運動完吃香蕉補充高量鉀,可防止抽筋,每天吃定量的蔬菜水果也能補充足夠的鉀。 

    6.全身疼痛:缺乏維生素D 
    曬太陽不足、或維生素D缺乏的人,就容易引起 慢性疼痛,加上維生素D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營養素,補充更為重要。維生素D也是促進骨骼生長、牙齒健全的重要物質。 

    來源:每周吃2份油性魚類如鮭魚、沙丁魚等,再加上適時曬點日光才能保證體內有充足維生素D。

    ※內容節錄自早安健康網

    這個意想不到的原因,讓你運動效果差

    偷懶、運動前後沒吃對......,種種原因讓你運動效果不好。但成績無法突破,可能還有這個原因!
    游泳、騎車、馬拉松被稱為鐵人三項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從事這些較需要耐力的運動時,如果體內的【鐵濃度】不夠,即使還未到貧血階段,仍會影響肌耐力與能量表現。 



    康威爾大學的研究發現,讓女性大學運動選手補充適量的鐵,六周之後,肌肉的血乳酸值比沒有補充的選手低了10%;血乳酸值是肌肉疲勞的一項重要指標。也就是說,補充鐵的選手肌肉較不易感到疲累。同時,他們也觀察到,有補充鐵的女性選手在賽後恢復速度也較快。而且,實驗之前,鐵濃度測量最低的選手,在補充鐵劑後,原本能量消耗速度較快的情況就大幅改善。

    人體新陳代謝裡的每個環節幾乎都需要鐵。 鐵從肺部攜帶氧氣,通過血液,釋放氧氣到需要的部位;我們體內的酵素也含有鐵,它能幫助身體解毒,並將醣類轉化成能量。如果沒有足夠的鐵,血紅素合成不足,就會造成組織和器官缺氧;具有營養學背景的研究主持者戴拉維爾(Diane DellaValle)博士說明,這時因為缺氧,乳酸不易代謝,就易造成肌肉疲勞,而使運動表現大打折扣。

    根據台灣2008年營養調查資料顯示,成年女性缺鐵率是16.9%,幾乎每6個女生就有1人缺鐵,高出男性達8倍之多;其中尤以13~50歲的育齡婦女最容易缺鐵。戴拉維爾博士甚至指出,平時有在運動的女性,缺鐵率更高達30%。

    運動營養師楊承樺補充說明,在長時間耐力運動的衝擊下,紅血球就像走在顛簸路段(血流)的車子,一些體質較弱或老廢的紅血球易在過程中遭受擠壓而破裂,攜帶著鐵的血紅素也因此釋放到血流中。如果來不及回收這些血紅素,那部分鐵就會流失而無法被利用。

    戴拉維爾博士建議,應定期抽血檢查鐵營養狀況,並依醫生指示補充鐵劑。也可透過飲食攝取,像是紅肉、深綠色蔬菜、動物內臟如豬肝等,都是很好的補鐵食物。

    10個缺鐵症狀需注意 

    1.容易感到疲倦 
    如果疲倦伴隨著虛弱、暴躁易怒、無法專注,那就很可能是缺鐵造成的。 

    2.經血量大 
    生理期是女性最容易流失鐵質的時候,如果經血量大,更容易缺鐵。 

    3.臉色蒼白 
    血紅素讓我們的血色、臉色看起來紅潤,如果缺鐵就會使臉色看起來蒼白。最好觀察的部位是你的嘴唇、牙齦及眼瞼內。 

    4.走路容易喘 
    當你的氧氣不夠,你容易感到吸不夠氣,甚至會喘。 

    5.心悸 
    因為血中氧氣不夠,心臟就得做更多工來達到目標,導致心跳加快。 

    6.不寧腿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研究指出,約15%擁有不寧腿症狀的人會缺鐵。鐵濃度越低,症狀越嚴重。 

    7.頭痛 
    美國頭痛基金會(National Headache Foundation)指出,鐵濃度不足,最先會影響腦部的供氧不足,這時腦部血管會擴張,引發頭痛。 

    8.不明原因焦躁 
    缺鐵引發缺氧,進而影響自律神經系統,處於戰與逃模式,更易煩躁、易怒,心情不容易平靜下來。 

    9.掉髮 
    缺鐵,尤其是已進展到缺鐵性貧血的階段,身體會啟動生存機制,將氧氣留給最重要的器官使用;像頭髮這種枝微末節就容易被犧牲。 

    10.舌頭平滑易痛 
    缺鐵除了讓舌頭較無血色外,也會減少紅血球中的肌紅蛋白,這是維持肌肉健康的重要蛋白質。少了肌紅蛋白,你的舌頭會看起來異常平滑,而且因腫脹發炎而疼痛。 

    ※內容節錄自康健網

    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

    認識緊縮型頭痛

    緊張、疲勞竟是頭痛的主因?中西醫師陳至奐醫師表示,現代人工時長、壓力大,容易因身心過勞而產生緊縮型頭痛問題!除了服用止痛藥外,建議可嘗試以熱敷、伸展方式放鬆肩頸肌肉,或是自行按壓頭肩頸,都有助改善不適症狀。



    緊縮型頭痛是成人最常見的頭痛原因,症狀包括感覺頭部兩側、頭頂、後腦處出現緊繃、壓迫的感覺,尤其當疲勞過後、情緒緊繃、心情煩悶時更容易感到頭痛不適。

    緊縮型頭痛屬於原發性頭痛的種類之一,亦即非因病而出現的頭痛問題,發生的原因可能與肩頸肌肉僵硬有關,因肩頸肌肉持續收縮、無法放鬆而造成頭痛的感覺。因此,工作繁忙、壓力大、經常久坐及維持相同姿勢者都容易出現此類的頭痛問題。

    想要舒緩這類的頭痛問題,除了服用止痛藥外,也可嘗試以熱敷、按摩、伸展的方式幫助肩頸肌肉放鬆,以緩解頭痛症狀。然而,最好還是從調整日常坐姿與生活作息做起,減少熬夜、搭配規律運動的習慣,讓肌肉保有伸縮的彈性,就能減少頭痛的機率。此外,陳至奐醫師也提醒,若頭痛次數非常頻繁、嚴重者,建議還是要諮詢醫師的診斷,切勿過分倚賴止痛藥,以免延誤診治或導致藥物成癮的問題。

    ※內容節錄自健談網


    2016年7月9日 星期六

    夏日狂灌飲料,當心蛀牙酸蝕。飲品對口腔健康的影響

    炎炎夏季氣溫不斷攀升,坊間飲料店生意大好,卻也因此造成了牙科門診的忙碌期!柏登牙醫黃斌洋院長說明,夏日飲料喝得多,酸性及高糖飲料易導致牙齒蛀牙與酸蝕問題,也使得夏日看診民眾大增!若想兼具飲料的消暑快感,但又不想影響牙齒健康,可試試黃醫師的5點小叮嚀唷!



    最近氣溫飆高,來杯冰涼的冷飲讓人暑氣全消,尤其標榜含有新鮮現打果汁的飲品,如檸檬汁 、 葡萄柚汁等,看起來既健康又養生,但有時喝完酸性飲料後,總覺得牙齒酸軟,感覺不太對勁,到底是怎麼了呢?

    黃斌洋醫師表示,喝完酸性飲品後容易感到牙齒痠軟無力,其實是因為pH值低於5.5的酸性飲品會使牙齒的鈣質流失所致。若以添加糖分來中和酸味也是於事無補,因為糖分僅能改變口味,卻無法提高飲料的酸鹼值,反而使飲料變成既酸(低pH值)又甜(高糖分),讓原本牙齒脫鈣酸蝕的問題,外加高糖份逐漸分解造成蛀牙細菌孳生的雙重打擊!

    有些人可能會想到「那我喝完飲料就立刻刷牙,就能減少酸蝕問題了」?黃醫師提醒,若是一喝完酸性高糖份飲料就立刻刷牙,會在牙齒結構最軟弱時增加齒面的摩擦,反而會加重牙齒表面的刮痕與傷害,讓牙齒健康雪上加霜。

    到底該如何才能享受飲料,又能減少對牙齒健康的影響呢?


    1. 喝酸甜飲料時建議用吸管並盡快吞嚥, 避免口含酸甜飲料過久,以降低飲料接觸牙齒時間與面積。
    2. 若覺得飲料太酸,中和酸性的較佳方式是用Ph7的中性水稀釋,或是pH8的蘇打水中和,而非加糖。
    3. 喝完「高酸性飲料」建議先以清水漱口, 靜待15 至20分鐘後再刷牙,讓口水中的礦物質有機會對酸蝕牙齒產生初步再礦物質化的修復效果。若是喝完「低酸性高甜性」飲料,則建議盡快刷牙清潔。
    4. 高頻率喝酸甜飲料期間,應以牙線加強牙縫的清潔工作,並建議增加口腔健康檢查的頻率。
    5. 若出現牙齒痠軟、酸蝕的問題,可向牙醫師詢問塗氟補強的需要性。

    牙齒酸蝕相關問題,建議諮詢「牙科」。


    ※內容節錄自健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