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1日 星期四
2016年11月13日 星期日
改善乾眼症的方法
乾眼症不只是眼睛缺水,更是眼睛缺乏好油的滋潤!陳瑩山主任解釋,人的眼淚其實包含油與水,最表面的10%為油層,以保護底下的水層。而在臨床上高達9成的乾眼症是因油層揮發,或是油層為壞油所致。因此,想要改善乾眼症問題,必須讓血管中充滿好油,才能改善眼睛乾澀不適的狀況!
1. 補充優質油脂:多食用好油,如Omega-3魚油、亞麻仁油等,增加淚淚中油層的保護作用。
3. 攝取足夠水分:上班族經長久待在冷氣房內,也容易造成眼睛乾澀問題。建議除了多飲用水,避免身體缺水外,也可在室內放一杯水以增加環境溼度。
4. 使用熱敷眼罩:熱敷眼睛可改善循環、避免淚腺阻塞。在工具上建議可選擇定溫熱敷眼罩,較能維持相同溫度以達到促進循環的效果。
5. 減少長時間用眼:統計發現,緊盯螢幕時會讓眨眼次數變少,減少淚液分泌,因此,建議每用眼半小時就休息5至10分鐘,避免淚液過度蒸發,也可減少乾澀不適的感受。
陳瑩山主任提醒,適當使用人工淚液也可短暫改善乾眼問題,但建議選擇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且須注意保存方式與使用期限,避免使用到過期變質的人工淚液反造成眼睛不適。若乾眼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建議應盡快就診檢查,以找出潛在病因。
※內容節錄自健談網
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護眼營養素有哪些?
隨著3C普及化,現代人盯著螢幕的時間也越來越長,不僅易使眼睛酸澀疲勞、甚至可能傷害眼睛水晶體和黃斑部健康。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醫師提醒,想防止眼睛病變,建議日常多補充DHA、葉黃素、花青素與蝦紅素,並且要避免長時使用3C外,以免眼睛過勞。
想要保護眼睛,除了留意用眼時間與距離外,護眼營養素也是關鍵之一。陳瑩山主任建議多補充對黃斑部感光細胞有益的DHA、葉黃素和花青素,以及可幫助睫狀肌放鬆的蝦紅素,均衡攝取才能達到良好的護眼效果。
1. 花青素:幫助視紫質形成影像
花青素是植物中主要的呈色物質,會隨液體酸鹼度而表現不同顏色,通常鹼性呈藍色、中性為紫色、酸性呈紅色。這種營養素有助眼睛感光物質「視紫質」生成,視紫質是視覺影像生成的必要物質,補充花青素能增進視紫質完成影像的功效,促進視覺的敏銳度,擴大眼睛在黑暗中的視野範圍。
因此,夜間駕車者、挑燈工作者或對視力有嚴苛要求的飛行員,可吃花青素顧眼睛;又因其抗氧化能力極佳,能維持正常細胞連結、血管穩定、增進微細血管循環、提高微血管和靜脈的流動,提升眼睛的保護作用。
富含花青素的食材包括:茄子、紫甘藍、紫地瓜、山桑子、蔓越莓、黑醋栗、藍莓、李子、草莓、番茄等。
2. DHA:保護視網膜神經細胞
DHA是一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它可使視神經活絡,但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經由外在的飲食攝取。DHA有助於視網膜及視神經面對氧化壓力,避免細胞凋亡,具有保護視網膜神經細胞的功能。從電子顯微鏡看視網膜的感光細胞膜上,有56%的成份都是DHA,所以補充DHA很重要。
DHA主要食物來源包括:鯖魚、鱒魚、青花魚、秋刀魚、沙丁魚、鮪魚、鮭魚及部分海藻等。
3. 葉黃素:預防強光傷害
葉黃素是存在於天然植物中的類胡蘿蔔素,是組成視網膜和黃斑部的重要物質,它有抑制光線、增加對比敏感度與視覺品質的作用,且對於神經系統傳導也有重要輔助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葉黃素在黃斑部不只有抗氧化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的黃色能中和藍光、減少藍光傷害,進而降低黃斑部病變和視網膜傷害,又被稱為眼睛防曬劑。
富含葉黃素的食材包括:深綠色蔬菜如菠菜、芥藍菜、油菜、綠花椰、甘藍菜等;黃色蔬果如南瓜、芒果或蛋黃中攝取。
4. 蝦紅素:增強睫狀肌調節力、預防白內障
蝦紅素抗氧化力高,人體吸收後並不穩定,必須與蛋白質結合後才能形成穩定態。以眼睛而論,最主要的蛋白質存在於睫狀肌的肌肉層、脈絡膜血管的肌肉層與水晶體,因此蝦紅素的效用是增加睫狀肌調節能力及促進脈絡膜血流,也有益保護水晶體。
富含蝦紅素的食材:蝦紅素屬於一種脂溶性的色素,蝦子、螃蟹、鮭魚、魚卵及藻類等海洋生物當中都可找到。
陳瑩山主任提醒,滑世代過度使用3C產品會提高罹患黃斑部病變與白內障的風險,因此,除了補充營養素外,也建議應配戴抗藍光的眼鏡,降低藍光傷害;同時,切記避免長時低頭猛滑手機,使用3C產品半小時即應休息10分鐘。
※內容節錄自健談網
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
認識白內障、治療方式、了解人工水晶體
白內障讓人眼睛霧霧!
當長輩開始會抱怨眼睛看不到、霧霧的,我們應該多關心他們,並帶他們去做做檢查,有時候可能是白內障造成視茫茫而不是老花眼。到底什麼是白內障,又為什麼會有白內障呢?
白內障是因為眼睛的水晶體混濁造成的,視覺會呈現模糊的情形。
症狀有視力模糊、畏光、光敏感下降、夜間視力變差、複視等。
最常見的病因是老化,還有眼睛外傷、糖尿病、長時間曝曬紫外線或輻射線、抽菸、喝酒等,也都是白內障的病因。
目前白內障無任何藥物能效預防或根治,治療上仍以手術為主,將眼內混濁水晶體換成人工水晶體,即可達到根治。
白內障的治療方式
目前白內障的根本治療是用手術置換水晶體方式,有傳統手術與超音波乳化術兩種:
傳統手術
在黑白眼珠交界處,劃開一個約0.8-1公分的切口,切開前囊將晶體硬核擠出,並吸掉囊內物質,再放入人工水晶體,最後縫合。
超音波(晶體)乳化術
黑白眼珠交界處劃開約0.3公分的切口,將乳化探頭深入前囊內,將前囊內晶體核打碎,再把囊內物質一起吸除,最後放入摺疊式軟性人工水晶體。
兩種方式,術後視力差異不是極大,超音波乳化術的切口較小,傷口甚至不用縫合。
白內障挑選人工水晶體停、看、聽
2016年7月27日 星期三
預防勝於治療!黃斑部病變檢測一次報你知
預防勝於治療!黃斑部病變檢測一次報你知
作者:陳瑩山(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眼睛是靈魂之窗,但現代人3C產品整天盯著看,連帶產生很多後遺症。根據統計,黃斑部病變年齡在逐年下降中,症狀包括視力下降、視物變形、顏色變淡或暗影等,這些老化的症狀,若沒有即時診治,將嚴重影響中心視力。
到底為什麼保護黃斑部如此重要呢?黃斑部由於位置相對於瞳孔,是眼底視網膜最中心的組織,功能上主司我們的中心視力,如果我們直視前方,視角20°內都是由黃斑部負責在看,一旦黃斑部發生病變,那麼可想而知,便是想看什麼就看不到什麼,也因此早期預防與檢測相當重要。
黃斑部病變自我檢測,目前有阿姆斯勒方格表檢測或是注意前方牆壁或掛圖的直線條,有無扭曲變形,每週做一次。檢查時,交互遮蓋眼睛,單獨以一眼直視線條,比較兩眼的視力有無不同。如果你看見任何直線呈波浪列或扭曲,或者直線斷裂不連續,甚至某個區域的線條模糊不清、或者直線不見了,這些都是黃斑部病變的警訊,就應該盡快找醫師做進一步檢查。
臨床上有四種常用儀器協助檢測早期黃斑部病變,評估視覺功能、睫狀肌、葉黃素密度等等,及早發現,及早預防。
1.早期黃斑部視覺功能評估(MAIA)
這是作為提供早期黃斑部功能的評估方式,與一般傳統視野計不同,可量測黃斑部的每一點對光的敏感度外,也同步進行取得即時視網膜影像,提供更精確視網膜功能與視網膜結構的關係。
由於黃斑部功能整體評估,對偵測黃斑部病變的發生及黃斑部功能的影響非常重要,而一般門診有黃斑部病變者,事實上視力並無法真實量化視覺功能,而視覺功能才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也是病人對視覺品質最關心的認知。
2.早期黃斑部病變檢測儀(PHP)
這是利用一種超視力的概念,其方式和阿姆斯勒方格的檢查法完全不同,其原理是基於我們大腦能判斷兩線段是否能完全對齊的視標,這種判斷力是超過視網膜解剖學上的極限,一般通稱眼力極限(Hyperacuity)。它提供了極佳的病變辨識度,能準確察覺新生血管病變及其演變過程,也能作為療效之評量。
3.睫狀體調節微動分析儀
主要用於檢測眼睛在注視不同距離時,眼調節之能力和品質狀況,藉以判斷因調節緊張、痙攣、失控或過度使用造成之眼睛疲勞或其他痠痛,客觀的分析資料了解患者用眼狀況給予適當治療。這項檢查能提醒大量使用近距離工作者其眼睛疲勞的狀況,提醒患者保護眼睛健康的重要。另外再配合眼科已有的設備能夠提供病患較佳的眼部照顧。
4. 黃斑部色素密度檢測儀(MPOD)
可檢測出黃斑部葉黃素的密度,由於黃斑部葉黃素的密度與形成黃斑部病變息息相關,這項檢查可讓病患暸解自身黃斑部色素是否足夠,其造成病變的風險性如何,也可以評估食物或營養品攝取是否能有效增強黃斑部的功能。
除了居家自我檢測,建議民眾每半年至一年應至眼科診所或醫院,以高科技儀器進行詳細篩檢,如視力、眼壓、色覺、調節力、淚液的測量,透過各式精密儀器的檢測與專業醫師的診斷,可針對眼睛的病症或不適進行最有效率的治療和舒緩,及早發現、才能儘早使眼部疾病獲得控制。
※內容節錄自康健網
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什麼是眼結石|全民愛健康 眼結石篇1
眼結石,又稱為結膜結石,主要由退化表皮細胞與分泌黏液結合,堆積在上下眼瞼的結膜處,形成白色或黃色顆粒狀的「結石」。忠孝大學眼科葉威毅醫師表示,輕微的眼結石若無造成不適,可無需處理;但若眼睛出現明顯異物感,或結石已突出結膜表面時,應安排門診手術移除,以免造成角膜損傷。

當結膜結石堆積於結膜下,若沒有超過結膜表面,通常不會出現異物感,也不需特別處理。
當眼睛出現乾澀不適,但未發現明顯的結石突出時,可採用人工淚液降低不適感受。
當結石較大,明顯突出於結膜表面時,不僅會有異物感,甚至會摩擦角膜造成角膜破皮。建議儘快就診,醫師可於門診中移除結石,移除後,結膜傷口可能會有輕微不適,若結石傷口較大,則需搭配用藥並依約複診追蹤。
※內容節錄自健談網
如何預防眼結石|全民愛健康 眼結石篇2
結膜結石並非嚴重的眼睛疾病,然而,若不積極治療、預防復發,將可能造成眼睛反覆發炎的惡性循環。忠孝大學眼科葉威毅醫師提醒,預防眼結石,首要注意清潔,包括完整卸除眼妝與清洗隱形眼鏡,並搭配眼睛熱敷,就能改善問題;若出現異物感或不適症狀時,建議及早就診。

預防結膜結石,首要維持眼睛清潔,以排除髒污刺激眼睛、導致發炎問題。
1. 若平日有上眼妝習慣者,應完整卸除殘妝,避免殘留。
2. 配戴隱形眼鏡者,應注意鏡片的清潔,且建議勿長時間配戴。
3. 避免搓揉眼睛,以免手上髒污造成感染。
4. 每日溫敷眼睛,有助消除疲勞、解除乾澀。
5. 若有其他造成發炎的眼疾,如慢性結膜炎、砂眼等,應由醫師檢查並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