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福

珍惜每一位與我們有緣的顧客

未來之寶

孩子是我們最珍貴的未來之寶

專業

在專業上我們持續不斷的精進

和樂

努力照顧讓大家享有和樂的生活

照護

為您與家人的健康我們全力以赴

顯示具有 空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空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3月13日 星期二

西部空污紅害今起3天接力 先中部再輪北、南部

照片來源:蘋果即時 (環署最新空品預報/環署網站)

昨天下午雙北地區空品也陷入不良,有4個測站曾達到對敏感族群不健康的橘色警示等級,環保署依照昨天下午3時的氣象局空品預報,評估今天西部空品都會不良中部甚至會達到紅害等級,明天15日空品紅害範圍則變成北部、雲嘉南及高屏地區,環署提醒民眾要注意防範。

環署監資處說,今天因天氣穩定,西半部地區晨間風速持續偏弱,各地大氣擴散條件不佳,易有污染物累積,尤其是中部可能達到紅害,其他西半部都會是橘警等級。

監資處說,明天受到高壓迴流影響,原本中部累積的髒空氣會往傳送,加上北部大氣擴散不佳,將可能出現紅害,雲嘉南及高屏則因當地污染物持續累積,也恐達到紅害等級,中部及竹苗則為橘警等級。

環署說,16日因鋒面通過,西半部會有短暫陣雨或雷雨,空品可望稍有改善,但西部除竹苗空品會較好,其他多為橘警等級,高屏則持續可能達到紅害。

環署說,時序進入春季,天氣系統變化快速,仍有較大不確定性,呼籲民眾尤其是敏感族群隨時留意最新空氣品質資訊

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說,未來幾天空品不良,環署應該提前因應對策,盤點那些天然氣機組沒有運轉,減少燃煤污染機組。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蘋果即時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戴口罩竟增1.25倍流感機率?原來是少做1件事

照片來源:早安健康

根據疾管署發布的資料指出,我國流感好發於冬季,尤其是從10月開始病例就逐漸上升,到隔年3月下降之前都屬於易感染的流行階段,尤其是1~2月期間,更是流感與流感併發重症數最高峰的季節。雖然大家都知道戴口罩、多休息就能防治流感,但是日本醫師特別提醒,如果忘了配合確實洗手,小心口罩反而提高了流感風險! 

戴口罩是好習慣 但是一定要配合洗手殺菌 
其實衛福部就曾在H1N1防治宣傳品中指出,外出戴口罩是預防流感的好習慣之一。但是,該份資料同樣也提到了肥皂洗手殺菌亦是該注意的重要習慣,日本平成橫濱醫院的總合健診中心部長,東邦大學的名譽教授東丸信貴博士表示,如果沒做好這點注意,小心戴上口罩反而會讓你更容易中獎! 

東丸博士指出,其實早在2007年年初公布的一份澳洲研究,就曾指出,若比較小孩確診為流感患者的家庭中,使用一般醫療口罩的家庭,全家罹患流感的機率,其實是不戴口罩家庭的1.25倍! 

美行為調查:戴口罩臉部不適 手會狂碰黏膜部位 
後來美國的醫療團隊,也針對這項研究進行了行為調查,發現人們在戴口罩的時候,會因為不適感,而在3小時之內平均: 
揉眼睛7.4次。
摸鼻子16次
隔著口罩調整嘴唇24次。
無形中就讓手上沾滿的流感病毒及細菌都侵入到了身體黏膜當中。然而這樣的行為往往都是本人無法自覺、外人也不會特別注意到的。 

戴口罩+洗手 流感風險降3~5成 
東丸博士表示,其實若有配合穿、脫口罩前都確實洗手,就能大量降低手部細菌沾染到臉部,使其入侵到黏膜組織的機會,而美國也針對此做過一份1437人的行為實驗,發現比起單純戴口罩而完全不能防治流感的狀況,若是配合確實洗手,就能降低3~5成的流感罹患風險。 

日醫師推短短洗手法 比傳統洗手法還要乾淨100倍 
而新百合內科診所院長高橋央醫師則表示,根據東京都安全研究中心調查,戴口罩時除了穿脫時要配合洗手外,也要記得每隔一段時間,想到就去洗手殺個菌,尤其是冬天有憋尿而減少如廁次數者,更要確實定期洗手,才能維持手部乾淨。 

他也教導了民眾一招簡單的「短短洗手法」,根據東京都安全研究中心的微生物調查,確認了這種方式相較於傳統的洗手法,能讓手中細菌量減少100倍,使手指更不容易囤積大量病毒。 

《短短洗手法》 
先沖水將手微微打濕,接著用肥皂或是50元硬幣大小的洗手乳面積,花10秒鐘搓揉手心、手背、指甲以及手腕部分。
打開水龍頭用流水沖洗15秒。
接著再重複一次1、2的動作,共花50秒洗手,比起傳統上花30秒搓揉泡沫、15秒沖水來說,可以多洗去手上100倍的微生物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早安健康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空氣汙染PM2.5來自何處? 全球第五大健康風險

照片來源:健康醫療網

台灣最近各地門診多了許多上呼吸道症狀與鼻子過敏的病人,很多人都認為是氣溫下降的原因。其實,東北季風的來襲,同時會帶來大批揚塵汙染物讓全台灣的空氣品質嚴重惡化導致呼吸道過敏等症狀惡化尤其是中南部地區的空氣品質指標數度超標,達到橘色警戒燈號;因此,政府呼籲有呼吸道疾病和敏感體質者,外出要戴口罩,嚴防空氣汙染危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空氣污染是全球第五大健康風險因素,僅僅次於高血壓、吸菸、糖尿病和肥胖。2015年全球死亡人數的8~10%是因為空氣污染導致。如果長期暴露於空氣污染,可能造成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中風、心臟病和肺癌等疾病。

空氣汙染物當中,傷害健康最危險成分是直徑小於2.5微米的細顆粒(PM2.5)。因為PM2.5足夠小能滲透到人類氣管肺泡,甚至血管血液循環當中,進而造成傷害。根據統計,台灣空氣污染中PM2.5的來源,一部分是外來的霧霾(尤其中國大陸為主),另外大部分為本地工業及交通排放產生

台灣PM2.5來自排放量很高的工廠(如六輕)、各地的火力發電廠、工業園區與交通工具排放等,都是本地的PM2.5來源。在上述因素影響之下,導致台灣每年有1/3的時間處於嚴重空汙情況,這也是政府努力改善的方向。

我們每一天平均喝2升水,卻吸入超過10000升空氣,呼吸是生活中的最基本需求。要改善空氣品質,需要大家努力減少燃燒物品、盡量搭乘大眾運輸以及節能減碳等作法,才能維持良好的空氣品質。另外隨時注意新聞或政府網頁上公告的空氣品質指標,在嚴重空汙威脅時減少外出或戴口罩,這樣才能減少過敏性呼吸道疾病、肺癌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對國人健康的威脅。

文章提供/怡仁綜合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杜宜霖醫師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健康醫療網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空氣品質差如何運動 醫生:上午7時前或室內

照片來源:中央社記者郭芷瑄攝  106年11月30日

「只要在戶外就可以聞到灰塵的味道」,霾害季節來臨後,不少屏東人常把這句話掛在嘴上,一些對空品敏感的族群及銀髮族因此減少戶外活動,使得運動時間相對減少,想運動卻找不到方法和時段。

屏基職業醫學科醫師林健良表示,不建議在空氣品質差的時段進行戶外運動,即便戴著口罩,出門運動前可上環保署即時空品監測網站查看空氣指標,在霾害期間,通常上午6、7時的空氣品質不會那麼差,可在這個時段運動;另外,可考慮室內運動,如健身房、瑜珈、爬樓梯或負荷式走路等。

林健良表示,如果時間允許,可到污染源較少的地方進行戶外活動。

屏東縣環保局空氣污染防制科長陳宏仁表示,經長期觀看霾害期間的空氣品質,確實是上午6、7時的空氣品質在「普通」等級8時後,上班族群的汽機車、工廠運轉所造成的空污逐漸讓空品變差,通常在近中午後,空品指標就會轉橘色至紅色,傍晚後空品最差

陳宏仁表示,屏東縣因地理環境位於下風處而成為「重災區」,汙染源有的來自境外如中國大陸的霧霾,有的來自屏東以北縣市,如高雄工業區、中部火力發電廠等。

陳宏仁說,空品數據100以下是「普通」(黃色),100至150是對敏感族群不健康的橘色,150以上是對所有族群不健康的紅色,只要是100以下就可以進行戶外運動。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中央通訊社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7年10月16日 星期一

空汙紫爆! 鼻過敏病患增4成

照片來源:健康醫療網

哈啾~季節交替,秋冬時節將到來,中南部又進入了空汙的高峰期,甚至出現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超標的情形。細懸浮微粒PM2.5會入侵身體,深入到肺泡,甚至沉入肺泡的微血管中,自由穿透人體的細胞組織,藉由血液循環,跑遍全身各處。而細懸浮微粒PM2.5更是導致過敏惡化的關鍵之一,經統計發現在PM2.5暴增期間,過敏門診就診人數增加3至4成。

治療過敏性鼻炎  以鼻黏膜血管收縮劑、類固醇鼻噴劑為主
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劉宗瑋表示,一般治療過敏性鼻炎最常使用口服抗組織胺或鼻噴劑,鼻噴劑又分為坊間藥局較常見的鼻黏膜血管收縮劑,及須由醫師開立處方的類固醇鼻噴劑。鼻黏膜血管收縮劑使用後,鼻塞症狀能獲得立即改善且取得方便,因此民眾常會自行使用,但未經醫師指導自行使用,可能會產生成癮及藥物性鼻炎的症狀;而鼻噴劑類固醇含量極少,且藥物僅作用在鼻黏膜,幾乎不會進入血液循環,安全性高,兩歲以上的兒童方能使用,因此民眾擔憂像口服類固醇一般造成月亮臉、水牛肩等副作用並不會出現。

藥物依賴嚴重  當心藥物性鼻炎上身
劉宗瑋解釋,藥物性鼻炎是一種因藥物引發的非過敏性鼻炎,而且常和過度或是不當使用鼻黏膜血管收縮劑有關。這類型的藥物能快速使血管收縮,且立即改善鼻塞的症狀,但長時間使用會產生反彈反應,導致鼻腔黏膜血管失去彈性變腫脹,使得藥物療效越來越差,鼻腔通暢時間越來越短,鼻塞症狀越來越重,對藥物的依賴也越來越明顯,病人常自行增加噴藥次數,從而發生惡性循環形成藥物性鼻炎。

搭配輔助治療 減緩停藥不適感
劉宗瑋提醒,治療藥物性鼻炎,最重要的是要暫停使用鼻黏膜血管收縮劑,另外可搭配類固醇鼻噴劑,以及口服抗組織胺藥物作為輔助治療,減緩停用藥物帶來的不適感,若症狀嚴重者,則需要使用手術或鼻雷射治療。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健康醫療網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7年9月26日 星期二

台中空氣髒 啟動防護

台灣西半部24日環境風場微弱,大氣擴散條件不佳,空氣中PM2.5及臭氧濃度升高!
照片來源:中時電子報(陳世宗攝)

台灣西半部24日環境風場微弱,大氣擴散條件不佳,空氣中PM2.5及臭氧濃度升高!台中市共有9座空品測站達橙色等級,1座紅色等級,市府特啟動空品應變;包括加強查核裸露地揚塵、露天燃燒及通報100處工地加強工地灑水等,避免空品惡化。

環保局指出,市府啟動空品不良應變,針對固定汙染源,經監控連續自動監測設施連線8家,監測數據尚無異常狀況;同時,透過簡訊或mail方式通知55廠家及清潔隊啟動洗掃作業。

環保局長白智榮說,對於逸散汙染源,則啟動清潔區隊執行道路洗掃、查核裸露地揚塵、露天燃燒,並查核營建工程及通報100處工地加強工地灑水。

針對移動汙染源方面,環保局啟動防護措施,避免高汙染車輛行經空品不良區域,並執行柴油車目測判煙;利用固定式影像辨識系統執行車牌辨識作業,篩選未定檢機車通知到檢,避免空氣品質再度惡化。

環保局強調,空品不只是人為汙染,也受到地形、氣候影響,加上空氣流通性;提醒民眾隨時注意空品狀況,敏感族群或是老人、小孩等抵抗力較弱者,宜避免在戶外長時間活動,必要時應戴上口罩防範做好防護。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中時電子報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