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福

珍惜每一位與我們有緣的顧客

未來之寶

孩子是我們最珍貴的未來之寶

專業

在專業上我們持續不斷的精進

和樂

努力照顧讓大家享有和樂的生活

照護

為您與家人的健康我們全力以赴

顯示具有 跑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跑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1月4日 星期五

每天練習做一件小事!讓身體動動 找回專注力

片來源:康健雜誌(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農曆新年即將到來,「斷捨離」除了日常物品,身心靈也都該好好去除一些壞習慣。每天都讓自己做一件小事,持續地有毅力地做完,是一種找回專注和自信的好方法。

●用1分鐘繃緊—放鬆全身肌肉
先試著想像你全身的肌肉從上到下慢慢放鬆,然後再由下往上用力,反覆進行緊繃—放鬆的動作,有助減緩交感神經的作用,促進副交感神經活絡;短短1分鐘,對肌肉緊繃、情緒緊張、擔憂、心情不好都有很大的幫助。

●洗車,運動兼療癒
「不只車子髒,當心情很煩躁時,我就會把車開到山上清洗,靜下來跟自己相處,一洗超過5小時,」演員莊凱勛說,洗車對他而言就像一種儀式,不僅能洗掉生活上的不順,也是重整自我的途徑。

●雙手往外旋,鬆開身心的「結」
楊定一博士致力推廣螺旋舞,是以人體中脈為軸心,用身體畫一個橫的∞字,一一鬆開緊繃的肌肉、關節,凍結的筋膜;或者,只要簡單將雙手往外旋,就能感受身心舒暢。

●想放空,跑步吧!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說:「老實說,在跑步時思考過什麼,我壓根兒想不起來。我幾乎從不曾思考正經的事情。我跑步,只是跑著。原則上是在空白中跑步。也許是為了獲得空白而跑步。」

●簡單伸展,釋放肩頸壓力
這招很適合容易肩頸頂叩叩的上班族:身體離牆半步的距離,雙手打開,手肘彎曲,高舉於身體兩側(如果不舒服,手心朝前置於身體兩側即可),收下巴,手肘、手腕、頭、肩膀、上背貼穩牆上,僅下半身遠離牆壁。

片來源:康健雜誌(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吸氣時儘量將腰部和背部平貼牆壁,前方胸肋向後向下收,吐氣時放鬆,反覆來回。手伸得愈高,強度愈強。

這個動作有助放鬆肩頸、脊椎,伸展胸大肌、訓練後背肩胛肌群,能啟動核心肌群,釋放脊椎和肩頸壓力。

※文章內容與圖片皆截錄至康健雜誌
   (以上皆為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8年12月7日 星期五

一定要早起運動嗎?

有人習慣早上晨跑、做體操,有人只能下班後才去健身房。到底哪個時間運動最好?
片來源:康健雜誌(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傍晚是人體生理週期最適宜運動的黃金時間。這時身體核心溫度已逐漸升高,肌肉最暖和且最有彈性,反應最快、力氣最大,人最清醒,不易受傷,而脈搏跳動與血壓則最低。

運動表現跟荷爾蒙濃度也有關。跟肌肉強健有關的荷爾蒙是睪固酮,男女皆然,如果你在傍晚進行阻力訓練,會比早上運動時製造更多睪固酮。而且跟脂肪囤積有關的壓力荷爾蒙可體松在清晨濃度處於最高點,然後慢慢減少,運動也有助它濃度下降。因此,傍晚似乎是比較適合運動的時間。

不過也不能太晚運動,超過晚上9點之後,較容易影響睡眠。只要不那麼晚,晚上運動似乎有助睡眠。曾有研究比較下午1點及晚上7點,兩個時間點的運動成效,發現晚上7點運動反而能幫助夜裡睡得更香甜。

晨型運動也有其好處
早上似乎比較容易維持運動習慣。傍晚的運動很容易因為工作、瑣事而無法完成。

而且有時工作一整天之後,亟需意志力才能拖著疲憊身心再到健身房報到。

早上運動還能幫助提神醒腦。有研究指出,早上適度運動,例如在跑步機上走個45分鐘,有助控制運動後的食慾;且空腹運動能幫助燃燒更多脂肪。

其實最重要就是養成固定規律的運動習慣。
如果你固定下午4點運動,或固定早上8點晨跑,你的身體會適應你的運動規則,慢慢地,你在這時間的運動成效會比其他時間好,包括運動表現提升,耗氧量更高,而且較不易感到疲倦。

還是再提醒一下,如果早上運動,就要確實做好暖身,讓身體熱起來後再開始運動;如果晚上運動,就要堅持到底,甚至把運動包帶在身邊,讓你能在下班後直接換裝出發。而且儘量在睡前3小時前運動,否則可能因為太興奮而不易入睡。


※文章內容與圖片皆截錄至 康健雜誌 / 作者 : 楊心怡 
   (以上皆為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8年8月17日 星期五

30歲後骨質每年流失1%,每天做這1分鐘骨質提升4%

片來源:早安健康(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我們都知道家中的長輩摔不得,只要一摔倒很容易就會造成骨折的情況,那麼為什麼長輩這麼容易骨折呢?這是因為人的骨頭會隨著年紀流失骨質,造成所謂的骨質疏鬆。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指出,台灣的骨折機率是全世界第七,高居全亞洲第一! 

台灣骨折機率高居亞洲第一 又以女性骨質流失嚴重 
而女性的骨質疏鬆問題又比男性更嚴重,大約從30歲以後開始,骨質就會以每年0.5%到1%的程度流失,在女性更年期開始後流失的速度加劇,每年流失約為2至3%,許多婦人邁入老年時,骨質已經失去了35%到50%。 

骨質流失除了會在不知不覺中就發生骨折的情況以外,腰部、背部會發生痠痛不適的情況,脊椎也會漸漸變彎形成駝背,身高也因骨質流失而有明顯的減少;呼吸系統也會因為骨頭質疏鬆、變形導致呼吸功能下降。 

一天平均運動一分鐘 骨質健康度多4% 
英國艾希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日前做了一份研究,這份研究以女性為研究對象,發現每天持續有強度運動60至120秒的女性,比起每天運動不滿60秒的女性,其骨質健康度高出4%之多,對比每年流失的量來說,4%是相當可觀的數字。 

什麼才算得上是有強度的運動呢?對於停經前的女性來說,跑步就是中等強度的運動,也等同於停經後女性慢跑的強度。但這樣一天跑一分鐘的研究是以平均值來計算,真正在運動時可以不必在意運動秒數,就算運動時數不長,只要堅持每天進行運動就能對骨頭的健康做出貢獻。 

為了預防老年時的骨質疏鬆,每天運動才是最好的辦法,就算運動的時間不長,日積月累的成果也是相當可觀的! 


※文章內容與圖片皆截錄至早安健康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8年1月19日 星期五

馬拉松一點也不難!掌握7實用秘訣,成功跑向終點

照片來源:早安健康

慢跑是最適合一個人的運動,只要套上運動衣,穿上跑步鞋,就可以開始你的運動之路了。但若想要更進一步挑戰「馬拉松」,可以參考以下秘訣,讓你跑得更健康、更專業! 

Q1 該穿什麼? 
我們的腳丫在跑步時會變大一點,所以在買鞋時要選大半號支撐性能佳的跑步鞋,除了價格之外,應該優先考慮舒適度緩衝性。至於穿著就沒什麼特別規定,女性可以去運動用品點買件好的運動內衣

Q2 速度如何掌握? 
以輕鬆、舒服的配速跑!一開始或許只是走路,但不久後就可以在走路當中帶一點小跑步。如果有一起訓練的夥伴,配速就應該維持在可以跟對方對話的程度。記住:在早期階段,跑得比跑得快更重要!

Q3 在哪裡跑? 
盡量遠離熱鬧的街道,但如果是晚上跑步,就要選擇照明較好的路線。最好在一點非平面道路的路線跑,可以在公園附近、或是沿著一些泥路,腿在較軟的路面所承受的衝擊會比較少。 

Q4 如何降低受傷風險? 
跑步完透過暖身、伸展等動作讓身體從劇烈運動中恢復,最重要的是「時間」,不要急著進入下個階段,要適度休息,千萬別把自己榨乾。 

走路、慢跑、或輕鬆的慢跑可以讓身體暖身,而游泳或桑拿則適合放鬆跑完步疲乏的肌肉。 

Q5 生理期來怎麼辦? 
女性生理期來不但可以跑步,甚至還會因為跑步刺激了減輕疼痛的腦內啡分泌,有助於減輕不適感。 

Q6 應該改變飲食嗎? 
飲食如果攝取健康且均衡,涵蓋許多蔬果、適度補充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及充足的蛋白質,對跑步有助益。油脂食物應維持在最少量,而且一定要攝取充足的水分。 

跑步時每20分鐘應該喝300毫升的水,如果遇到很熱的天氣,水分要補充更多。不管在哪個時間運動,最好在結束後吃點食物,並補充水分,會幫助你更快從訓練中恢復。 

Q7 想知道更多? 
網路資訊蓬勃發展,而跑步也掀起一陣風潮,其中有許多部落格及網站都有馬拉松的相關資訊。 

若你偏愛紙本,推薦你幾本雜誌:《跑者世界》、《男人跑步》、《女人跑步》等,他們會在一些主題上提供各種概念和建議,也會有一些激勵人心的跑者故事。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早安健康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