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福

珍惜每一位與我們有緣的顧客

未來之寶

孩子是我們最珍貴的未來之寶

專業

在專業上我們持續不斷的精進

和樂

努力照顧讓大家享有和樂的生活

照護

為您與家人的健康我們全力以赴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2017年11月16日 星期四

運動完就休息,毒素排不出!10秒解放臀肌毒素遠離痠痛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路跑由於運動門檻低,在近幾年來成為了台灣人們最喜愛的運動之一。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跑者協會秘書長郭豐洲曾指出,全臺的跑者人數推估至少有40萬之多,而且每年新加入的跑友人口也仍持續增長中。但是相信剛開始跑步的人都會很意外,在跑完步後最痠痛的常常不是腿部,反而是臀部肌肉更不適! 

一跑完就休息 代謝廢物會卡在臀肌排不出去
日本NIKE旗下的路跑指導員真鍋未央表示,許多剛開始練習跑步的初學者雖然會注重暖身運動,但是常常忽略了跑完之後也要確實伸展運動過的肌肉,往往一運動完就會坐躺下來休息,反而會使得運動後產生的大量代謝廢物卡在肌肉裡排不出來。 

曾經指導過奧運鐵人三項選手的資深路跑教練青山剛表示,其實人體不論是在坐著或是躺著的時候,臀部都是支撐身體重心的主要位置。如果在跑步完之後沒有確實做好緩和運動來協助身體代謝老舊廢物,沒有排出的毒素也很有可能會因為此處肌肉持續出力而自然累積在此。所以在運動後確實伸展臀肌,就成為了專業跑者最注重的細節之一。 

伸展屁股不只有效排毒 更能穩固下盤、加速消疲勞
而真鍋未央則表示,其實在運動後利用公園裡面的長椅或是階梯等具有高低差的設施,就能夠有效伸展並軟化臀部的肌肉,不但可以有效排除運動後所產生的乳酸等代謝廢物,更能夠調整髖骨來穩固下盤。在休息時就能更快消除下半身的肌肉疲勞,隔天起床時自然也不會有腿痛、屁股痛等問題。 

消除臀肌疲勞這樣做: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1. 將單腿盤起搭在長椅或是階梯上,另一腿則向後伸直。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2. 一邊深呼吸一邊將身體向前傾倒,將上半身的重量都壓在盤起來的腿上,持續10秒後換腿再做一次即可。 

※文章內容與圖片皆截錄至早安健康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睡滿8小時還是覺得累?12表徵看你是不是「隱性失眠」上身

照片來源:華人健康網

明明睡滿8小時,醒來還是頻頻打呵欠?如果此情況只是「偶爾」上演,一般人只會認為沒關係、過幾天就會好,殊不知其可能是「隱性失眠」,長期恐演變為真正的失眠。想知道自己有沒有被「隱性失眠」貼標籤嗎?營養師提供自評量表做為參考。


隱性失眠了嗎?12指標自己評估!
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師史宛平表示,依據睡眠改善委員會的「隱性失眠評量表」資料,民眾只要符合以下12項表徵中的其中一項,就可能有隱性失眠的問題。此12項表徵,包括:

1. 經常難以入眠。

2. 半夜經常醒來數次。

3. 比預期的起床時間還要早醒來。

4. 由於平日無法好好睡,所以常趁假日補眠。

5. 白天經常打瞌睡。

6. 集中力不佳,容易發怒。

7. 對於感興趣的事情也提不起幹勁。

8. 起床時常覺得「沒睡飽」。

9. 覺得自己不睡也沒關係。

10. 覺得睡不著並不算異常行為。

11. 工作忙碌,經常犧牲睡眠時間忙到半夜。

12. 就寢時間不規律。

隱性失眠V.S失眠
如此看來,「隱性失眠」與一般所稱的「失眠」,在症狀表現上的相似度頗高,差別究竟在哪裡呢?史宛平營養師解釋,「隱性失眠」可以說是失眠前期的症狀,輕度短期的失眠狀態。只要睡眠不足持續發生,影響到白天的生活作息,導致無法集中注意力,這樣的狀態持續2至3周,即表示有隱性失眠的問題。

「失眠」,則是除了上述情況之外,連帶社交生活、工作及人際關係等各方面都會自覺出現障礙,且每星期有2天以上無法熟睡,問題持續1個月以上。一般來說,「失眠」大多需要醫師專業知識的輔導介入,較難透過個人的力量痊癒或改善;「隱性失眠」則只要積極地調整生活習慣,通常可讓問題獲得顯著的改善。

照片來源:華人健康網

隱性失眠傷健康~掉髮、憂鬱、肥胖都上榜
隱性失眠因嚴重程度較低、發作頻率較少,容易被輕忽,殊不知隱性失眠會造成提供體力和行動力的「去甲腎上腺素」,以及調控情緒的「多巴胺」等激素無法正常分泌,易導致情緒控制不佳或憂鬱等相關精神疾病。且隨著隱性失眠的狀態持續,生長激素量會減少,血液循環也會因為自律神經的失調而變差,導致頭髮的毛基質細胞缺乏養分,使頭髮因缺乏彈性或過細而容易掉髮

另外,一項實驗發表也顯示,每日平均睡4小時的成年男性,移除血糖的能力下降40%。人體生理學研究指出,成人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肥胖機率增加50%

救救隱性失眠~營養師推薦4個好眠秘訣
想要遠離憂鬱、掉髮、糖尿病和肥胖等文明病,不能等到「失眠」才來想解救辦法,應早在「隱性失眠」的警示燈亮起時就提高警覺,及早因應,防微杜漸。對此,史宛平營養師提供以下4個方法,幫助入睡,夜夜好眠:

平日適量地補充色胺酸食物,有助提升睡眠品質,預防隱性失眠的發生。
照片來源:華人健康網

1.攝取富含色胺酸的食物
研究指出,色胺酸攝取得太少,不僅睡不好,連睡眠品質也差;若能適量地補充色胺酸,便能提升睡眠品質。富含色胺酸的食物有:酪乳、牛奶、起司等乳製品;堅果類、納豆、豆漿等豆類製品,以及魚類、肉類、蛋等。建議晚餐可選擇較低脂的白肉,如:魚肉、雞肉或低脂乳品類,再搭配碳水化合物食物一起進食,兩者一起食用,會刺激胰島素分泌,協助更多的色胺酸進腦中合成血清素,增強助眠的作用。

照片來源:華人健康網

2.適度補充維生素B群食物
維生素B群是B1、B2、菸鹼素、泛酸、B6、葉酸、B12、生物素等8種水溶性維生素的統稱,在體內能幫助腦內血清素的生成,維持神經肌肉協調性及安定神經,是人體內不可或缺的輔酶。維生素B群可從奶類、蛋黃、全穀類食物、全麥小麥製品等天然食物中補充。

3.晚上別吃豐盛大餐
睡前除了要避免含咖啡因的飲品之外,也要避免豐盛大餐,特別是高油脂食物,除了會發胖,也會影響腸胃蠕動、消化機能。史宛平營養師說明,正常情況下,身體得先處理該消化的食物,才能慢慢放鬆、進入睡眠休息的模式;如果攝取太多食物或高油脂食物,迫使身體必須加班消化,如此一來,入睡的時間自然也跟著往後延了。

4.白天黑夜活動不NG
維持日常生理時鐘的規律性,睡覺、起床時間固定,尤其是起床時間,且白天適度的接受太陽光線。增加白天腦力和體力的消耗,白天避免過度補眠。睡前避免激烈運動,可做安定神經的伸展操放鬆身心。睡前減少壓力、減少藍光等刺激。避免睡前才洗澡,洗澡時間應於睡前1至2小時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華人健康網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

每天向後拉手5次,緩解肩頸僵硬、預防五十肩!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現代人因為辦公室工作多而繁重,更有人長期背著筆記型電腦上下班,這樣的內在以及外在壓力使得肩頸的三角肌、斜方肌都卡了過多的代謝廢物。根據健保署統計,臺灣人的肩頸僵硬盛行率已達55%,這表示過半數的人至少在一生中會有一次肩頸肌肉僵硬、痠痛的可能。 

肩頸僵硬不治療 35歲後恐成五十肩
日本五十肩治療的運動外科名醫星川吉光表示,年輕時的肩頸僵硬以及痠痛就是肌力不足、肩頸受傷的徵兆,如果這時候不透過活動肩胛骨、鍛鍊背闊肌等方式來提高肩頸血流量,那麼超過35歲之後其實就很容易發生俗稱四十肩、五十肩的「肩關節周圍炎」。 

現代人愛駝背、低頭 肩頸負擔自然加重
而知名運動外科醫師中村格子則表示,五十肩的好發年齡之所以降低到30幾歲,主因是現代人長期在辦公時上身前傾、駝背以及低頭,這些姿勢都會讓肩頸承擔過度的壓力,肌肉不但會變得緊繃,也會使得心臟打出的血液衝不進頭頸部。 

若是長期維持這樣的姿勢工作,脖子兩側的胸鎖乳突肌就無法正確出力而糾結在一起,肩膀的負擔也會跟著加重,肩關節自然就可能受損、退化。 

適度活動肩頸可以刺激關節囊回春 預防、改善五十肩
中村格子更指出,造成五十肩疼痛的主因是包覆肩關節,協助其潤滑、順暢移動的關節囊沾黏,此時活動肩關節,肩關節上的神經會因為直接觸碰到黏成一團的關節囊而產生劇痛。 


但是只要透過適度的運動來刺激肩關節的血液、淋巴循環提升,負責分泌潤滑液的滑液囊也會活化沾,關節囊的沾黏情況就能改善,如此一來就能緩解五十肩問題。 

而她也建議民眾可以嘗試向後微舉雙手的擴胸運動,一天只要從5次開始練習,不但可以改善、預防五十肩,更可以改善駝背、刺激背闊肌、肩胛骨周圍的褐色脂肪燃燒,幫助身體代謝掉多餘的脂肪。 

《向後擴胸運動》

圖片來源:早安健康

1.先將雙手掌心對掌心,平舉至肩,猶如小時候整隊時,在向前看齊一般。
2.接著一邊大口吐氣,一邊將雙手鐘擺式地往背後舉,記得保持掌心朝內相對、舉至肩膀不會疼痛的程度即可。
3.接著一邊大口吸氣,一邊將雙手自然放下。剛開始練習者,每天只要重複5次即可,熟練之後可以自行增加。

※中村醫師小叮嚀:往後擺手時記得將胸部向前挺開,下巴則要往下、往後縮回。如果雙手可以舉得越高,背闊肌就可以伸縮得越徹底。 
※文章內容與圖片皆截錄至早安健康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7年11月6日 星期一

天冷吃鍋有技巧 謹記健康選材7秘訣

照片來源:健康醫療網

天氣轉涼,很多人都喜歡吃火鍋,不但暖身暖心又暖胃!但你知道一碗風味濃厚熱騰騰的火鍋湯竟然可能隱含高鈉、高熱量的健康危機嗎? 因此如何慎選食材是重要的課題,以免享受美味火鍋的同時,體重也跟著節節上升。

在外吃鍋要注意  當心熱量破表成負擔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每日鈉建議攝取量上限為2400毫克,但國人吃鍋習慣搭配火鍋料,因食材過度加工容易導致鈉攝取量過高;同時,在外吃鍋也很容易被餐廳提供的飲品、甜食誘惑,一頓餐下來,熱量可能將近3000大卡,約相當於11碗白飯的熱量,已遠遠超過成年人中餐或晚餐的建議熱量600~800大卡,甚至超過一整天的熱量需求。

牢記吃鍋選材7秘訣  慢性疾病遠離你
王英偉署長指出,若經常食用火鍋,吃進過多熱量、脂肪、鈉及糖,可能會導致肥胖、心血管疾病及相關併發症;即使偶爾食用,也應需慎選火鍋食材及沾醬,並注意食用的份量。此外,更應避免食用火鍋店所提供的含糖飲料、冰淇淋、甜食點心等,除容易引起蛀牙外,還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血脂異常等代謝性疾病。

有鑑於此,王英偉署長特別提供民眾「吃鍋選材7秘訣」,讓民眾在享用火鍋時,也能顧及身體的健康。

秘訣1、先選清湯底:建議選擇由昆布或蔬菜熬製的清湯底,拒絕高熱量及高鈉含量之湯底,如麻辣鍋底、韓式鍋底等,若選擇非清湯底,建議減少喝湯量。

秘訣2、少點加工品:選擇新鮮食材取代加工火鍋料,加工火鍋料多為高熱量、高脂肪含量及高鈉含量食品,建議於購買前詳閱包裝上的營養標示,並且避免食用過多。

秘訣3、多加蔬菜量:選擇當季新鮮蔬菜類及菇類等高纖食材,不僅可增加飽足感,同時還能攝取到豐富的纖維質及營養素,促進腸道蠕動、改變細菌叢生態。

秘訣4、肉類挑低脂:選擇脂肪含量較低的白肉取代高脂的紅肉,例如魚肉、雞肉或海鮮類等,且肉類應去皮以減少脂肪攝取。

秘訣5、調味選天然:選擇蔥、薑、蒜及香菜等新鮮食材提味,減少使用高熱量、高脂肪含量及高鈉含量的調味料,如沙茶醬、豆瓣醬、胡麻醬等。

秘訣6、降低含糖飲:選擇天然水果取代甜點,並飲用白開水或無糖茶水取代含糖飲料,甜點中含大量糖分及熱量,過量攝取可能造成肥胖及代謝症候群等疾病發生。

秘訣7、飯後揪運動:用餐後可和親朋好友到附近公園散步,或以步行方式取代乘坐交通工具回家,增加身體運動的機會,也可促進飯後消化。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健康醫療網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

2017年11月3日 星期五

2017年11月2日 星期四

必看!不運動的死亡率竟然與抽菸一樣

照片來源:早安健康

一個新的研究顯示:活動量不夠對健康造成的風險與抽菸一樣,這個研究發表於The Lancet,2008年世界上估計有530萬人死於不運動。跟抽菸比較,研究指出每年約有500萬死於抽菸。 

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家I-Min Lee在一個會議上說:不運動對健康有巨大的衝擊,且這個衝擊是可跟抽菸相比較的。 

但不是所有專家對這個研究都有相同的主張,Timothy Armstrong,PhD,指出在他的機構的研究估計不運動造成的死亡率較低,每年約320萬。Armstrong說他認為The Lancet是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比較抽菸與不運動這兩個團體,他說如果用同樣的方法比較,他懷疑可能不會看到相類似的死亡率。 

但這不是說「運動」或「不運動」對於慢性病而言,不是主要的危險因子,Armstrong說:它絕對是危險因子之一,不運動在WHO對於慢性病的影響排名是第四名,在高血壓、抽菸、高膽固醇之後。研究指出估計約有6%心臟病、7%第二型糖尿病、10%結腸癌和乳癌與缺乏運動有關

坐式生活對你非常的不好
James Levine,PhD,說:我們都知道離開椅子,血糖會改善,血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也都會改善,且這個結果是前後一致的。每次你只要離開的椅子,血糖、血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就會更好,但一直坐著就會變不好。

Levine,PhD,說:如果你每天增加坐的時間,一天天的累計、一次次的增加,坐式生活對健康會漸漸的會產生非常不好的驚人影響。這個觀點,其他專家也同意。

在密蘇里大學當任教授的John P.PhD說:不活動對於幾乎所有的慢性疾病,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我們應該把抽菸視為對健康的仇人,而不運動也應該把它列入。

運動吧
很多人因為運動不夠讓自己曝露在不健康的風險當中。

有個與The Lancet不同的研究,估計全世界有1/3成年人與超過4/5年齡界於13-15歲的青少年沒有達到運動的建議量,這裡所謂的運動建議量對成年人而言是一週150分鐘的溫和活動,如輕快的走路或騎單車;對青少年而言是每天有1小時的溫和運動。

美國人運動量更少,約41%的美國成年人都沒有足夠的運動量。這個研究也發現,不管是任何年齡的女性都比男性的運動量少,女性也比較趨向坐式生活。

為什麼我們會如此不喜歡活動?研究者說:我們太依賴車子與任何機械的運輸工具。

在美國,只有少於4%的人走路上班、少於2%的人騎單車上班。相較於中國、德國、瑞典,約有20%的人走路上班;中國、丹麥、荷蘭有超過20%人騎單車上班。

我們通常坐的時間比較多,全世界約42%左右的人每天坐超過4小時,將近70%的青少年每天看超過2小時的電視。

忠告
有一個花費不高、促使你多活動的方法,就是戴計步器。有個研究指出:讓女性戴著計步器,並設定每日步行至少1萬步的活動量,比只是建議她們每天走30分鐘的活動量還高

雖然計步器只能紀錄你的步伐數,並不能紀錄你的走多快,但運動強度也是運動建議的重點之一。

跟據2009年發表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an期刊說:要確認你的運動強度有達到溫和的程度,請試著在30分鐘內至少戴著計步器走3000步

後記
啥!!我不抽菸,但如果我沒有運動,其死亡率竟何有抽菸一樣!哇!我們都把抽菸當健康的殺手,但卻從來沒想過,原來不運動也是健康的殺手,且其等級還與抽菸相當!值得深思阿!

本文除強調運動的重要性外,也強調運動的強度,不是說隨便悠閒著走個兩圈操場就好,切記阿!至少要30分鐘內走3000步的那種強度才夠。

文章來源:WebMD
文章標題:Physical Inactivity May Be as Deadly as Smoking
整理編譯:Sammi

作者簡介
營養共筆
由身處在不同領域的營養師所經營的部落格, 希望以較為中庸的觀點來分享營養健康的知識。
※更多營養知識,詳見《營養共筆》。
※本文由營養共筆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文章內容與照片皆截錄至早安健康
   純資訊分享,非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