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日 星期三

【PM2.5】 對健康的影響

懸浮微粒不只危害呼吸道,也造成癌症、心血管疾病

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會經由鼻、咽及喉進入人體,10微米以上的微粒可由鼻腔去除,較小的微粒則會經由氣管、支氣管經肺泡吸收進入人體內部。不同粒徑大小的懸浮微粒,可能會導致人體器官不同的危害,例如呼吸道疾病、癌症、新生兒低體重、心血管疾病。 



都市、鄉村、室內空污都難逃 

北部都市雖然較少工廠相鄰,但空污來源並不少,多以汽機車廢氣為主。 

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任陳保中表示,國內外研究發現,都市中PM2.5暴露量最高的駕駛,是腳踏車和機車,而腳踏車又因為有運動效果,吸得最多。「騎單車最好去郊外,」他說,在尖峰時段的都會馬路邊騎車,實在很傻。 

如果不騎車,走路可以嗎? 

最新研究發現,走路最糟糕,坐捷運最好。 北醫公衛系副教授莊凱任針對120個年輕的台北通勤族,比較走路、搭公車、搭捷運、開車,四種通勤方式的PM2.5暴露量,結果走路暴露量最高,風險是搭捷運的8倍,坐公車和開車則居中。 

躲到山裡?或不出門可以嗎? 

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和莊秉潔合作的研究發現,輕飄飄的PM2.5隨風飛到中央山脈,下沉在一般認為空氣最清淨的南投縣,環保署的即時監測也可以看到,這裡空氣總是特別差。莊秉潔提醒,1千~2千公尺這個高度,相當於「空污的鍋蓋」,如果要到山上呼吸新鮮空氣,至少要超過1千~2千公尺,比較沒問題。 

室內的空氣品質,則受到生活習慣和社區環境直接影響。 

蘇大成曾經直接到民宅裡測量PM2.5,他發現,即便家人只在陽台吸菸,室內PM2.5濃度還能飆到300~400個單位。附近的宮廟燒香、工廠排放廢氣的時候,家裡PM2.5也能衝破上百單位,並持續一段時間。

※內容節錄自康健雜誌網站

0 意見:

張貼留言